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261章[臺中市外埔區] 2018臺中花博 外埔園區2-1 智農館
2019/04/12 22:34
瀏覽99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9.02.28、19.03.02

關鍵字:臺中花博外埔園區、石虎花車、樂耘虎爸、竹芎惜水、智農館

有如燃燒熊熊烈焰的火炎山下,麗寶樂園的摩天輪旋轉於天際,花博外埔園區座落在酒莊、農場散佈的平原上,民國104年(2015)1月,中興大學受委託在后里預定地調查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的蹤跡,因此,調整園區範圍,其中一部份基地遷移到外埔永豐,並且呼應當地鄉村特色,以農業相關展示為主。

兩次拜訪外埔,第二次將車子停在劃定的停車場內,再藉由接駁車往返,第一次對場地不熟悉,當時索性從甲后路徒步前往,卻也因為如此,對周邊景觀更了解一些,我也才知道,大甲溪和大安溪之間的臺地,的確有著坡度和起伏。

1.

順應著地形,花博外埔園區入口--虎家莊廣場向下開鑿扇形劇場,「石虎與歐米馬」冠軍花車呈現在廣場中央,民國106年(2017)雙十國慶大典,身為當年度總統教育獎得主之一,我很幸運地受邀觀禮,當國慶遊行隊伍陸陸續續駛過總統府前,臺中市政府特別為花博宣傳的花車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花車由石虎媽媽領隊,兩隻小石虎調皮地揮動著小虎爪,捉弄來串門子的鄰居,把歐米馬嚇得嘴張得大大的,模樣活潑逗趣,周邊則有臺中花卉、特色糕餅、國家歌劇院以及湖心亭等等地標點綴,用色鮮亮,主題清晰,榮獲國慶花車網路人氣獎第一名,沒想到過了一年多,又在花博見面。

保留原本臺糖六分農場的樹林,「無患子花道」以新生綠葉迎接來訪遊客,樹林底下栽種花卉,竹筒和陶甕夜晚時散發柔和光芒,有著鄉野的質樸,又顯得小巧別緻;樂農館之前,「樂耘虎爸」是全能農夫兼莊主,種菜、種果、也種花,「拈花惹草」是他的專長,站在穀倉旁,所有花草世界的秘密,都收藏在他耕耘的莊園裡。

※竹芎惜水

「竹芎惜水」是花博外埔園區的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可處理515噸回收汙水,以竹工藝編築成直徑18公尺的巨大半球型竹穹罩頂,周邊環繞水池、田園作物和香草植物,白天和夜晚呈現不同風貌。

2.

智農館和樂農館是外埔園區兩大主展館,整體而言,樂農館主題比較活潑,逛起來輕鬆愉快,智農館內容比較知性,館內珍藏卻是最有價值的,與馬場園區的花舞館相比毫不遜色。

「御匠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策展人陳銘達先生認為,博物館和博覽會是不一樣的,博物館較具深度與嚴謹,但是博覽會則是要讓人引發興趣,所以,館內設計成交響樂章,期待運用不同主題故事將農業知識串連,深入淺出,使每個人都能夠輕鬆地閱覽植物世界的奧妙。

繼第一樂章「智農組曲」簡介短片之後,第二樂章「種原奏鳴曲」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合作,展示超過1,000種以上的珍稀植物,包含世界各地物種以及臺灣瀕臨滅絕的原生植物,企圖打造世界級的「植物方舟」,踏上木棧道之前,入口處的武威山烏皮茶、大肚山威靈仙以及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不僅是臺灣特有種,更是極度瀕臨滅絕的稀有種植物。

2.

武威山烏皮茶屬於常綠中喬木,至今只知道分佈於屏東縣瑪家鄉和來義鄉,海拔300至800公尺的低海拔山區,能夠繁殖的成熟個體總數少於40株,目前復育情況仍然不太順利,保種中心運用播種和扦插的方式,現在已經繁殖出479株苗株,預計今年底可望突破1,000株,現在也嘗試在屏東縣政府種植20株延續族群命脈。

右邊高而細瘦的植株是大肚山威靈仙,毛茛科鐵線蓮屬,為威靈仙的變種,兩者最大差異在於生殖枝的葉形,大肚山威靈仙葉卵形,相對比較短小,從民國106年(2017)起,分別在臺中沙鹿文光國小和北勢國小的校園人工復育;最後中間的「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野外主要分佈於新北烏來和南投蓮花池,民國97年(2008)林業試驗所調查發現,雲仙樂園境內僅存28株,預估全島族群數更可能低於100株。

特殊的地理位置,臺灣是個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島嶼,但是有些物種因為經濟價值高而遭受過度採集,有些分布範圍狹小,或是處於地理分布邊緣,野外棲地十分珍貴且脆弱,有鑑於此,從民國109年(2020)開始,「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啟動,將致力推動遷地保育(Ex Situ Conservation),收集和保存特稀有植物種源。

3.

木棧道沿線陳列的植物,其中不少來自蘭嶼,位居呂宋火山島弧,島嶼四周裙礁環繞,同時又有黑潮流經,孕育眾多原生與特有種植物,並且和達悟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蘭嶼赤楠(Syzygium simile)、臺東龍眼(Pometia pinnata)與蘭嶼福木(Garcinia linii)質地堅硬的樹幹可製成拼板舟船底龍骨,欖仁舅(Neonauclea reticulata)則是船尾船首的龍骨,並且利用小葉桑(Morus australis)製成的木釘加以組合,拼材間的縫隙運用蘭嶼花椒(Zanthoxylum integrifoliolum)的纖維填補。

依據植物學者統計,蘭嶼囊括臺灣維管束植物種類的1/5,但是1067種植物當中高達232種面臨生存考驗,像是外表搶眼的山檳榔,縱使和檳榔只有一字之差,卻是臺灣特有種,而且只分佈在蘭嶼,生長於低海拔山谷和潮濕的山坡,主要是因為民國56年(1967)蘭嶼解除管制開放觀光,加上氣候變遷加劇讓棲地減少所導致,民國106年(2017)保種中心決定出手搶救,針對蘭嶼物種進行遷地保育。

4.

千姿百態的鳳梨,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收藏的精華之一,很幸運地,參觀智農館正值「旺旺來的世界」特展,有如紅樓夢故事裡的劉姥姥,木棧道兩旁的珍稀植物已經令人感到驚奇,大小姿態各異的鳳梨,有小如苔蘚,有的高聳擎天,更讓我們大開眼界。

根據展覽介紹,鳳梨科植物共52屬約有3,200種,多生長於樹上或是地面,主要分佈在熱帶美洲,從海邊紅樹林到海拔4,200公尺的高山,無論雨林或是荒漠都可以看到鳳梨的蹤跡,平常熟悉的水果鳳梨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大多數其實無法食用,多數葉緣佈滿尖刺,且具備「葉筒」儲水以度過乾季,有些種類則會將莖葉多肉化,對抗惡劣環境。

「鳳梨是非常好照顧的植物,基本上只要澆水就可以,而且多餘的水份會在葉片中間儲存起來,缺水的時候再慢慢吸收。」弟弟特別跟我介紹「葉筒」的神奇,其中,五彩鳳梨(Neoregelia )又稱「水槽鳳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彩色葉片相當豔麗,而葉筒內也經常成為蝌蚪的棲地;大家族Vriesea屬的鶯歌鳳梨,則是至少3500種鳳梨中最雍容華貴的,由於苞片外形和鸚鵡的嘴喙相似而得名,不只葉片色彩鮮亮,花絮儀態窈窕,風姿綽約,備受園藝家喜愛。

扇葉狄氏鳳梨(Dyckia estevesii)是鳳梨科中的特例,對生葉形,外觀好像扇子一樣,在植物型態和演化研究方面,許多學者對它十分感興趣;除此之外,還有擎天鳳梨、蜻蜓鳳梨等等大家族,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智農館的展覽不過是植物世界的冰山一角,鳳梨的森林萬象,駐足其間卻已不禁流連忘返。

參考資料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