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036章[新竹縣北埔鄉] 參山) 古厝 老樹 冷泉涼 小鎮情意濃
2017/06/02 20:49
瀏覽50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4.12.07      

發表日期:15.03.01

在臺灣,有個性的小鎮是越來越不多見了,不是因為外地遊客太多而與其他地方無二致,就是門可羅雀乏人問津。很幸運地,從竹東沿著頭前溪而上,繞過綿延矮丘以及農舍幾處,我在新竹內山地區與北埔相遇。

 

北埔舊稱「大隘」,其實也是與一旁峨眉鄉、寶山鄉的合稱,後來改稱為「南興庄」。「埔」一字指平緩的或是稍有坡度的原野,「北」則是相對位置,依傍著峨眉溪,「北埔」和「南埔」憑溪相望,此為城鎮彼為鄉村,河灣兩岸悠悠度過百年歲月。

1.

慈天宮前的北埔街在週末假日時成為行人徒步區,縱橫交織的十字路口湧入八方人潮,不消走三兩步就可以品嚐到各種在地小吃,「吃吃看我們的雞爪凍吧!盤子上的都可以拿」轉角一個瘦削的老人頂著帽子叫賣,走幾步路,市集兩旁店家早已準備,店員拎著冰鎮過的擂茶,希哩呼嚕將濃稠綠色混雜黃棕色斑點的茶汁注入小杯子裡,香醇濃郁的茶汁當中夾帶著各式乾果的口感,同樣是擂茶,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獨到之處。

 

「可以試吃看看我做的小魚干,有分成甜的、小辣、中辣還有大辣」市集另一個角落,一位年輕人守在攤前替顧客解釋,又不時轉身取出新炒好的小魚干,將小魚干倒入塑膠罐中不停搖晃直到塞滿為止「甜的因為裡面有花生,花生放久了可能會釋出黃麴毒素,所以不能放太久,但是辣的口味室溫下一個月甚至半年都沒問題」;廟前其中一家前庭,老闆的兒子趕忙將沖泡好的杏仁漿端給客人品嘗。

 

「古厝小吃」店內桌椅眾多有些擁擠,老闆娘正盛裝熱騰騰地客家湯圓,滾滾白煙伴隨著韭菜香散溢開來,我們隨意選擇幾道菜餚品嘗,到這時候我才了解豆干、肉絲與魷魚絲是客家小炒的主角,而客家粄條除了米香和彈牙外,薄薄粄面還有些粉粉酥酥的口感;當然,最特別的還是沾醬的五花肉(三層肉),搭配的烏豆醬與桔醬是料理精神所在,把肉片蘸上濃郁雙醬,再夾入薑絲幾段,桔醬的鮮甜正好與五花的油膩相調配,醬油與薑絲則激發瘦肉的甘美。

※慈天宮

北埔鄉慈天宮建立於道光15年(1835年),由當地墾首姜秀鑾出資擴建,寺廟主奉觀世音菩薩,期望神明可以保護大隘閩客移民,除了主祀觀世音,還包含副祀三官大帝於左側,三山國王於右側。

2.

自從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一百六十餘年後,竹塹城周圍大多數的平原與丘陵都被漢人移民所開發,但是在當時,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仍然是平埔族與賽夏族的根據地;1835年,姜秀鑾與閩籍人士在清朝政府支持之下設立閔粵合股的武裝拓墾組織,以北埔為起點,之後拓展到峨眉與寶山,最遠甚至抵達苗栗縣三灣與南庄,墾號「金廣福」的意義分別是「金」象徵發財多金,「廣」代表廣東,「福」則是福建。

 

金廣福公館是目前新竹縣境內唯一的國定古蹟,是當年姜秀鑾所領導的武裝拓墾辦公室,一方面與原住民作戰時是軍事指揮中心,平時則是開墾事業統整的總部,公館於日據時期經歷關刀山大地震,所以部分建築混搭和式風格,爾後又遭遇九二一大地震嚴重損毀,眼前所見甚至裝設鐵捲門等設施,可能是因為她的歷史價值無可取代,仍然保有一級古蹟的尊榮。

一旁的天水堂是姜家私宅,「天水」意指姜家的郡望甘肅省天水市,不過目前姜家後代仍然居住在裡面,不開放外人參觀;天水堂旁則是北埔洋樓,又稱作「姜阿新故居」,姜氏後人姜阿新於日據時期以茶葉貿易致富,臺灣光復之後更擔任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於是他聘請竹東建築師彭玉理設計,歷經四年完工,當作家居或是接待外賓之用。

3.

相對於北埔市區的多采多姿,峨眉溪對岸的南埔村便顯得寧靜內斂許多,沿著臺三線朝著峨眉方向前進,南埔村坐落在道路對岸的河階上,與北埔國小所在的埔心村間有南埔大橋連接,我們坐在河堤上欣賞著阡陌縱橫,鄉間小路底端隱入一片矮樹林,一派田園鄉村恬淡清靜的生活步調。

溯大坪溪畔而上,北埔冷泉位於郊外狹窄溪谷裡,印象中每至溽暑,總是可以看到不少遊客盤坐在小水壩下沖涼,無分老少倘佯在沁涼溪水與清爽山風下,也許是冬天天候比較寒冷,冷泉周遭不見人山人海的景象。

立足在冷泉浴池前,湯池混著不清,原先以為人煙稀少致使名湯荒蕪,後來才知道,北埔冷泉本身是碳酸與硫磺共生泉,泉水會有「鹹味」且色澤呈淺黃色,因此不是人為汙染的結果;帶有涼意的風蒼白了草色,冬日少雨使得壩上的水瀑不如豐水期時來得壯觀,一排黑板樹豎立在步道旁連向拱橋,吊橋經過倏忽人跡與喧鬧後不再擺盪,原來水氣瀰漫,略為蘊含著野性的山澗才是她的本色。

4.

循原路折回大分林,溪水交織處的大林村,當地居民想到村內沒有特別吸引遊客停駐的景點,又想到對外只有幾條產業道路連通北埔市區,於是在路旁護欄上彩繪「高鐵」式樣,讓高鐵列車「開進」村子裡面,同時也能替遊人引導二寮神木的方向。

 

隱身在深山裡的二寮神木比起北埔冷泉更加幽深難尋,根據新聞報導,自從民國92年有鳥將雀榕的種子丟在神木上頭後,榕樹成長茁壯遮住老樹所需的日光,去年2月又不幸被白蟻蛀蝕,當時參山國家風景區編列預算,雇用財團法人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搶救樹木的生命,治療後總共清除兩貨車的朽木,村民悉心照料和祝福下終於緩緩康復。二寮神木是一棵樟樹,高18公尺,樹齡至少500年,民國34年建土地公廟於樹下,相傳特別靈驗而香火鼎盛。

神木寬大的腰身上綁著紅絲帶,間斷蟲鳴哼唱滿山寧靜,使我想到「桃蛙源記」故事裡的情節,那時小朋友跟著老祖母走到大樹跟前企求平安快樂,「只要虔虔誠誠地向土地公祈禱,土地公一定會保佑你們平安健康喔!」老祖母慈祥說到,那一幕不知道濕潤多少觀眾的眼眶,就像是影片當中老樹守護著主角一家與青蛙們找到桃蛙源,我相信這生長幾百年歲月的老樟木,一定會繼續吐新芽生新枝,庇蔭客家子孫。

5.

國內旅遊風潮日漸盛行後,大大小小景點引人入勝,卻也在吸引外人目光的同時與其他地方越來越相像,甚或擠進過多人潮而失去原本最可貴的寧靜與樸實。

 

北埔座落在新竹城外山環水繞之濱,與大城市不會太近也不會太偏遠,她志願成為科技人假日休閒的桃花源,而她也正好給予我重溫童年舊夢的視野,至少還有一個地方,保留自己自信且從容的步調,當遊客來到時也能張開雙臂,請我們嚐一口蜜餞啜一口茶,品味小鎮人情的芬芳。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