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聚會所
2012/12/26 10:05
瀏覽1,126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人的天性裏有一種本能,就是喜歡聚在一起,談談天氣,談談天地,談談八卦。聚會的時候,需要有一個聚會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公園裏頭擺有涼椅的樹下,可以是星巴克店裏小小的座椅和圓桌,也可以是一整個大有氣派的廳堂。信主的基督徒尤其喜歡聚會,通常聚集的地方大家尊稱為“教堂”,也許是因為牧師長老講道的時候,多少都帶有教訓和教導的味道。當然,有些人會比較注重禮拜的成分,所以也稱之為“禮拜堂“。這些聚會的地方,可以統稱為聚會所,就是聚會的所在,一個不帶著任何附加涵義的聚會所在。

廿世紀初期,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批基督徒,在倪柝聲弟兄信息的影響下,強烈地認為,基督徒得救以後都是神的兒女,這一些被聖別出來的信徒在地上,應該是合一的見證。除了主的名以外,不應該高舉其他的名。新約聖經中,凡是提到各地的教會,都是以各地的地方名稱來稱呼,沒有任何例外。

自從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主興起許多的僕人,將聖經的啟示和見證逐漸清楚地顯明出來。人看見了聖經中的真理,當然就無法留在羅馬天主教的系統裡面,於是一一離開了那個墮落並令人窒息的宗教系統。主在地上能得到一批真正關心祂權益的人,到處也都因此有了明亮的見證。ㄧ本的聖經在許多自由人的心思裏,產生出不太一樣的解經見解,於是乎很自然地,就有各種的聚集以他們所能掌握的真理啟示來稱呼他們自己的聚集。當聚集的人數達到一定的規模,聚集中的教導,也演化的相當嚴謹充實,一種極具份量的神學系統就建立起來了。人都喜歡系統中的權威,權威叫你有安全感,也相當程度的取代了人在神面前真實且活潑的尋求。在這樣的光景中,教皇不是那位坐在教廷中手執權杖,常常主持彌撒的最高宗教領袖,而是各式各樣神學系統裡面嚴謹的神學發表了。不同的系統間常有神學論點的爭辯,不太容易一起禱告,一起交通,一起敬拜事奉主。這叫許多信主的人心裏困擾,也造成許多福音朋友的疑惑。他們會問:『基督教裏面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派別?』作為一個愛主跟隨主的信徒,面對這樣的詢問,總是感覺到相當的羞辱。

有多少的系統就有多少的派別。一個一個的派別,帶進一種一種的宗屬,地上的各種宗派於是如雨後春筍般地繁榮起來。大家爭辯得累了,就維持一個噓寒問暖的禮貌關係,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你也好,我也好,大家都好,但都無法在主裡面有情深屬靈愛的交通。愛裏的交通不一定溫柔,但都應該極力關心彼此在神面前的生命光景。ㄧ個肢體受苦,眾肢體一同受苦;一個肢體得榮耀,眾肢體一同得榮耀。客卿相安的情形,和我們在聖經裡面看見的,離的好遠好遠,可叫我們長長地嘆出一口氣,我們真叫神的聖靈擔憂了!

因著十九世紀歐洲聖徒的禱告,主興起了許多的差會。他們把傳道人放在即將遠渡重洋的輪船上,一批一批地往遠東送。其中最為眾人所認識的傳道人是戴德生弟兄(Hudson Taylor)。他興起了內地會,在廣大的中國土地上,拯救了許多的靈魂。到了廿世紀初,主終於在中華大地上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基督徒。這些信主的人很自然地就在各個宗派裡面聚會,接受從歐美國家來的工人對於聖經的教導。從表面上看,福音的確是由外面引入了中國,這對居住在廣大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然而神的工作絕對不停於此,祂要在中國人中間作一件事,和祂在歐美國家中所作的完全一樣。這一件事已經有數千年以上歷史。曾啟示在舊約的聖經裡,也顯明在新約的教導中。

一九二零年代,主興起了倪柝聲弟兄,把啟示和解經的恩賜賜給了這位居住在遠東地區的器皿。如果仔細地讀讀倪弟兄的傳記和戴德生弟兄的傳記,我們可以看見神在這兩個器皿上的帶領和製作是完全相同的。一個是出生在英國的約克郡(Yorkshire),另一位則是出生在中國的汕頭市,真是東西兩方遙相對應,神的恩典毫不改變。神的僕人身上,都有一位同樣的聖靈內住著,並且作同樣的事。倪弟兄接受和受恩教士(Margaret E. Barber)的成全,引進了許多歐洲重要的屬靈著作,也在神的話上有相當清楚主觀的經歷。他讀聖經,看見了一件清楚的事,那就是神在地上的眾兒女實在不應該高舉宗派的名,而在這樣的名裏聚集,這不合聖經的啟示,也不合神的心意。只有一個名是該在地上被高舉的,那是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我們也只能在這個名裏聚集,並且以聖靈稱呼教會的方式稱呼我們自己的聚集。在新約聖經裡,主是以各個地方的名稱稱呼各地在祂名裏的聚集。這一種的看見和認識,令委身於各種公會宗派裡聚集的弟兄姐妹渾身不對勁,於是乎就有了一波又一波離開宗派的行動,按著聖經的啟示,在各地有了“地方教會”的見證。這種跟隨主的行動是聖別且高貴的,但不能成為我們鄙視或攻擊其他弟兄姐妹的藉口。如果看見了,就走,叫神的心意得著成就,只是不能忘了為所有的弟兄姐妹們禱告。

一九四九年國名黨政府失去了大陸的政權,撤退到台灣來。有許多的軍公教人員隨著國民黨政府到了台灣。在他們中間有相當多信了主的基督徒。為著向政府登記的需要,各地的弟兄們決定以“教會聚會所”的名義向中華民國內政部完成合法登記的行政程序,對一般社會仍以“○○市教會”作為各地聚會團體的名稱。一九八六年以後,因為“教會”一辭含有“呼召出來之群眾”的涵義,故而進一步的將“教會”改成了“召會”。如果在台中聚會,就稱之為“台中市召會”。由於有這樣的歷史發展,一般在其他地方聚會的弟兄姐妹們,就將這種聚集稱為“地方召會”或“聚會所”。

“地方召會”的實行和稱呼無可厚非,事實上更應該是被看重的,因為這樣的實行合乎聖經。但是在聚會所裏聚會的弟兄姐妹們,如果只認為自己是教會,而不自覺地蔑視在其他地方聚會的弟兄姐妹們,那就空有“地方召會”的名,而缺少了實行的精義。試想如果保羅弟兄寫了一封書信,要給在台中的教會,只有“台中市召會”才夠資格看那封信嗎?難道這封信不也寫給在長老會或浸信會的弟兄姐妹們看的嗎?如果認為自己是實行地方教會的路,那麼看著所有真正得救並愛主的基督徒,不就應該是在當地的聚會嗎?雖然因著宗派的限制和人的軟弱有限,要確實地喊出這個事實並不簡單,但若真有了看見,不就應該大懷大量地接受他們,為他們禱告嗎?這些聖徒可都是我們的弟兄姐妹,可都是主流了寶血以後贖回來的兒女們。

“聚會所”應該是個中性的名稱,不帶有任何涵義,但是今天一談到“聚會所”,就能激起許許多多的情緒反應。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尊敬,有人五味雜陳。所有這些的反應,是人編織出來的,它跟聖別沒關,也跟永生沒有聯繫,那只是一個聚會的地方,或者是一個法律上被承認登記的名稱而已。聚會所中的聚會定罪宗派定罪公會,其所使用的辭彙滿含著爭戰殺伐之氣,但是回頭一看,可看見自己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宗派。會所中的聖經教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嚴謹自恰的神學體系。許多的講台服事,言必稱李常受弟兄或者是倪柝聲弟兄。李弟兄講過的東西,大家才敢講,李弟兄沒講過的東西,大家都不敢講。李弟兄在1987年夏天已經被主接走了!但是這種屬靈的限制還在,還控制著大家的心靈。

主藉著弟兄所留下來的豐富遺產,是具有相當的價值,但那是主的憐憫,是主的作為。弟兄們把李常受弟兄常常掛在嘴上,不就是在造一個偶像,搞個人崇拜嗎?我們如何需要主的寶血救贖,李弟兄也同樣需要主的寶血救贖。我們如何在神面前蒙恩,李弟兄也同樣在神面前蒙恩。我們與李常受弟兄沒什麼不同。你可以紀念他,你可以學習他的屬靈,但是絕對不可以把他偶像化。只有耶穌基督是我們唯一的救主。

李弟兄曾經在講台上公開地表示,如果要說神學,那就是“主恢復”裏的神學最好。這個交通多多少少反映出李弟兄內心對自己公開發表的信息,有著自我欣賞的情懷。李弟兄雖然知道生命的重要,但在談到自己的信息時,卻也不免有著自豪的感覺。憑良心說,李弟兄的生命讀經的確是好,但這個好,是來自主的憐憫與豐富,它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屬靈成就。生命讀經中的各項發表,包含了歷世歷代以來許多主的僕人在神面前的追求。主願意向他們顯明解開,這就成了眾人的豐富。使徒保羅絕對不會把他寫的書信,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神學體系,然後設立一個神學院來教導他的第一手神學。神學不是主交給保羅的負擔。主交給保羅的,是祂兒子的福音。

有一位主的僕人,非常欣賞一位愛主的年輕聖徒。他帶著這位聖徒到處佈道,請他作見證,並且有意把講台讓給他。他說:『當他在最好的教授指導之下,將來可以成為一個佈道家,一個解經家,一個神學家。』成為各種的“家”是一種屬靈的迷思。為什麼愛主就必須成為一種的“家”?學科學,可以成為科學家。愛畫畫,可以成為畫家。信了主之後的目標,是成為神學家?聖經裡面沒有這一段吧!使徒保羅說:『因為神所豫知的人,祂也豫定他們模成神兒子的形象,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祂所豫定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馬書八:29~30)使徒彼得說:『你們來到祂這為人所棄絕,卻為神所揀選所寶貴的活石跟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成為聖別的祭司體系,藉著耶穌基督獻上神所悅納的屬靈祭物。』(彼得前書二:4~5)兩千多年來的信息這麼明顯,是什麼時候,我們把它給扭曲了?

屬靈的事沒有那麼簡單,需要主的憐憫和恩典。今天我們沒有一個人有一個全知道神的度量,也沒有一個人能稱為獨一的執事。神的心意是要所有的兒女都事奉祂。對於主自己,保羅弟兄說的好,他說:『我們如今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哥林多前書十三:12)一面鏡子,不足以成就一套的系統神學。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都是模糊不清,沒有人,也沒有一個小小的圈圈可以宣告他或他們是這一個時代中獨一無二的執事。然而有一個時候要到,在那個時候,我們就全知道了,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主知道我們清清楚楚,祂也許我們一個要來的“知道”,那個知道,是像神一般的知道。這不是很好嗎!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中彰投
自訂分類:靈感語絲
上一則: 看哪!他們手拿枝條舉向鼻前!
下一則: 金燈臺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