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鳳山車站已經啓用一年多了,聽說很大、很有特色,於是我有鳳山行的計劃,114.07.15早上我和朋友從台南坐火車到鳳山只花了45分鐘,先參觀火車站,全新打造的鳳山車站以「鳳山古城」為設計靈感,融合北門舊址、城牆砲台、鳳儀書院燕尾屋脊等歷史元素,重現昔日熱鬧繁榮的城門景象,車站內部設有寬敞的開放空間與綠化步道,旅客可在此休憩,感受歷史與現代交織的都市風貌。
我們把鳳山車站繞了一圈,從各個角度欣賞此一「空中鳳城」,火車站目前已成為鳳山的新旅遊地標,接著沿著曹公路去找「曹公」,曹公是誰?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他就是「曹謹」(1787~1849)於道光年間在鳳山擔任知縣,他在任內興築曹公圳,對百姓的農作生社影響最為深遠,曹謹在臺灣的治績,可以說是「上循天道,下應民心」,同時俱備「廉、能、誠、功」堪稱為「臺灣第一循吏」後人尊稱為他為「曹公」。
當天天空下著小雨,用走路的方式尋找古蹟,在曹公路上首先找到曹公廟,曹公是清朝偉大的水利專家,後人為感念他對地方百姓的付出,特別建『曹公祠』祭祀,民國81年間改祀曹公像並正式改稱為『曹公廟』,廟的後方是平成砲台,砲台高約5公尺,呈四方形,內側有階梯直上,正面嵌有花崗石匾所刻之橫額,「平成」兩字旁刻有曹謹建,整座砲台構造相當堅固,固若金湯。廟的對面是「曹公國小」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們在守衛的許可下進入校園內找到「曹公巨樹」,曹公巨樹是一棵茄苳樹,樹高12公尺、樹圍約4公尺、樹冠幅約16.3公尺,曹公巨樹為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列管的特定紀念樹木,編號「鳳山051」。
最後我們參觀的是鳳儀書院,書院位於城隍廟旁,興建於1814年,於民國74年列為三級古蹟。由鳳山貢生張廷欽所建,當年有屋舍37間,院內原祀文昌、奎昌、倉聖神位,並有桌椅,是古時生員求學及歲試的場所,建築細節十分講究,也是現存全臺規模最大的書院,書院門廳前的照壁和正門兩旁的石鼓,均顯示了鳳儀書院當初建築設計時的考究。在民國98年規畫整修後,在園區增設許多Q版塑像,並規畫2個展覽空間,提供書院歷史沿革與文物擺設等詳細介紹,寓教於樂。
我們利用一個上午從曹公路出發,參觀了曹公廟、平成砲台、曹公巨樹、城隍廟和鳳儀書院,認識了「曹公」,也在書院內感受了清朝的講堂,文官的試埸、武官的考場,是一趟很有意義的歷史知性之旅。
曹公圳最早起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解旱象之災,由當時鳳山縣知縣曹謹所開鑿。
曰據時代的曹公圳舊圳頭。
目前位於曹公廟附近的曹公圳。
新的鳳山車站在2024年7月開始啓用。
從各個角度欣賞它的建築之美。
鳳山車站建築整體風貌以「鳳山古城」的舊時城牆竹荊磚瓦砲台,融合鳳儀書院的燕尾屋脊,呈現當年北門舊址、天下第一關的鳳山北門口的繁榮場景,火車進出站的蜂擁情境就有如昔時出關入關、熱鬧喧囂的北門口集市樣貌。
廟前有曹公紀念亭與一座收有七座古碑的碑林。
廟內有很多讚賞曹公的匾額。
在台灣,曹謹擔任過台灣府鳳山縣知縣以及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在擔任台灣府鳳山縣知縣時,鳳山正好面臨嚴重的旱災,百姓苦不堪言。曹謹親自至田野間巡視,發現能夠從九曲堂引高屏溪水,進而開鑿「曹公圳」讓農民有水灌溉,使鳳山的旱田從此變成適合耕作的水田。
曹公巨樹位在曹公國小內,是一棵茄苳樹,樹高12公尺、樹圍約4公尺、樹冠幅約16.3公尺,曹公巨樹為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列管的特定紀念樹木,編號「鳳山051」。
平成砲台旁的咖啡館。
在曹公廟正後方的平成砲臺,牆面嵌有「平成」花崗石匾額。當初守護城池的氣勢仍依稀感受得到。
鳳儀書院緊鄰鳳山城隍廟,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13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高雄市市定古蹟。
鳳儀書院位於城隍廟旁,興建於1814年,於民國74年列為三級古蹟。是由鳳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所建。
鳳儀書院建築群現由照壁、頭門、講堂、廳事及兩廊廳舍構成,為三進式建築,整個書院布局可分書院、試院為兩個部分,東畔尚有曹公祠及試院頭門的殘蹟。
騎馬的人是曹謹,他經常巡視各地,深入民間,並解決民生問題。
敲鑼以示民眾。
大家好,我是知縣,有事找我。
耕牛的買賣過程,先摸牙齒就知道牛的年齡。
這邊是在試耕牛的體力。
牛車的輪子是木造加上鐵框。
買賣雙方談成了就由代書寫成合約書。
廣場很熱鬧。
Q版逗趣的古人塑像,讓古蹟變得趣味十足。
當時鳳儀書院規模共屋三十七間,正中廳事三間、左右官廳房二間、兩廊學舍十二間、講堂三間、頭門五間、義倉九間、聖蹟庫一間,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
鳳山縣在清朝時科舉人物榜單。
清代科舉考試大體延續明代制度,「科舉必由學校」,所有考生需先通過童子試,包含縣試、府試、院試的三次考試,獲得俗稱秀才的「生員」資格,才能進入府、州、縣的各級學校就讀。
每間號舍三面有牆,唯有南面無門敞開,內部寬3尺、深4尺,前檐高6尺,後牆高8尺,建築面積大約1.3平方米左右。如此狹小的空間要過三天兩夜。
在裏面考試,要睡覺就把板子放低,食物自行處理。
鳳儀書院的文昌祠位於書院最後一進的廳事,廳事中供奉文昌帝君、奎星與倉聖,廳事是書院的辦公室,左右各有兩間房,提供作為師長住所。
鳳儀書院的文昌祠與孔廟的功能相似,文昌帝君前的供桌上可以看到,擺放了各類考試考生的准考證影本,這些考生都希望得到文昌帝君的保佑能金榜題名。
清朝的官服可以讓你親自體驗一下。
我們穿的官服是文官二品補子
一品官衣服胸前的鳥類是仙鶴,二品是錦雞。
清朝官帽依其功能可分為上朝時的朝冠(頂珠為柱狀)、祭祀時的吉服冠((頂珠為珠狀)與日常生活所配戴的常服冠(無頂珠)。
展廳內有各式古物。
鳳儀書院建築群現由照壁、頭門、講堂、廳事及兩廊廳舍構成,為三進式建築,整個書院布局可分書院、試院為兩個部分,東畔尚有曹公祠及試院頭門的殘蹟。
武官考場的Q版。
第二進為講堂,面寬三開間,屋架為十一架,採「徹上露明造」,過去曾作為講學空間與祭祀使用。
Q版講堂十分逗趣。
照壁以紅磚築成,但外表粉刷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