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總統任內的國防部長麥納瑪拉曾經表示,他對越戰的認知與因應之策「嚴重錯誤」。這段談話對許多仍無法揮別悲痛的陣亡及負傷官兵家屬有如在傷口撒鹽。我對這段告白只有鄙視。
猶記詹森政府1960年代中對越南戰場大舉增兵時,我收到入伍令。我已不記得我當時對未來有何預期。也許其他入伍的新兵是硬漢,個個有如約翰韋恩。第一天在新澤西州迪克斯堡受訓時,我已經開始畏縮。許多陷入驚恐的小伙子亦然。
大批18到21歲之間的美國年輕人源源送到越南戰場,其中許多人陣亡,即使有幸保住小命返國,身心的創傷也永遠不會消失。
詹森與麥納瑪拉應該特別注意這些對地緣政治毫無概念的孩子,更應該瞭解他們為何成為殺人機器。許多年輕人在戰場上哭泣,在即將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哭喊媽媽,甚至目睹同袍流血至死,有時候把將死同袍抱在懷裡時,渾身顫抖。
我很幸運。陸軍把我送到南韓。雖然朝鮮半島同樣氣氛肅殺,畢竟不是屍橫遍野的越南。我分配在一個工程營的情報室,可是沒有人能夠真正逃避戰爭。家書經常使我心情沈重,因為家人會告訴我,某個兒時玩伴已經陣亡。
為何而戰?
麥納瑪拉不知道答案。我姊姊的男友在戰場上受傷。我的一位好友自越南返國後,因為精神錯亂而殺害妻子,最後自我了斷。
戰爭無比殘酷而醜陋,除非絕對必要,否則不該妄動。顢頇的官僚或安坐辦公室的軍官缺乏戰爭歷練,卻基於各種政治算計與空洞的愛國口號,犧牲年輕的生命。
麥納瑪拉自始就知道,越戰師出無名,註定失敗,然而他選擇將這個最重要的訊息留在心中,行徑有如一個虛張聲勢的賭徒。不知他照鏡時,如何正眼看著鏡中的自己?
自越戰中記取教訓?完全沒有。紐約時報的魏納在麥納瑪拉的訃告中表示,在詹森表示北越巡邏艇1964年8月在東京灣攻擊美軍戰艦後,美國國會授權他對北越動武。事實上,攻擊事件從未發生。魏納表示:「美軍戰艦在暗夜中歇斯底里的盲目開火。」
然而麥納瑪拉根據情報而信誓旦旦的對詹森表示,攻擊事件鐵證如山。你想起部分官員曾經說,他們已經掌握海珊握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鐵證這件事了嗎?
逾5萬8000名美國人戰死越南,死難的越南人估計約200萬到300萬人。在伊拉克陣亡、殉職的美國人已超過4000人,死難的伊拉克軍民人數尚無統計。就在此刻,阿富汗戰場又傳來7名美軍陣亡的不幸消息。911事件剛發生時,這場戰爭還說得過去,如今已沒有什麼意義。
這些戰爭的共同點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或終局安排,與具有共同目標、全國軍民同舟共濟的二次大戰截然不同。如今的戰爭多屬背景的雜音,與現實生活相隔遙遠,因名人逝世與阿拉斯加州州長莎拉‧裴林、南卡州長桑福德的古怪行徑而為人所忘。
大多數的美國人已經忘記戰爭的不堪與可憎。這使麥納瑪拉的死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
(作者Bob Herbert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