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道若同,相為謀.
有朋自遠方來,同為求道中人,不亦樂乎!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能入寶山,切莫空手而回.
自99年第一批入門拜師以來,已有相當數量之道友得以入門.
適逢佳期,於本月28日再舉辦第三次入門儀式,
可見台灣寶島不愧為蓬萊仙鄉,訪道修道人數不在話下.
但法門同,道心不同;道心雖有,根器有別;雖有善根,始勤終怠
雖勤練習,怕自以為是;雖證丹經功境,卻揠苗助長;
雖道法自然,卻無為頑空,不思無生妙有之理;
若一昧有為,卻胡亂搬運,難會有無相生之義...
種種險象環生,修行中需防危慮險者,所以命要師傳,可見一班.
修行人人會得,巧妙各有不同.
惟獨一以貫之,方能不失本宗.
一者何?道是也.
道生先天一氣
一生二,為陰陽.
陰陽乃為萬法王.
修道需明理,明理需有師;明師需有證,實證為真知
真師走過來時路,方能稱為過來人
迷時師來度,悟了需自度
因此,修行從來皆是自己份內事
老師修為再高,也難以將所證之果分享與人
在此真誠提醒,希望眾師兄姐切莫蹉跎寶貴光陰,得入手法,
趕緊修練,不論動中練性,或是靜中練命,給自己設立目標,
不修則善盡人倫,一修則不造其極,誓不罷休.
願諸位皆能過關斬將,降龍伏虎,通關展竅,法輪常轉.
至少先做少病少惱人仙,豈不自在消遙?
當然大道無窮,立志上大羅,成金仙.永享勝境千萬年!
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有師兄姐提及:若入門,尚未得心印口訣,雖有心,卻力不足,
<無下手法>,從何起修?如何是好?
在此稍做幾點提醒,若能依此行去,不怕一籌莫展,下手渺茫:
1. 如果已能妥善打理好俗事,能專心修行者.易得.
2. 若能下定決心,道心堅定,舉手頭足俱以修道為志向者.此類人來求法,猶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不過,萬中難得一二.
3. 我們會常常舉辦免費公益性命雙修及禪道講習共修會講座,會視個人進度傳授祕法.時間到,自然可得.不失為現代修行者另闢一條方便的捷徑.
當然,本門中已有師兄姐經由正確法門,矢志修行,口訣真傳,短暫一二年間便已獲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健康及驗證.上天不好道,只怕有心人.想要何種成就,可以由自己選擇與決定.我命在我不在天,是人人可行,可被實現的!
補充:
佛門中人常稱道家養身修道為自了漢,死守臭皮囊.孰不知大道本一,天無二道,仙佛無二心.不明理法者才會出此狂禪之言.且呂祖已言: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恰似鑒容無寶鏡.不二法門,自古以來,本就是性命雙修,天上無執偏一法而能証聖成真者,就算有,也不許入上仙,得大覺.頂多為遊神散仙,何足道哉!佛門多修性,雖是千萬劫,終是落空亡;道家多修命,雖是千萬年,亦是守屍鬼,不足掛齒.
修道之人,性命雙修為正法,果能證得圓滿法身,形神俱妙,留形住世,積功累德,然後普渡有情.將正法傳度與人,得度之人皆有成仙做佛的可能!與自了漢相較,不啻天淵之別,雲泥之判!道與佛,雖為二,實仍一也.
- 1樓. wasame2017/06/06 14:14所以陳道長有指定誰為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