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北角從鹽寮至福隆,綿延三公里長的黃金沙灘,砂質屬石英沙、柔軟白細、觸感甚佳,混和水後可塑性強、容易膠著,被世界沙雕協會鑑定為台灣最適合沙雕的場所,成為台灣大型戶外沙雕季的創始地點。而沙雕季舉辦的地點──福隆海水浴場也可從事戲水、帆船、獨木舟等水上運動。沙雕,是一項結合雕塑、文化、繪畫、建築、體能與娛樂的藝術創作,適合各年齡層參與,符合綠色環保、永續使用的概念,自2008年起舉辦第一屆「福隆沙雕藝術季」,迄今2025年邁入第18屆,逐年創造人潮佳績。
明暘一家8/30早上11:00左右來接我,驅車前往福隆。中午我們在大客滿的海園餐廳排隊預約等待用餐。先在海邊走走並拍照,風大日曬但海景不錯。等了50分鐘才入座品嚐海鮮。飽餐後,繼續前行開往沙雕展場。今年福隆海水浴場再次結合迪士尼品牌主題,打造「迪士尼仲夏歡樂祭」主題沙雕展,活動於5/24至9/30於福隆沙灘盛大開展,邀請超過15位國內外沙雕師,合力打造出45座主題沙雕,其中以迪士尼為主題的作品就有40座,以大家喜愛的各品牌經典角色與故事,如米奇、米妮、唐老鴨、《魔髮奇緣》、《獅子王》、《星際寶貝》史迪奇…等,為靈感,雕塑出一座座的黃金沙雕,精雕細琢值得觀賞。我真的很開心能和兒孫出遊,共度歡樂周末!
※參考網站:
1.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iTQJ4vKqY (2025福隆沙雕 迪士尼回來了!)
2. https://events.necoast-nsa.gov.tw/fulong25/page-3.html#main (2025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解開孩子的交友習題
您家的孩子是否也常上演著……今天跟誰成了好朋友,晚上還說要帶玩具去借他玩,隔沒幾天卻說他們不再是朋友;前天才哭著說大家都不讓她當老闆,今天同學卻說她霸佔收銀機,不讓任何人加入。您知道嗎?孩子現在才正要開始發展自己的「持久性」友伴關係喔!現在的他,想要找朋友「一起」遊戲或「共同」合作,只是常缺乏技巧,衝突、爭執不斷。
問題放大鏡
教室裡的玩具角常出現孩子因為搶奪車輪子或特別造型的積木而大打出手,有趣的是,這群爭吵的孩子因為興趣相投成為好伙伴,在操場上是志同道合的足球好麻吉,只是在組合玩具時,各有獨特的想法互不相讓。
娃娃家裡的角色總是無法盡如人願,婷婷喜歡編故事、分配角色、像個小導演帶大家演戲。當遇到佳佳也想加入時,兩個人就會因為誰演主角、誰當寵物、要當什麼寵物而引發爭執,有時紛爭越演越烈,演變成兩位公主搶朋友的戲碼。
喜歡畫畫和做美勞的宇欣喜歡用各種素材創作或畫漂亮的公主,也因此引起其它小女生的模仿或參與,她們會用各自的公主做成紙娃娃,幫紙娃娃貼上閃亮亮的裝飾品後,一起演戲。小萍想加入,但總是被宇欣拒絕,她說小萍每次都學她,她不想跟小萍一起玩。
愛的叮嚀
學齡前的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很真,也很直接,喜、怒、哀、樂十分明顯,想和誰玩、不想和誰玩,都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來。有的孩子可能受到一、兩個孩子的拒絕,情感上受到傷害;也有些孩子主導性太強,沒人聽他的,受到挫折。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平常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向著手︰
學習表達想法,開啟溝通的第一步
在與同伴的互動當中,孩子已經嘗試表達,但還是常因為性急而直接動手或拒絕。例如:「給我……」、「不行……」。鼓勵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像是:「我需要兩個輪子,可以給我嗎?」「我還想玩,等一下再借你。」「你要小心保護,不要弄壞喔!」
同理別人的感受,互動的重要能力
孩子從「自我中心」轉變成能夠覺察別人的感受是需要練習的,而和友伴互動的時候,則可以加速這樣的社會化歷程。一起玩的時候,孩子會發現,為什麼需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為什麼加入遊戲時有時很受歡迎,有時會被拒絕?如果有人提出需求時,要如何回應......。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覺察不同的行為會引發不同的反應,而學著怎麼和別的孩子互動得更好。
溝通與協調的能力,熟能生巧
這時,為了能夠「一起」玩,孩子的溝通與協調能力還不成熟,仍需要大人的提示以便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比方說,兩個孩子都想演同一個角色時候,該怎麼辦呢?有人願意先選擇退讓演其它角色,下一回再選自己想要的角色,還是選擇不加入看別人玩;大家都想當老闆,要所有的人等在收銀機前,還是有人先當客人來買東西,等一下再交換。孩子的溝通技巧當然不會很純熟,也不一定會協調成功,但就在不斷的嘗試中,他一定能體會出一些好的溝通方法,協調出讓彼此都滿意的結果。
交朋友的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增加就自然成熟,需要透過友伴間的互動經驗中來獲得。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無法溝通、磨擦或衝突發生,「吵架」其實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如果發生哭鬧或打架的情況,大人就需要介入協調,協助孩子表達自我、同理別人的感受,進而學會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延伸閱讀: 不同年齡的孩子結交朋友時的特性
玩出來的友誼──3~5歲孩子的友伴關係發展
您的孩子會送東西給別的小朋友討好人家嗎?會因為好朋友和別人玩而傷心嗎?孩子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交友特性……
爸媽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當孩子到了兩、三歲,你會明顯感覺到孩子需要一個玩伴。有些人在這個時候考慮家中添個小寶貝,讓小弟弟或小妹妹來充實孩子的生活。然而,手足之情畢竟不等於朋友之誼,友伴關係對於幼兒的社會與人格發展,確實是舉足輕重。
許多爸媽在肯定友伴的重要後,紛紛讓孩子展開團體生活,上幼兒園是常見的一種選擇,可是接踵而來的問題又常困惑著父母,諸如︰孩子抱怨沒有人要和他玩、過於在乎朋友而以送東西來討好別人、因好朋友和別人玩而傷心……爸媽若能檢視孩子在不同年齡交友的特性,便能適時支持孩子。
因年齡和經驗,和朋友展現不同的互動
不同的年齡與生活經驗,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朋友的定義。對幼兒來說,朋友可能是「會一起玩的人」、「互相知道名字」及「不會搶對方的東西」。
3歲孩子通常對於持續友誼並無清楚的概念,也不在乎對方的興趣、嗜好與個性。孩子對於朋友的定義如此單純與率直,以致成人在不解的狀況下,會誤會孩子「怎麼對朋友如此冷熱不定」。
而4、5歲的孩子,對於朋友的言行舉止就顯得比較在意而專情。幼兒園中常見因好朋友生病缺席或搬家、轉學,孩子可能會落落寡歡或開始尋求新的友伴;也有些孩子在長期缺席,回到學校時,發現好朋友已很陌生。對於這些狀況,爸媽或老師有必要製造共同遊戲的機會,讓孩子與同伴之間展開新的聯結,同時,讓孩子知道有人了解他的心情,也是支持的方法之一。
幫孩子從遊戲中找到「同一國」的人
由於年齡的特性及個別差異,幼兒在和友伴互動的過程中,「經驗」成為最好的老師,例如︰小明和小安在玩積木,小莉想加入時,可能先在兩人周圍走動、觀看,如果沒有被趕走,小莉可能就會蹲下一起玩,或以口頭表示︰「我也要玩!」這時,如果再一次被接納,小莉就會確認自己是受歡迎的。
透過類似的經驗,幼兒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解決問題(特別是友伴關係問題),學習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而在這樣的歷程中,爸媽所能給予最大的幫助就是︰瞭解、支持與示範,提供技巧的指導,例如︰主動和人打招呼、樂於借東西給別人、擅長某種遊戲、熟悉同儕間的語言或動作,這麼一來就能幫助孩子找到「同一國」的人。
不同年齡孩子結交朋友時的特性
年齡 |
友伴關係特性 |
三歲 |
● 社會行為還不很成熟,但喜歡朋友。 |
四歲 |
● 喜歡「朋友」這個字眼,常掛在口頭上。 |
五歲 |
● 與同齡孩子相處愉快,較易服從大孩子的話。 |
下一則: 20250810 Emily小寶貝4歲10個月了!Celebrating Father's Day and Vinson's and Vito's Birthdays;做好長假收心操 (附照片84張)
- 轉載【東大職校教用手冊】第五冊第二課 文法焦點練習及習題解答New
- 轉載【東大職校教用手冊】第三冊第一課 文法焦點練習及習題解答New
- 20250823 Kyle小寶貝3歲2個月了,與家人歡度8月假期! 孩子不肯上學怎麼辦?(附照片58張)
- 20250810 Kyle小寶貝3歲1個月了!孩子玩3C的危機,你看到了嗎?3歲兒的友伴觀 (附照片73張)
- 20250810 Emily小寶貝4歲10個月了!Celebrating Father's Day and Vinson's and Vito's Birthdays;做好長假收心操 (附照片84張)
- 20250706~0713 Emily小寶貝4歲9個月了,禪園家聚;嘰哩呱啦愛插嘴怎麼辦? (附照片4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