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和【俞淨意公 遇灶神記】影片 |
||||||||||||||||||||||||||||||
無非前言: |
||||||||||||||||||||||||||||||
===================================================== | ||||||||||||||||||||||||||||||
兩個影片,深入淺出,及其生活化的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 |
||||||||||||||||||||||||||||||
=====================================================
【積善之方】 善有種種不同: 善有真/有假 有端/有曲 有半/有滿 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 善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所以六十四卦中,唯有謙這一卦是六爻皆吉。 |
||||||||||||||||||||||||||||||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淨宗法師顧問監製 |
||||||||||||||||||||||||||||||
|
||||||||||||||||||||||||||||||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 ||||||||||||||||||||||||||||||
http://hitv.amtb.tw/index.php?hitvid=65-18&title=%E4%BA%86%E5%87%A1%E5%9B%9B%E8%A8%93%EF%BC%88%E6%96%B0%E9%9B%BB%E5%BD%B1%E7%89%88%EF%BC%89 | ||||||||||||||||||||||||||||||
【俞淨意公 遇灶神記】- 談 (意)淨 於下一篇發文,如有想要先睹為快。 請點按下面(淨空法師專集網址)選擇觀看影片。 http://hitv.amtb.tw/index.php?hitvid=65-37&title=%E4%BF%9E%E6%B7%A8%E6%84%8F%E5%85%AC%E9%81%87%E7%81%B6%E7%A5%9E%E8%A8%98%E9%9B%BB%E5%BD%B1%E7%89%88 |
||||||||||||||||||||||||||||||
|
||||||||||||||||||||||||||||||
待續........ 閱讀後 | ||||||||||||||||||||||||||||||
(真心)受困於五毒,就不能夠(清淨)了。 但,帶業的靈魂,(自性清淨的心)仍然是蒙塵而不自知的。 這就是(無明)的障蔽。
命之不可斷,盡在其中。 |
||||||||||||||||||||||||||||||
======================================================= | ||||||||||||||||||||||||||||||
在一片宣揚正道文章字句中。仍須從(行門)中得到(正解)。
|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
- 行萬里公益路,盡入無為之境 - |
- 13樓. 無非2011/06/15 21:15改過之法 - 自我覺察
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
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或無事而常煩惱。
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
或聞正論而不樂。
或施惠而人反怨。
或夜夢顛倒 。
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茍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無非 - 12樓. 花箋2010/02/14 06:20符號
碎形,呵~ 就如flash動畫中的一張圖片,用以複製成許許多多的
影片元素,取代時,只消選取一個(符號轉換)。就..... 全部消失了。這個符號參與最多的就是(符號名=我)。
§ 花裡新詞一拾蕊‧花箋 § 楓紅攬月 數花箋 秋聲拾蕊 賦新篇 - 11樓. 水 羚2009/08/14 21:38何處覓真心
很認真的一個網站
謝謝分享好文
我很喜歡聆聽上淨下空長老的諸多開示
長老開示如暮鼓晨鐘 令人法喜充滿
水 羚祝福
心原就在, 何須「覓」
不過讓禁錮的靈魂釋放而已 - 讓「心」自由
自由, 是種體認、體悟、感受
原發於自體, 不假外求
就看你覺不覺察囉!!
體有 化無
不過「心」而已 心 在哪裡?! 你/妳在哪裡?====================
無非 於 2009/08/15 05:38回覆
歡迎水羚大德 - 10樓. 如是2009/08/08 10:48合而成體散而成章
那就歲歲平安囉~^_^ - 9樓. 如是2009/08/07 23:24碎形
那不就無量無邊了? - 8樓. 如是2009/08/07 16:12緣起
龍樹菩薩: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
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是明諸世尊,教化甘露味。
碎形。 ㄎㄎ~ 無非 於 2009/08/07 20:50回覆 - 7樓. 如是2009/07/24 00:13梵唱三昧
這師父唱的好投入,投入則專一,專一則不二
如是專一,如是不二。清淨之音 無非 於 2009/07/27 13:01回覆
- 6樓. 一 非車 子(普龍光)2009/07/22 14:06不可考的參考:
所謂的,見諸相非相,其實是很深度的查察與覺悟。(不離平常)當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無法直接傳達出一個實象時。(眼耳鼻舌身意皆在實相中)
‧我們會怎處理自己的心念?(我們是被心念處理的)
‧誰又會給誰留下甚麼樣的「因果關係」?(我們就是被關係留下的因果)
‧這就是遞延作用所產生的效應?(效應的作用就是遞延)
‧我們能控制嗎?會不會失控?... (不可思議的能)(隨缘)
‧反射出的能量,能維持在(妙善)的象限嗎?(可參考˙大方廣佛華嚴經)(若見諸善非善即為妙善˙此為不可考) - 5樓. 無非2009/07/22 07:02回應:回家ㄍㄍ
宇宙的真理是一,不是二,
真心是一,不是二。(假)如何能證(真),(假)是(失真)。
而(真)是唯一。
” 一 ” 那來的兩端可執?!
回家ㄍㄍ給的靈光閃現
===============================
回家ㄍㄍ,看了您的回應,我開懷的笑了....
工作完,正想回應,怎麼刪囉,貼回來,貼回來
寫得太好了
無非想起國一數學老師,常叫我「傻瓜」,我反而會很高興。
我的數學是班上數一數二,但,就是就常常會在上課時
問一些(零分之零)之類的傻問題。
一個乘數/除數 Ax B=Cx D 的基本算數算式概念
可以讓我跟老師舉手發問掉半堂課。
因為,我會問老師,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
站在課堂中對著老師,對著問題發呆。
所以,老師都會笑著說我(傻瓜)
然後,我就像現在這樣(ㄉㄧㄤ)!!靈光一閃。
懂了,喔!喔!喔! 對齁,自己想通了。然後,坐著傻笑。 無非 於 2009/07/22 07:08回覆
無非 於 2009/07/22 19:56回覆
呵,當然(真)也是俗名
應該說(妙真)吧
真實存在的狀態 - 4樓. 無非2009/07/20 21:49心念無徹跡
人的功德,早落實在平日的心念行為之中。不是刻意的,反而純然。末法時代了,世間所有的事情(人/事/物)發生的速度也加速。
所以,現世報(好報/惡報)都快了。人在心念中種下去的福份,是無法用世間法來論斷的。
只有在遭遇會逢時才能看到徹跡,是心念無徹跡。
刻意累積出來的,都還是屬於有「妄」念的一種。我們自以為的(善),就不屬於(妄)念了嗎?
細微的情感來自(思惑),累自於多生多劫與無始名之。
*心念無徹跡。是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
*
有沒有「負」的,看自己的生命流程,就可以查覺一些。在「補漏」的過程中,(不管是前世或今生所延伸出的),因緣果不斷循環而出。
沒到最後,很難蓋棺。甚至,連蓋棺都不能論定。大自然的生息,存有就是實相。只是,我們受限於眼耳鼻舌身意,正如「瞎子摸象」,
那看不到的部分,只有真的覺悟者能夠穿透。
所謂的,見諸相非相,其實是很深度的查察與覺悟。當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無法直接傳達出一個實象時。
‧我們會怎處理自己的心念?
‧誰又會給誰留下甚麼樣的「因果關係」?
‧這就是遞延作用所產生的效應?
‧我們能控制嗎?會不會失控?...
‧反射出的能量,能維持在(妙善)的象限嗎?密宗也有這麼一說,度盡自己心裡眾生,可度者度。不可度者,善逝。
起心動念中,栽植種子。
而我們栽種的,是甚麼樣的種子?
無非
●雲谷禪師與了凡的一段精湛對話:
=======================================
雲谷禪師:凡人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只是因為被妄念相纏。
你我靜坐三天三夜,不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甚麼緣故?
了 凡:我平生命運早已背人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
即使要妄想,也無可妄想。
雲谷禪師:我以為你是一個豪傑,原來,只是一個凡夫啊….
凡人,未能達到無心,無心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外面,不會被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所誘惑。
內心,不起貪、嗔、癡、欲的妄念。
達不到這個境界,終為陰陽所束縛。
不能超越陰陽、五行、數理的範圍。
安得 ( 無數 )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數
那極善之人,數就拘他不定
而極惡之人,數也拘他不定
你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絲一毫
這不是凡夫,又是甚麼呢?
了 凡:難道這命中定數,是可以逃的過的嗎?
雲谷禪師: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佛教經典當中說:
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這些都是事實。
妄語是佛家的大戒,諸佛菩薩,怎麼會說假話去欺騙人呢?
了 凡:可是,孟子曰,求則得之。
這是說,追求應在自己內心,道德仁義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
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求的到呢?
雲谷禪師:孟子之言沒有錯,錯在世人解錯
六祖壇經: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只要能回頭,向自己內心裡面去求,
內心有感,外面自然有應,感應道交,沒有不通的。
那就不只得仁義道德,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貴。
內外雙得,這樣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
真正能夠得到。
●若不能反過來向內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緣追求,
這樣,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門道,
而能夠得到的,還是原來命中有的,並不是求來的。
命中沒有的,還是求不到。內外雙失。
內心失去道德仁義,外面失去功名富貴。
不從內心去求,所以沒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