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燗」音 kan,加熱之意。日本受中國影響深遠,加溫飲用成為日本酒與中國酒的特色,但是日本酒的加溫方式、種類目前較中國酒講究多了。
加溫飲用的習慣於江戶時代(1644~1840 年)即成為日本民眾慣用方式。加熱飲用原本與季節有絕對關係,傳統上,由「九九重陽節」至次年「三三女兒節(Hina Matsuri)」間,由於氣候寒冷,日本酒為溫熱飲用,三三之後則為常溫。現代,飲用時是否加溫已經取決於個人喜好、料理搭配,不過,冬天溫酒、夏日冷飲也自然不會錯。
加熱器具上篇已略提及,方法則是隔水加熱。簡單說,溫酒器(樽)裝水、加熱,至一定程度再將裝了酒的酒瓶(德利)放進去,溫熱後取出再斟入酒杯即是。如何掌握溫度?古時憑經驗拿捏、現代簡單 - 市面有販賣專用溫度計,熱水時插入水中,溫酒時再插入酒中,自可達到想要溫度。
加溫程度有許多種,由 5 至 55 度約可分為九個階段及室溫(20~25 度)。以溫酒器水預熱至 80 度而言(名稱均已譯為中文):
名稱 | 酒溫(度) | 時間(分) | 飲感 | |
燗 | 飛躍 | 55 | 4 | 熱至喉頭 |
熱 | 50 | 3 | 融於口中 | |
上 | 45 | 2.5 | 頰內溫暖 | |
溫 | 40 | 2 | 易感酒之甜度 | |
體溫 | 35 | 1.5 | 圓潤 | |
日照 | 30 | 1 | 廣泛品出各味 | |
冷酒 | 涼冷 | 15 | 清楚之飲後感及甘味 | |
花冷 | 10 | 清涼、喉感清晰 | ||
雪冷 | 5 | 清新刺激、爽口 |
基本上最易為人接受的加溫範圍為 35~50 度,初飲者可以由此開始,再慢慢試探自己口味、接受程度。至於酒種,富有香氣者(如吟釀、大吟釀)以10~15 度冷飲或是加熱至 40 度為宜,以免香味迅速消失。口味淡泊輕快者(如生酒)以 5~10 度冷飲即可。口味濃厚者如(純米、本釀造)適合範圍較廣,10~45 度間皆宜。至於長期熟成(如古酒等)類,則適合 7~25 度間。
在日本餐廳點酒時,可直接選擇自己想要的溫度。例如來『熱燗一本!』(Atsu kan ippon),也就是請店家來一小瓶熱到 50 度左右的店內常備(品牌)普通清酒。如果見到酒單或櫃台有想喝的某種酒,可以加上名稱來點。
隨著歷史事蹟,日本酒與節令也發生許多關係,例如初春賞櫻時的「花見酒」、六月的「渡夏酒」(夏越 しの酒)、中秋的「月見酒」、冬天的「雪見酒」。總之,隨著季節、以不同溫度調和品嚐日本酒的「五味」(甘、酸、辛、苦、澀)是喝日本酒的神髓以及樂趣。
下一篇談料理搭配、然後小小總結,系列就大致可完畢了。
2005‧09
- 2樓. scubagolfer2005/09/23 13:07No problem
旅人:
都看到了喔!打算系列完後來一篇「答客問」,逐一盡力解說。
至於清酒是否耐久放?如果已裝瓶,原則上「賞味期」為裝瓶後一年。但是生酒更建議趁早飲用。樽裝則可長期放置,但仍需窖藏、避免高溫、日曬。
- 1樓. 旅人2005/09/22 22:28開始提問題了
我開始在前面幾篇提問題了。
能不能也請你就各個代表性的類別,舉出幾種酒做例子,順便再推荐幾種你個人最喜歡的酒。紐約附近有很大的日本超市,裏頭有數十種日本酒,我可以去按圖索驥一下。
又:日本酒耐放嗎?是不是像啤酒一樣該趁新鮮喝?
旅人的網誌
旅人行腳:縱橫美國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