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自上篇)
絲毫不嫌冗長的酒肴大會串之後,壽司這才要登場。環顧座無虛席的店內,有人已吃著壽司、有的還在享用酒肴;大、二廚二對十六,上菜井然有序、且緊貼著各組客人的節奏,師傅眼觀四面的功夫了得。食客們此時也喝了好一陣,大小光頭師傅們再一吆喝、氣氛益發熱鬧,可是熱鬧歸熱鬧,並不覺嘈雜。
由鹿兒島來的白烏賊握壽司揭開《海味》晚餐第二幕,「舍利」(醋飯)是正路的肌膚溫度、味夠,因樣數多故飯量少、適切;白烏賊口感、黏牙度都甚好,沾鹽食用果然猶勝醬油。第一貫用鹽,第二貫是刷了醬油的鯛魚、水準依然高,山葵量對我個人而言恰好,店家調製的醬油則屬淡雅系。
江戶前手法齊出
以醬油、醋、昆布等分別或混合醃漬(〆)是江戶前壽司食材典型處理法,小鰭(こはだ)有深度之味入口四散,好吃、正統。已值季末的鯖魚卻仍肥腴,料佳、漬工也好。兩道漬品之前是以一片淺漬蘿蔔分隔,之後則以一塊美味、緊緻的燒蛋(卵燒き)來做個休止。
海膽軍艦卷沒有某些店家那麼工整,但料皆好,尤其海苔磯味、脆度恰好,與醋飯、雲丹能烘托互襯。接著是差一點誤認為青柳貝的石垣貝*,此貝並非來自沖繩石垣、而是北方青森,形近青柳貝、卻屬赤貝一系,味甘、爽脆口感也有些像赤貝,但味道沒赤貝那麼強。這一段落則以一塊鯡魚卵(數の子)做一個好區分。
停頓之後續上牡丹蝦、烘烤蝦頭,蝦身脆嫩帶甘,蝦頭僅淺烤,不是給客人咀嚼的香脆那一路、適合以筷子挑著蝦膏吃。
酒興、談興齊高,師傅們也更熱絡了。負責照顧吧檯、桌位間的服務生(看來是十分 junior 的學徒)連英語也冒出來了,長野老闆說一段、光頭小子忙著為較不會日文的朋友翻譯 "My Master says..." 「笑」果十足。聊開了才知板前二師傅有一位在台北工作的壽司師傅弟弟,一講名字、竟嚐過其手藝,更拉近了距離。
全晚第一道的中鮪腹之後,這會兒才輪到大鮪腹(大とろ),腴厚味美。鮪腹之後,有什麼魚能跟得上?答案是當地古云「當掉了老婆也要吃」的初鰹。今年第一批的北上鰹魚有赤身的清爽、味也不淡,與秋季肥鰹各有千秋;在大鮪腹後雖弱了些,但總得有個轉折。
江戶前名品接二連三,煮蛤(はまぐり)的重要性幾已達「缺之則免稱江戶前」,海味版本的煮汁量少、色淡,但甘味傳統味仍在。煮蛤之後是穴子(あなご、有譯星鰻),料理長一面做一面說「這時節的穴子最差」(夏季才當令),但一嚐... 哪裡差了?仍追得上其他品項之水準。
做成「鞍掛」(跨放於飯上)式的鰺(あじ、有譯竹筴魚)旺季也還沒到,卻已頗富油脂、出乎意料的味美。長野這才笑嘻嘻解釋用的是今年邁入時令的第一批九州「初鰺」,這店進料還真有辦法。
醋飯²‧解謎
由第二、三樣壽司起,便覺得醋飯味與魚鮮多了些互補互益的趣味。再一瞧,師傅居然是左右開攻、由兩個不同的桶裡取飯。看了看白色的醋飯,吃完刷了淡醬汁、味雅的石鯛,趁長野老闆較不忙時、忍不住請教是否使用兩種醋飯?
不知算不算「秘技」大公開?總之長野料理長立刻大大方方捏了一深一淺兩個小飯糰,解釋分別是用陳醋與一般做法所製;這還怕不夠清楚,乾脆盛了兩碟醋來比較。試以指尖沾了些陳醋一吮、半開玩笑問 "Balsamico?!" (其實心裡想著鎮江醋),長野呵呵一笑。
不浪費飯,將小飯糰逐一慢嚼後,對於因不同材料,不同(醋漬、醬油漬、滷煮等)備料手法而搭配不同醋飯的用心較能理解了。半頓飯時間的疑惑一清(可惜圖片角度不佳、未能一一顯示搭配組合 - 算是幫店家保留一下也好)。
解開醋飯謎團,下一貫赤貝握壽司的美味似乎顯得更理所當然,可惜既飽又已近尾聲。還正在猶豫胃納量能否再試它幾貫,放了蔥青、蔥白、海帶、大根等的(白)味噌湯已端來,佳、果然專業版。
與湯齊上的卷壽司「いろいろ卷」(形形色色卷)有趣,這名稱當然是老闆謅出來的(後來上網一看,長野還曾跟客人說是叫「なんでも卷」- 什麼都卷);但鮪泥、碎赤貝、干瓢、椎茸、蔥、紫蘇、黃瓜... 還真是啥都有,最後一抹海膽雲丹更是錦上添花,聽來似乎有些像賸料大集合、可是真好吃。
甜點照例讓賢。此時吧檯已空了幾個位子,老闆熱心招呼坐桌椅席的客人移座過來,於是 counter 又滿了、繼續熱鬧。閒了下來的老闆請二廚找出影印的日本漢字魚名單,珍而重之稱是父親傳給他的(影印的嘛...真會做生意)、分送給咱們這些遠道來客。一看第一個字竟是「魚人」(讀 にんぎょ、即人魚),便指著字跟長野開玩笑「這可不能吃」、大小光頭們哄堂大笑。
可能因為吃喝太 high,咱們離店時(外場)全員四位送出店外不說,還嚷著拍照留念,於是八個人就這麼在南青山街頭一陣熱情相送。抬頭一看,斜對面竟是學生時代首次在東京在地體驗江戶前壽司之處(曾領該區一時風騷的青山 Bell Commons 購物中心*,當年其中小店早已不在)。物換星移、時光飛逝!
乍看特立獨行、花招百變的小店實則也傳統得緊,花了心思經營出來的熱鬧氛圍自然是個賣點,但倘無師傅們扎實的功力怎行?喜歡銀座一流壽司屋正式、謐靜風的客人未必會欣賞、習慣這裡的「澎湃」style;但海味確是一間令人印象深刻、回味再三的小壽司屋,「兩顆星」也絕非浪得。
2010‧03~04(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except * by Ms. R. Wu, all rights reserved)
* 該購物中心也已於 2014 關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2樓. tom2010/05/04 12:12好吃
才剛去吃過, 真的是不錯。不僅味佳,那熱鬧(但不嘈雜)氣氛也是有趣 scubagolfer 於 2010/05/04 15:47回覆 - 11樓.2010/04/23 23:54好好笑
兄弟真有點像.
很久沒有看壽司看到心動了, 這篇應該是這近兩年來第一篇讓我動心想去吃的店.
其實很怪, 這次冬天有很短一陣子的穴子非常好吃, 那時候在野吃到就嚇到, 裕二也覺得奇怪怎麼這季節的穴子會厚肥.
沒問海味的長野師傅這「季節最不對」的穴子從哪裡來,但好吃就成啦~~~~ scubagolfer 於 2010/04/27 20:44回覆 - 10樓. IR2010/04/21 02:13流口水
果然是兄弟
長的真是像極了~
不過看來兄的手法和環境還是長弟些
希望有機會也可以嚐嚐!
近發現東京一線壽司店很流行全體剃光頭,不知弟弟跑來台灣是否怕剃光頭...scubagolfer 於 2010/04/21 12:40回覆
- 9樓. Clara - 克拉拉2010/04/18 15:31看起來超好吃
要多久前訂位啊,我五月底可能會去日本,糟糕真怕定不到。三星期前較保險 scubagolfer 於 2010/04/18 17:20回覆 - 8樓. Eric2010/04/17 00:35Umi
老兄寫的真好,感覺深入其境, 海味真是我們的最愛!下次恐怕沒有一個月前訂不到嘍
scubagolfer 於 2010/04/17 16:26回覆Thanks a million for getting us the reservation at this fun-filled little sushi place, dinner on me whenever you're available!
- 7樓. 琦格格2010/04/16 17:09Bravo
好一個うみぼうず!
還是有人看懂了冷笑話
scubagolfer 於 2010/04/17 16:24回覆 - 6樓. B2010/04/15 18:10光看都美啊!
您肯定特喜歡,要不不會出這麼長的一篇圖文食記。。。有功力做出的精緻美食,也得懂的人欣賞,才容易“到位”。不是嘛!?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不敢說「懂得」,但著實吃喝得暢快高興,但也因為樣數真是多、所以弄成兩篇了 scubagolfer 於 2010/04/16 13:00回覆 - 5樓. scubagolfer2010/04/15 18:08海坊主
店名「海味」,與「海」一樣讀 うみ(umi)
師傅「光頭」,日文是「坊主」、讀 ぼうず(bouzu)海味光頭,不就是「海坊主」(うみ ぼうず)嗎?
不是想到民間故事裡的海怪,而是...好吧... 有些老(可能又沒人懂)的日文冷笑話一則,可是這餐吃完一直想起久違了的海坊主、不寫難過
- 4樓. CATT2010/04/15 13:31台北好像還沒有 ? 一黑一白
但我敢打賭 ! 不用多久時間 !
台北的壽司店一定也會出現兩種醋飯。
可見 SG 大 此文之影響即深且遠 !
*************************************
下注下注 !
1 week , 1 month, 3 months , 6 month !.................
長野師傅雖然大方、不藏私,但個人不認為台北哪家會試用兩種醋飯。一來麻煩、還得實驗摸索;二來大部份本地食客對醋飯本就沒那麼注重,較講究使用之魚鮮(也沒什麼對與錯,只是不同而已)
當然,如有師傅想嘗試挑戰雙醋飯,也要給他拍拍手!
scubagolfer 於 2010/04/15 16:40回覆 - 3樓. 馬丁諾2010/04/15 11:28熱血沸騰
雖對壽司文化完全外行,也從未嘗試過任何正統壽司店師傅的手藝,但是拜讀大大這篇文情並茂的佳作,想像身處其間品佳味、嘆人生的風雅自在,仍是感到熱血沸騰哩!壽司本是日人速食,沒那麼高不可攀、也沒那麼高深奧妙(個人覺得),可是在精心包裝、厲害行銷之下搞成好似一門大學問,馬丁兄隨便揀一家、開始放心品嚐就是啦 scubagolfer 於 2010/04/15 16: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