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脫線的蒙哥馬利,脫線的英軍
2013/04/18 21:53
瀏覽5,15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1944年9月17日,盟軍發動市場花園作戰。 82空降師504步兵團中尉排長James Megellas,在所著'一路殺到柏林'(All the way to Berlin)書中,描述82空降師在瓦爾河南岸,奪取雷瑪根鐵路橋和公路橋奮戰,傷亡慘重時,英軍第三軍第三十師團坦克大軍開到離橋十哩處停住,不肯前進:"二十四小時前後相接,連綿不斷的坦克經過我的排陣地,轟隆作響的引擎聲和掛在車側,叮咚作響的茶桶,簡直令人耳聾。"

第三十師團的裝甲師不肯前進的原因,是因其配屬的愛爾蘭,蘇格蘭,擲彈兵,三個步兵師,未能跟上來,裝甲部隊無步兵掩護,怕遭伏擊。第三十師團的車輛不停湧入雷瑪根地區,造成大塞車,英軍三個步兵師無法上來。只得由原本任務為攻佔並固守橋南岸的82空降師,派時任預備部隊的504步兵團,從兩橋下游一哩處,使用英軍運來的26隻帆布艇渡河攻堅。只有13隻帆布艇抵達北岸,半數遭擊沉,工兵來回運載傘兵,最後只剩5隻帆布艇在水面上。

兩連傘兵只有半數,約125人上岸,展開正面攻擊,在包括殺傷力強大的20mm炮彈彈如雨下,衝過長達800碼的河灘,再爬上15呎高河堤,成功擊潰守軍。根據許多美軍傘兵著書,他們經常在攻堅時採正面攻擊。因為只要衝鋒速度快,德軍槍炮表尺調整,趕不上傘兵逼近的速度,精確度不佳。而德軍的標準步槍,又是一次大戰的手動上膛毛瑟槍,若非老手,每次上膛眼睛就得離開描準線,再加上眼見他們最怕的美軍傘兵快速衝來,往往調頭就跑,無心戀戰。此役被稱為:'504團的奧瑪哈之戰',可見其慘烈。

隨軍牧師Kuekl,目賭登上河堤怒火中燒,決心讓德軍付出代價的傘兵,以刺刀一一刺死來不及走避的德軍機槍手,再追擊奔逃的德軍。覺得雖然慘不忍睹,但非常驕傲。這可能跟他在上岸後,照顧一名肚子中三槍的傘兵時,背部遭一枚迫擊炮彈碎片所傷有關。

Megellas在書中提到一個很切要的論點,就是明明知道兩座雷瑪根大橋非奪下不可,又使用傘兵奪橋,為何將傘兵投降在南岸?讓他們冒險渡過瓦爾河,蒙受重大傷亡。反正是要空降,只要投降在北岸,從敵後攻擊,就可避免正面渡河的德軍密集火網。蒙哥馬利到底對空降作戰有沒有慨念?

Shields殺了唯一女兵
504團在雷瑪根鐵路大橋後,繼續進攻公路大橋時,Shields士官以白朗寧自動步槍,擊中在橋欄鐵架上對他開火的德軍。這名德軍中槍下墜,鋼盔飛出,露出一頭飄逸長髮,Shields才知自己殺了一名他在整個戰事中,見到的唯一女兵。美軍激戰後拿下公路大橋,讓英軍坦克得以渡過公路大橋,抵達北岸。

他們煮起茶來                                                       
接著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504團的Dunlop寫下:"Legacies和我連大口氣都不敢喘,生怕橋被炸掉。坦克不停朝我們開來,經過我們身邊,我們興奮的朝他門揮手。指向北方…往安恆。…坦克隊只要再前進10哩,就可救出約9,000至10,000名中僅存的,大約3,000英國和波蘭空降人員。…讓我們吃驚的是,他們經過我們後,停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知道的是,坦克組員煮起茶來。我們簡直不敢相信。僅管我們在火網中冒死,以帆布艇渡河,陣亡,受傷,淹死那麼多弟兄,他們竟然煮起茶來。我仍然可以聽見Rivers中尉,Megellas中尉,Burris上尉,對他們如雷咒罵聲"。

英軍坦克部隊拒絕北進,擴張橋頭堡。於20日夜色中,再度由疲憊不堪的504團第三營擔綱,在德軍頑抗中北進1,000碼,擴張橋頭堡。到了天亮時,卻發覺英軍安頓下,來除非上級下令,否則不肯出動。隨著每一小時過去,504團的官兵怒火越來越盛,Rivers中尉告訴領頭坦克組員前進,否則他要把他們的頭轟掉,自己來開坦克。

相較於英軍坦克部隊在挺進時的畏首畏尾,德軍坦克部隊採取完全不同的態度。突出部之役時,德軍坦克部隊矛頭部隊指揮官,Jochen Peiper上校('坦克大決戰'電影中,德軍矛頭部隊指揮官的角色就是影射他。但實際上,他未被燒死在坦克內。) 於12月17日,發覺他落後進度達24小時,又面對盟軍的地雷陣加上德軍留下的地雷。認為時效重於一切,派出半履帶車衝進地雷陣,引爆地雷開出路來,讓大軍得以前進。難怪英軍遭遇德軍裝甲部隊,老是吃敗仗。

英軍坦克終於動起來,前往奪取最重要的安恆大橋,但已耽擱了二十四小時。整個縱隊在窄路上只前進了兩哩,領頭坦克遭一發德軍88mm擊中,燃燒打橫擋住路。其他坦克不但沒有將報廢坦克推出路面,繼續攻擊,反而掉頭逃回雷瑪根。Megellas目賭整個過程。第二天,9月21日中午,504團奉命撤出,於24日進駐雷瑪根東面,掩護撤退回來的大量英軍部隊。他們回到橋頭時,看到大批英軍逛來逛去,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忍不住上前表示,美軍決不會像這樣置弟兄於險境而不顧,結果不歡而散。

400名英軍屍體橫陳公路上                                            
英軍的食古不化,單從掛在車側的茶桶就知道,英國人上戰場也堅持不改喝下午茶的習慣,好像下午茶時間一到,全世界都得放下手邊事,靜待他們喝完茶再說。一支英軍運補車隊,曾在戰區公路上停下,好整以暇享受下午茶,遭德軍伏擊全滅。事後經過的美軍傘兵,望著橫陳公路上的400名英軍屍體,在出書上寫下: "真不知他們在想什麼?"

英軍裝甲師無步兵掩護坦克不肯渡橋趕快馳援受困,即將全滅的英軍第一空降師-紅魔師,也就不足為奇了!換成巴頓將軍,早就快馬加鞭前進馳援,也不至於讓紅魔師損失近八千人,名存實亡,市場花園作戰徹底失敗。諾曼地大空降影集中,有一集即交待紅魔師最後一批官兵,由101空降師506團連夜渡河救回的經過。

此役82空降師傷亡1,432人,101空降師: 2,118人,滑翔機飛行員和組員: 424人,英軍第三十師團規模最大,傷亡卻只有1,498人。

司令Harrocks將失敗歸罪於:82空降師未依原訂計劃,在第三十師團抵達前,拿下雷瑪根鐵路橋和公路橋。卻未提蒙哥馬利一心要推動此行動,不但故意不理荷蘭地下反抗軍事先警告,德軍多出兩個黨衛軍裝甲師進駐荷蘭的情報,還將提出此情報的人去職,讓82空降師以輕裝師兵力遭遇預料之外的裝甲師強敵。(史恩康納萊飾演紅魔師師長的電影'奪橋遺恨',對此役有極真實的描述)。

我的國家再也消受不起另一次蒙哥馬利的成功                          
蒙哥馬利元帥死不認錯,不肯承認市場花園作戰失敗之實,稱之為百分之九十成功。硬將101空降師留在荷蘭,牽制德軍達七十二天之久,一直到艾森豪下令才放人。101空降師戰力幾乎被消耗殆盡,許多武器已不堪使用,而必須上繳維修。德軍突破亞丁地區時,101空降師獲召往前線移動,全師缺槍少彈的原因在此。荷蘭親王Bernard說得好:"我的國家再也消受不起另一次蒙哥馬利的成功。"

蒙哥馬利因阿拉敏之役,聲名大噪,但隆美爾對他評價極低,在諾曼地大空降影集中,101空降師傘兵提到他,也說:'名不苻實’(overrated)。蒙哥馬利守阿拉敏時,隆美爾兵臨城下,他就是不出戰,一直等到美國大量軍援,包括大批薛曼坦克抵達,才一舉大敗因失去制空權和制海權,而無法獲得補給的隆美爾。採守勢的蒙哥馬利,以消耗戰對付隆美爾無可厚非,但在突出部之役應採攻勢,解美軍之圍,也依樣畫葫蘆就可笑了!

突出部之役一開始,美軍遭突擊措手不及,布萊德雷的第十二集團軍遭德軍一切為二,南北通訊斷絕。艾森豪知道情況嚴重,但也認為德軍出巢來到外面,反而給美軍痛下殺手的機會。於12月19日召開會議,當巴頓被問到,需要多少時間可以將駐紮在法國北部的第三軍,轉向北反攻。巴頓的回答,讓在座的將領吃了一驚,他答以有三個師(維基百科記載為兩個師,但艾森豪之子John S.D. Eisenhower在所著'苦難森林'一書中,所記為三個,分別為:第4裝甲師, 第26步兵師, 第80步兵師),可以在48小時後發動攻擊。艾森豪不敢太樂觀,給他72小時。原來巴頓在出發開會前,就下令幕遼擬好三個應變計劃,至少要有一個師團的兵力,由東向轉向北拔營。在艾森豪問的時候,第三軍已動起來了,結果巴頓的第四裝甲師先遣部隊,於26日即成功突圍,打開通往巴士東的通道。

儘快頒第四顆將星給布萊德雷                                       
艾森豪於20日,將布萊德雷所轄第一軍和第九軍,暫時撥給北方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因為人在盧森堡總部的布萊德雷,無法指揮被隔絕在北方的這兩個軍。實際上,當時布萊德雷已著手拉兩條獨立的電話線,聯結南北通訊。而為了安撫布萊德雷,艾森豪立刻致電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馬上著手,儘快頒第四顆將星給布萊德雷。

蒙哥馬利一直運作,要艾森豪除了身任盟軍歐洲戰區三軍最高統帥外,所兼盟軍地面部隊最高統帥一職,由他擔任。現在他的機會來了,他不思如何趕快解美軍之圍,反而全力作個人秀。布萊德雷於25日,告訴巴頓,他問蒙哥馬利需要多少時間發動攻擊,他竟然不食人間煙火,答以:三個月,而且建議讓他撤退,好讓出給巴頓攻擊的空間,巴頓的反應是: 令人厭惡!  。而在19日,面對德軍中間攻勢的菜鳥106師422團和423團已經投降,損失七千人以上,是美軍在歐洲戰區單一投降人數之冠。新成立的106師(金獅師),部署在安靜無戰事,號稱鬼影前線(Ghost frontline)的亞丁森林區,原意是先熟悉戰場狀況的養成訓練,不料竟首當其衝,成了犧牲品。

蒙哥馬利以不可一世的態度,於20日前往St.-Vith視察新接的戰線。106師殘部424團和第九裝甲師B戰鬥指揮部,面對德軍116裝甲師和560步兵師,堅守St.-Vith,奮力擊退德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形成一個馬蹄鐵形小突出部防線。美軍28步兵師112團在右翼守住,加上82空降師正從北方前來支援。守軍認為德軍難越雷池一步。

蒙哥馬利認為82空降師無法突破及時趕到,下令106師和第九裝甲師所部趕到向西北方撤退,縮短整個第一軍的防線。他說了一句所有探討突出部之役的著作,一定會引用的名言:'少了乾淨俐落的秀你無法大贏。'(You can’t win the big victory without a tidy show)對他而言,這是一場秀,整個防線形成一條直線,看起來乾淨俐落,非常順眼。但德軍又沒有以一條直線和盟軍對恃,而是以集中兵力,突破美軍難守的新防線。424團和B戰鬥指揮部被逼後撤,本來是一個小突出部,結果和其它部隊變成一個日後著名的'鵝蛋陣地'-整個大部隊被包圍。美軍基層官兵罵聲連連,認為自己白白流血流汗,卻化為烏有。而其實82空降師當晚就突圍趕到北方。

20日,705營一排四輛裝備海軍3吋高速艦砲的M-18驅逐砲車,協助506傘兵團防守 Noville,將進襲的32輛德軍坦克,擊毀30輛。M-18擊毀其中24輛,有5輛在1,500碼外擊毀。其中一輛爬過一個山丘後,在第二個山丘上坡處一露頭,就被一輛M-18一炮擊中,506團傘兵對這位戰車長不禁讚嘆有加。德軍第二裝甲師因此未能直接攻進巴士東,雖然當晚攻下Noville,但隨後受命轉進往西移動,由其它部隊接手攻取巴士東的任務。

M-18驅逐砲車

戰線終於乾淨俐落

美軍眼見守不住了,下令鵝蛋內全軍,於23日清晨突圍,撤退到Salm河西岸。但滿地爛泥淹沒輪圈,車輛無法行動,災難一觸即發。上天垂憐,發生了突出部之役最大的奇蹟。前一晚從俄國南下的一道冷鋒,將路面凍成堅硬異常,美軍得以脫逃成功,在後方部署新防線。加上第七裝甲師血戰渡過Salm河,部署在南方,形成一條長達40哩的防線。約翰 艾森豪在所著'苦難森林'書中,諷刺的寫下: 套用蒙哥馬利元帥愛用的名辭,戰線終於'乾淨俐落'。

24日蒙哥馬利又作了一次約翰. 艾森豪認為可議,和在St.-Vith同樣的命令。在未和第一軍司令Hodges將軍商量,事後再說服的情況,下令82空降師後撤,整個防線再度形成一條乾淨俐落的直線。Megellas的書中指出,在此之前82空降師從未在敵前放棄過一吋土地,空降師官兵當然不滿。但這個命令是透過師長蓋文少將所下,82師立刻從命,完成後撤動作。

此後撤造成美軍防線混亂,疲憊的第七裝甲師在新防線的Manhay據點,於24日晚遭德軍黨衛軍第二裝甲師攻佔(有別於國防軍第二裝甲師)。第二天早上,繼續西進的德軍裝甲縱隊領頭坦克,遭美第75步兵師一個單兵,以火箭筒擊毀,整個縱隊停下來,無法前進,竟然解了美軍燃眉之急。這個單兵的身份無人知曉。第十八空降師團司令李奇威少將震怒,下令調查造成混亂的前因後果。並令第七裝甲師,必須在當天傍晚奪回Manhay。雖然晚了一天,但該鎮於26日晚重回美軍懷抱,德軍西進攻勢總算整個停頓下來。

黨衛軍第二裝甲師離開Manhay後,因缺油而停頓下來,美軍第二裝甲師師長Harmon少將,於24日早上接獲情報,認為機不可失。一面向第七師團司令Collins報備,一面命所屬戰A,B兩戰鬥指揮部出動,兩營自走砲也進陣地,準備殲滅暴露在外的德軍戰車。等上級批準時偏偏遇到蒙哥馬利下令82空降師後撤,全軍採守勢放棄攻勢,情況陷入混亂。最後由師團司令,行文Harmon’授權'而非命令他可以攻擊。Harmon於耶誕日,在盟軍空中武力協同下,發動攻擊。於26日早上,已進行掃蕩德軍殘部的行動。此役共殲敵2,500人,俘虜1,200人,摧毀卡車450輛,火砲81門。第二裝甲軍先頭部隊被逼後撤,德軍攻勢終於開始退潮。

號稱'巴頓寵物'的第4裝甲師,三個戰鬥指揮部,CCA,CCB,CCR分三路向巴士東進攻。結果由因前一戰役受損,裝備不足的預備隊CCR指揮部,愛布蘭( Creighton Abrams)中校指揮的第37戰車營一連特遣隊,在Dwight上尉率領下,於26日下午04:50攻進巴士東,解了圍。軍紀嚴明的101空降師傘兵,從散兵坑出來迎接,個個鬍子刮得乾乾淨淨。Dwight上尉不禁唸著: '咦,我看這裡的情況沒有它奶奶的那麼糟嗎,'愛布蘭中校於1972年當上美陸軍參謀長,今天的M1愛布蘭戰車就是因他而命名。

當德軍的攻勢成強弩之末,停頓下來。艾森豪於27日幕僚會議,聽到蒙哥馬利正認真考率進攻計劃時,忍不住當著幕僚面說: "感謝上天的保佑!"他對躲在北方,不願出戰的蒙哥馬利已開始不耐煩。艾森豪於次日搭火車至與蒙哥馬利會面,艾森豪命巴頓由南向北,蒙哥馬利於元月1日由北向南,在Houffalize會合,困住德軍。蒙哥馬利認為德軍應還有一輪主攻,Houffalize並非戰略要地,不值得冒險在大雪嚴寒中出兵,竟然要到3日德軍動能可能耗盡時才肯出動,結果德軍是要撤退而非進攻,延遲出兵讓大量德軍找到缺口脫逃。

蒙哥馬利如果知道艾森豪要砍他的頭,一定寧可閉緊屁眼不作聲
於12月30日,艾森豪正在總部規劃南北兩集團軍協同發起攻擊行動時,接到一封來自蒙哥馬利,形同最後通碟的信。信中責怪艾森豪不該將第十二集團軍和他的第二十一集團軍並提,讓布萊德雷和他成兩頭馬車,因此由一個指揮官來統籌實屬必要。而這個指揮官不能由艾森豪來擔任,必須另行指定(指的是他自己) 。讓艾森豪像一隻沸水煮過頭的茶壺,終於爆炸,再也忍無可忍,決定要砍蒙哥馬利的頭。寫了一封信,準備透過馬歇爾將軍給聯合參謀首長會議,報告蒙哥馬利的言行和美軍將領覺得深受侮辱的情緒。結論是,他們兩人中有一人得滾蛋。

蒙哥馬利在美軍各單位都派有所謂連絡官,美軍將領都知道,這些連絡官實為蒙哥馬利的耳目。第二十一集團軍參謀長de Guingand少將,於12月30日從派駐第十二集團軍的連絡官電話中,知道大事不妙。於大風雪中冒險搭專機,至巴黎見同盟國遠征軍統帥部(SHAEF)參謀長 Bedell Smith上將(別號'艾森豪的劊子手')後,兩位參謀長共赴統帥部。艾森豪問de Guingand,蒙哥馬利知不知道他那些言論英國媒體會作何解讀?布萊德雷如何繼續帶領對他失去信心的美軍?說完直接將擬就的信給de Guingand過目。

de Guingand知道事情嚴重,央求暫緩寄出信,讓他先和蒙哥馬利談過,給他一個悔過的機會。艾森豪和盟軍副最高統帥英國空軍元帥Tedder都不同意暫緩寄信,因為傷害已造成。經不起兩位參謀長求情,同意給一天緩衝。de Guingand第二天冒著大霧和暴風雪,趕到二十一集團戰術指揮部的Tongres向蒙哥馬利報告。

蒙哥馬利臉色大變,這下不但盟軍地面部隊最高統帥一職不見了,連英軍最高統帥恐怕也不保。最讓他大受打擊的是,知道艾森豪準備推薦和美軍相處良好的第十五集團軍司令亞力山大元帥接替他。大失方寸,問de Guingand少將要怎麼辦。他接受建議,寫了一封向布萊德雷道歉的信,一封向艾森豪搖尾乞憐的信,原文如下: "親愛的艾克, 見到福瑞迪知道在這一段艱苦日子各方面都讓你大為煩心。我有話直說因認為你吃這一套。我相信有許多相關因素非我能理解。無論你作何決定請相信我一定百分之百推動,我也相信布萊德亦復如是。我的信惹惱了你深感惶恐希望你把它撕掉。你忠實的部屬, 蒙地"。

艾森豪回了一封信重申立場讓他不要再作夢,本來事端就此告一段落。那知在元月7日,眼看局勢已穩定下來,蒙哥馬利趁美軍還忙著追擊德軍。向邱吉爾報備,在Zonhoven召開記者會大吹自己的功勞,卻絕口不提延遲出兵,讓德軍找到缺口脫逃這件大功。他先花了半小時,描述整個戰局演變,結語內容節錄如下:"我一開始就注意戰局演變,美軍潰不成軍時,我把大局穩定下來,動員所有英軍集團軍可用的兵力;把這股力量逐步帶入戰局…最後在戰鬥中大振聲威…你們可以想像,英國部隊位在遭受重擊的美軍兩翼作戰的景像…在我領導之下,將德軍趕出戰局。" 他最後一句話的厚顏無恥,將他的自大和無知發揮到了極致:"這場戰役非常有趣,我認為大慨是我操作過,最有趣最詭譎的戰役。"美軍投入的兵力是英軍的三十幾倍,怎麼會是由蒙哥馬利操作?

蒙哥馬利大放厥辭,好像全局由他主導時,完全未考慮這些言行所造成的巨大風波。興奮破表的英國媒體,大鳴大放,把美軍將領貶到一文不值,英軍才是救世主。一致鼓吹,是讓蒙哥馬利接掌盟軍地面部隊最高統帥一職的時候了!
隔日的倫敦每日郵報暗示蒙哥馬利在未獲統帥部授權下,逕掌突出部北邊部隊指揮權。

標題為:                    蒙哥馬利預見攻擊
                         他的部隊早已完成備戰出擊
                            “自行"出動拯救大局

幸好戰局已底定,這最後的爛攤子由英美兩國真正的最高統帥來收拾。

莫硬柪為英國的功勞                                                 

邱吉爾在元月17日對國會發表談話,將突出部之役勝利功勞完全歸於美軍,還美軍所有官兵一個公道。其中一段節錄如下: "我看到有人表示於12月16日在美軍前線展開的這一場大戰是英美陣線聯合作戰。可是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戰鬥和損失都是美軍所承受。他們的損失幾乎相當於內戰雙方在蓋茲堡的損失。只有一支英國集團軍加入戰局。所有其它三十個或以上在過去一個月來連續鑿戰的都是美國部隊。美軍每投入30到40人我們只投入1人,而他們每損失60到80人我們只有1人。這是我要講明的一點。特別要注意在傳訴我們的光榮事績時莫把這美軍毫無疑問在大戰中最偉大的戰役,而我深信,將流傳成為最偉大的美國勝戰,硬柪為英國不實至名歸的一份功勞。"

國會報以一陣衷心的歡呼聲。

其實美軍星條報在元月5日,即已報導羅斯福否認蒙哥馬利受命為艾森豪的副手,並表明蒙哥馬利新接的指揮權存續 "完全由艾森豪作主"蒙哥馬利和英國媒體選擇不提此報導執意,誤導英國民眾,鼓動促成由英國將領拿大旗,滿足民族自尊心。使蒙哥馬利在戰役結束後至今,無數軍事著作中,留下無可抹滅的歷史臭名。美軍將領因此到終戰都杯隔他蒙哥馬利最後認錯在1958年出版的自傳中寫下:" 回想起來,當年我不該開那場記者招待會。" 但是他也寫下:如果讓他9月的市場花園作戰戰略成功,盟軍早已勝戰,跟本不會有突出部之役。真的是死鴨子嘴硬!

*突出部之役為二戰時,美陸軍所從事的單一最大地面戰役,為期40天 (1944/12/ 16–1945/ 1/ 25.)。美軍傷亡近90,000人,19,000人陣亡,47,500人受傷, 23,000人被俘或失蹤。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