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1K7e11w40
《全廣 II》第 141 講要義析論
一、宗(立宗)
凡夫與聲聞、緣覺等二乘聖者,皆必定成佛,但成佛的時間與方法有天壤之別。若依《法華經》所說,縱使散亂心念一聲佛號,種下成佛的因,終究決定成佛;然而需經歷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歷經長久的生死輪迴與惡道痛苦。若依《華嚴經》所示,以善財童子「十信滿心」並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則能一生成辦。由此可知,雖同樣決定成佛,但「時間的長短」與「過程的安樂與痛苦」差別極大。
二、因(理由)
佛法的殊勝教授,並非僅告訴我們「終將成佛」,而是引導我們「如何抉擇成佛之道」。因為:
-
成佛之果,既已決定無疑,那麼修行之道就取決於「速度」與「安隱」。
-
若選擇緩慢之路,即便種子已下,仍要經歷長劫惡趣之苦。
-
若選擇速疾之路,依願力導歸極樂,便能於一生圓滿,避免無窮苦難。
三、喻(譬喻)
師父說明:若在漫長時劫中都在「天堂享福」,或許無妨;但事實是極大部分時光在惡道受無量痛苦。譬如:我們連一點小病痛都難以忍受,更何況長劫受苦?由此喻顯,拖延成佛之路,並非智者所取。
四、所破
破斥那種「反正最後都會成佛,慢一點無妨」的想法。此見雖表面安慰人心,卻隱藏重大危險:在無量劫的輪迴流轉中,惡趣痛苦才是主流,決不是舒適安樂的等待。
五、所立
建立「應當抉擇速疾成佛之道」的正見。依《華嚴經》善財童子之例,以十大願王迴向極樂,憑藉佛力加持,一生即可圓滿成佛因緣,免除長劫痛苦。
六、結論
因此,師父指出的教授,不僅是經典教義的對比,更是慈悲的提醒:雖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終將成佛,但若放任隨緣,將要歷經無量苦難。智者在遇到佛法時,應當慎重抉擇,依止速疾之路。正如善財童子,於十信滿心後,憑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能一生成辦。這不只是理論,而是實際可行的道路。
對我們而言,這段開示就是「師父的殷勤召喚」:當下便應立下抉擇,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慢慢來也無妨」。因為痛苦的時間,絕不是我們能承受的。唯有依循師父指導,發願往生淨土,以願力與佛力結合,才能真正免於漫長劫數的煎熬。
下一則: 今日我們值遇善知識,依經典傳承為我們逐句開顯,並與同學共同討論,這正是百劫難逢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