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柳如是
2024/05/04 23:23
瀏覽946
迴響1
推薦42
引用0

這首歌的旋律「鏗鏘起伏,錯落有致」,

帶點淡淡憂傷,是古風中的翹楚。

似乎每一句,都重重打在心板上,

令人產生悲憫和共鳴。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柳如是〉,

與陳子龍、錢謙益之間的三角戀情,

於風雨家國、亂世遭逢中,更顯得哀婉曲折。

電影插曲,〈風箏誤〉演繹〈柳如是〉的一生。

出淤泥而不染、才藝出眾、忠貞節烈、剛毅不屈。

〈劉珂矣〉以其一貫的禪意歌聲,

將〈柳如是〉的一生詮釋得很廓清、有靈性。

讀之,心有戚戚;視之,迴腸盪氣。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1) :
1樓. 嵩麟淵明
2024/05/05 12:27

陳寅恪有《柳如是別傳》一書。

柳如是是錢謙益的妻妾



感謝教授留言賜教。

我知道〈陳寅恪〉有《柳如是別傳》一書。

也深受(錢、柳夫妻)深情感動,才寫這篇。

尤其〈陳寅恪〉花了那麼長時間與心力,寫這麼大部書,

80多萬字,著實令人激賞,佩服。

〈錢鍾書〉卻認為無此必要,我甚感詫異!

我認同〈陳寅恪〉先生,深具慧眼,有見識。

〈柳如是〉真情至性,勇敢忠貞,勝過當代男子。

sallychen2024/05/05 13:09回覆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十歲的〈柳如是〉不施粉黛,結識原朝廷
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

崇禎十三年(1640年)柳以男妝相,柳儒士之名與錢再相遇,
錢並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之名,另築一「我聞室」
以呼應柳如是之名。並帶著柳如是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

〈柳如是〉感其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

錢謙益大喜過望,於次年迎娶柳如是,由於此舉驚世駭俗,致非議四起,
舉行婚禮中,船被扔進了許多瓦石。後錢謙益任南明〈朱由崧〉弘光朝廷
禮部尚書不久,柳如是生下一個女兒。

甲申之變,清軍兵臨(南明)首府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
卻給錢謙益拉住。後錢謙益降清,但在柳如是影響下,不久又辭官回鄉。

後來,柳如是與錢長期從事「秘密反清活動」。

清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
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

錢對此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病故,柳如是不堪錢氏族人
〈錢朝鼎〉為家產之事與她糾纏不休,

於六月二十八日(34天後)自縊身亡,年僅46歲。

※ 【以上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sallychen2024/05/05 14:05回覆


《柳如是別傳》,是史家〈陳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約八十餘萬言。

〈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
為之「感泣不能自已」。

但《柳如是別傳》的寫作動機,至今仍是一個謎疑。陳寅恪自言:
「世所傳河東君(柳如是)之事實,多非真實,殊有待發之覆」。

陳寅恪晚年雙眼已盲,雙腿又斷,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黃萱〉
女士記錄,黃萱曾感慨地說:「寅師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辛苦、
經之營之,鉤稽沉隱,以成此稿。其堅毅之精神,真有驚天地、
泣鬼神的氣概」。

此書是陳寅恪生前最後一部巨著,寫作時間最長、篇幅最大。
1953年開始撰寫,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遲未付梓,
直到1980年8月初版。

〈吳宓〉說此書「藉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
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閒風趣之行動也。」

錢鍾書對此書頗不認同,認為陳寅恪沒必要為柳如是
寫那麼大的書!

※【以上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sallychen2024/05/05 14:06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