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字路口等待過馬路的時候,短短一分多鐘的等待時間,雖然只是萍水相逢的因緣,但卻可以看到身邊形形色色人物的喜怒哀樂心情與對話。有時候令人莞爾、會心一笑,有時候又讓人感同身受,掬一把憐惜的眼淚。
一個媽媽推著輪椅帶著兩兄弟過馬路,坐在輪椅上的是哥哥,身旁正在玩著棒球的是弟弟,哥哥跟弟弟說:「弟,棒球借我玩一下。」弟弟正眼看也不看一下,繼續玩弄著他的棒球,隨口回答:「不要,你又玩不動。」於是,兩兄弟為了爭奪那顆棒球而開始吵了起來,媽媽無意間的一句話深深地刺傷了哥哥的心。
媽媽說:「球讓給弟弟玩啦!你行動又不方便,玩什麼球!」
哥哥剎時間沉默無語,但眼眶開始泛淚,突然歇斯底里地吶喊:「是妳把我生成這樣!」、「是妳把我生成這樣!」、「是妳沒有把我的腳生好!」、「是妳把我生成這副鬼樣子!」、「是妳、是妳、都是妳!!」
所有人的眼光頓時投向這對母子,綠燈亮了,媽媽噙著淚,飛快地推著孩子過馬路,而那位哥哥依舊歇斯底里地哭鬧不休。
看到這一幕,其實我的心裡蠻難過的,孩子很明顯地還無法接納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媽媽則是對於孩子充滿愧疚感,因此想要以補償的心態,彌補孩子在身體上的缺憾。
在我所輔導的學生當中,大部分都是身心障礙的學生,面對他們部分身體功能障礙的狀況,有些學生可以自我調適得很好,因此可以接納自己的限制,而擁有較佳的社會適應力,通常這類的學生也擁有較傑出的學業表現或是職場成就。
當然也有一些一直無法接納自己的學生,屢屢將自己生活上的挫折,詮釋為都是因為自己身體障礙的關係,如果我是健康的,我就可以如何、如何……。而通常這樣自怨自艾的孩子,遇到挫折或壓力當然就變得更為退縮、害怕,甚至將一切的不順利歸咎於自己的功能限制,或是埋怨父母讓他們變成這個樣子。
「如果父母可以選擇的話,你想,他們願意讓你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嗎?」
「如果你是父母,當你知道你懷胎十月辛苦生下的孩子居然身有殘疾,你願意把他生下來嗎?你願意辛苦養育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嗎?」
「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你要如何去面對家人或親友的指責,或是鄙夷、輕視的眼光,以及匪短流長的批評和評論?」
每次,當學生向我訴說他們因為身體功能障礙而飽受種種歧視與委屈時,面對他們將所有的責難箭靶都指向他們的父母時,我都會要求他們換個身分,設身處地為他們的父母著想。讓他們試著扮演父母的角色,討論一下「家有身障兒」時,父母所承受來自良心的愧疚自責、家族的壓力,以及社會環境的不友善…。讓學生知道:其實父母的辛苦與為難更勝於身障兒,他們內心所承擔的自責、心疼、難過和壓力是很難以文字來形容的。
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把孩子生成這樣,哪個父母親不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呢?只是上帝在造人時,也許有些許的疏漏,而讓某些孩子不幸成為折翼天使。但某部分的功能障礙不表示就完全否定一個人的存在呀!只要能自我接納、只要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所無的,你一樣可以克服心理的障礙,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看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週遭,有多少殘而不廢的勵志故事在激勵著我們。「有為者亦若是」,拋開你的束縛、揚棄你的成見,你的身體可以不便,但你的心不能障礙。多給自己一些機會、多肯定自己一下,你只是不能走、或不能聽、或不能言、或不能看…,但除了這些之外,你還有其他更為靈敏的功能可以施展。
上天為你關了一扇門,必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憐自艾,只要你相信你做得到,你就真的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做到。我為你鼓勵與打氣,在這裡,我為你加油!要加油喔!如果你需要我,我永遠都在。
©2009.0305 Ruru~你依然是你,而且,我們永遠愛你!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永無止盡的愛
延伸閱讀:sunism~永不放棄你身邊的孩子
☆ 本文於98年3月9日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感謝電小二厚愛推薦!
- 16樓. NJ過客2009/09/18 19:22一起去看諮商心理師
唉 不要說別人 我自己外表都還蠻正常 以前也埋怨父母 把我生得不夠好
年紀越來越長 才就漸漸得學會接納與感恩
我覺得昨天看了 這篇文章 很感動 只不過作者也是國外 跟我一樣不小心
呵呵!我也是耶!從小我爸就說我是「醜小鴨」【請參閱:一句無心的話】,讓我對我的外表非常沒有自信。不過,當我長大之後已經明白外表的美醜不是重點,內心的善良與真誠,才是讓人樂於親近的原因。如果能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關懷弱勢、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算長得不夠好看,在別人心中也將會是個溫暖的小天使。
海豚灣 於 2009/09/22 17:57回覆 - 15樓.2009/06/04 21:57雖母親很無奈
但自己的父母親都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時
那句話對他而言真的很傷
要他接納自己真的不易
雖接納自己很重要
但要真正做到
路很漫長
給他加油!
謝謝你為他打氣,這確實是一條很漫長艱辛的路程,也許這就是他此生必須經歷的課題與任務。要接納自己不容易,但我相信經過一些歷練之後,他一定能得到些許成長。期盼他身邊的人都是友善溫馨的人,能夠一直支持他、鼓勵他、同理他。
海豚灣 於 2009/06/05 19:49回覆 - 14樓. 山城歲月2009/03/12 23:14台灣
對殘障者的態度不大友善
經常用歧視的語言攻擊殘障者
我在八十三年時申請中度聴障手冊,
四十多歲時,坐火車時買半票
出站時,被查票員當面嘲諷;
好腳好手裝什麼殘障
也曾被人當面譏為:臭耳膿愛翻話
其中包括自己的家人
山城歲月敬上我非常能夠體會妳不被友善對待的感受,這是一種很氣憤的感覺,感覺被人貶低與歧視,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懂。
也許在妳的生命之中常常遇到這樣不愉快的經驗,讓你對身旁的人感到生氣。但我想跟妳說:這絕對不是妳的錯,也不是因為妳不好的關係。而是那些人,包括妳的家人,他們還沒有能力用友善的態度對待妳,他們沒有被教導好對人最基本的尊重和同理,所以他們輕易地用他們輕蔑的語言或目光傷害了無辜的妳,讓妳覺得很受傷。
他們或許無知、或許無能,在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時,我們先要好好保護自己,不讓自己被他人的言語所傷害,也不要因為別人無知的行為而讓我們感到受傷。
再遇到類似情境時,轉換自己憤怒的心境,告訴自己說: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愛護人、尊重人,我不跟他們一般計較,我也不讓他們影響我的心情。我很好,我接納我自己的狀態,我有能力愛人,我是很棒的,我肯定我自己。
海豚灣 於 2009/03/13 22:49回覆 - 13樓. YUN___2009/03/10 13:21不願意
媽媽的無心的話,讓小孩這麼難過,我想這也不是媽媽願意的。是啊!我猜媽媽應該是被孩子吵得心煩意亂,所以才會隨口說出這句傷人的話,而這句話正巧又很敏感地刺中哥哥的傷心處,所以哥哥才會如此悲憤難過。
唉!所以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更需要注意自己說話的用字遣詞,以免因為無心的一句話,而加深家人之間的誤會,以至於影響彼此感情。
海豚灣 於 2009/03/10 18:06回覆 - 12樓. 黃冠軍2009/03/10 11:26建言
各部會中有勞委會.文建會.青輔會.農委會.客委會.體委會.國科會.....
是否應再成立身障福利委員會,會務運作除減輕相關人員家庭
負擔之外,並應規劃安排相關族群就業及基本生活之照顧。
有關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保障,其實涉及各部會的管轄,例如:社會福利業務由社會司負責、職業輔導與就業扶助由勞委會協助…,相關的辦法和業務權責均劃分得很清楚,因此是否需要再設置相關的委員會仍有待評估。
除了要避免疊床架屋的疑義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資源整合的工作。因為相關資源其實到處都有,但身障者可能不知道哪裡有資源或是要如何申請這些資源。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學校,所以我非常清楚學校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給身心障礙學生,如果有任何人有需要的話,可以再留言問我。
海豚灣 於 2009/03/10 18:13回覆 - 11樓. 隨興(隨時換)2009/03/08 14:54無奈.....
人醜怪父母,命苦怪政府...
這樣問題就能解決嗎?
媽媽也千百個不願意把哥哥生成這樣,
但她也忽略了哥哥的感受,
身體殘障跟玩球不能畫上等號的,
國外的年輕人肯尼也沒有雙腳(大腿以下均無)
可人家是打棒球.游泳.出國旅遊...樣樣來,
殘了要想辦法讓它不廢.....
這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傑出身障者的事蹟在流傳,他們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只要肯努力、只要不放棄,他們也可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擁有優異傑出的表現。
所以接納自己是很重要的,我期盼那位哥哥在未來的求學歷程中,能遇到好的老師啟迪,幫助他走出自憐自艾的心態,能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障礙。唯有當身體障礙已經不再成為心理障礙的時候,他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每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明天。
海豚灣 於 2009/03/08 20:45回覆 - 10樓. 汜2009/03/08 09:13我同意樓下的說法
現在四肢健全,內心卻是骯臟無比的人太多了。和他們比起來,這些孩子就像天使一般。
鄙視那些歧視人家欺負別人、連微生物都不如的人類!~
這些孩子很單純善良,卻常因為身體功能障礙的關係,而飽受他人的歧視和異樣眼光。其實這些孩子的能力都不差,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可以表現得跟一般人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而無價的,都有無可限量的潛能可以施展,所以千萬不能看輕任何一個人。
海豚灣 於 2009/03/08 20:35回覆 - 9樓. 安歐門2009/03/07 02:09什麼叫做殘障?
「殘障」是一種落伍的思維和社會觀念。
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腳不能走,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又如何?
比起那些四肢健全、聰明伶俐、外表俊秀,卻心靈骯髒的人,誰殘障?
從社會到學校到父母到孩子,請不要再使用「殘障」二字,那是不對的。
他們只不過是「不同」而已,而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
每個人的智力、身材、體能、藝術、感覺、都是獨一無二的,
既然每個人都不同,誰殘了?誰障呢?
應該教育所有小孩,每一個人都特殊,沒有所謂「殘障」。
應該一視同仁,以平常心對待和教養每一個孩子。
沙塵人間滌心垢.虛擬世界洗真情.
謝謝您的分享,您提醒了大家對於用字遣詞的注意。其實對於身心障礙者,我們已經不再稱為「殘障」或是「異常」,教育部稱這類的特殊學生為「身心障礙學生」,國家也訂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來保障相關的權益。
至於我們學校則是給予這類特殊學生一個很窩心的暱稱,讓他們不會感覺被貼上標籤。我自己則是用「特殊學生」或是「功能障礙」來描述他們,對我而言,「殘障」或是「殘廢」都是歧視的字眼,我不會這樣使用。但「殘而不廢」是慣用的成語,如果您覺得這句話有歧視意味的話,那我再想看看怎麼寫比較貼切。
您說的極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我也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公平同等的對待,至於這些特殊孩子則需要更多輔導資源的挹注,讓他們在各種機會的公平點都可以與一般人一樣,這是我們輔導人員正努力進行的工作,也是我們的使命。謝謝您的分享喔!讓我們受用不盡。
海豚灣 於 2009/03/07 21:22回覆 - 8樓. 成吉思汗的媽2009/03/07 01:28咦 ~
我想的比較不一樣... 從那個對話裡,我覺得那個媽媽是不是比較寵愛健全的小孩? 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也雖然所有父母都希望能有個健康的小孩.
但是,每個父母對不健全的小孩的接受度應該也不一樣吧? 每個父母都會有自己比較寵愛的小孩,更何況是一個健全,一個不健全的情況下.
雖然比較不健全的小孩也許不應該刻意受到比較多保護,讓他覺得天生別人就該讓他,反而變得很難應付. 但是,那個母親的回答也是滿奇怪的. 如果一個天生不健全的小孩,還是長在一個母親的回答總是那個不小心的環境下,我想,也不能太怪他反應如此激烈. 可能將來還更憤世嫉俗呢.
我覺得我們的文化裡,總是教我們要尊敬父母,尊敬長輩. 這個觀念深深的影響我們看事情的態度. 頂嘴的小孩就不乖,哭了的母親難道比較有理嗎?
試想今天是另外一個情況.
同樣一位婦人推在輪椅上的是自己年邁的父親,手邊拉著的是自己的小孩. 小孩手裡把玩著一個球. 如果老先生對孫子說,"你手上的球,借爺爺看一下,好不好?" 小孩回答,"不要,你又不能玩." 然後,身為老先生女兒的婦人,對著自己的爸爸說,"你又不能走路,拿小孩的球要幹嘛"
這時候,大家還會覺得是是那位老先生比較需要輔導嗎?
短短一分多鐘的接觸,我其實也不太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但我可以知道的是,照顧小孩很辛苦,尤其是照顧一個行動不便、很多事情都無法自理的孩子,那更辛苦。也許母親並沒有偏愛任何一個小孩,但我覺得她應該會對哥哥有多一分的愧疚和自責的感覺吧!這是我輔導那麼多身心障礙學生以來,跟父母晤談時所得到的一個很深的體悟,因為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對於這類的孩子有很深的愧疚感和補償的心態。
而這位媽媽,我猜她是失去耐心時,一時說出來的氣話吧!因為弟弟還蠻調皮的,兩個小孩同時吵鬧不休時,一時失去耐心所說出來的話語。而這也告訴我們,其實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因為摩擦和言語衝突而造成傷害,所以情緒管理真的很重要,千萬別因為一時情緒失控,而說出傷害家人的話。
海豚灣 於 2009/03/07 21:30回覆 - 7樓. Apple *2009/03/07 01:09殘而不廢
看到這個故事覺得有幾項缺失的事.第一. 親說出不該說的話. 也許她是無心的. 但是她應該更敏感.第二. 母親沒有教好弟弟. 家有身心障礙的人, 全家都應該知道如何應對.第三. 正如樓下 Puppy 所言, 哥哥對自己障礙的態度不對. 責任又在父母親.Apple 不是專家. 只是有感而發. 每回看到殘而不廢的人, 就特別尊敬. 同時想到那背後有多少人付出心血啊!Apple呵呵!我也不是專家,我只是比別人對輔導領域有更多一點的瞭解而已。
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背景、不同觀點、不同人生歷練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認知。部落格的分享就是這樣,當我把一件事情書寫出來時,可以聆聽到大家從不同角度給予的回應,讓我可以思索到不同層面的內涵,真是感謝大家幫助我在心靈上及專業上的成長。
我也非常感同身受那些家庭和故事背後的血淚,那真的是一個個血淚交織的故事,有機會再把我在輔導上所看見的故事,在不侵害當事人隱私以及不被人對號入座的方式寫出來,也許可以幫助更多人瞭解這些家庭的辛苦,而能給予更多的同理、支持和關心喔!
海豚灣 於 2009/03/07 21:4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