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一路上有我陪你~如何幫助病人面對疾病(上)】文章中,我們提到家屬或親友在陪伴病人的時候,可以給予病人情緒支持與撫慰、幫助病人去除非理性的想法、尋求自我肯定、為病人找到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激發病人生存的意志力。接下來,我們還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陪伴病人面對疾病。
【四、鼓勵病人參與病友支持團體】
社會上有很多醫療機構或是民間團體均有開辦所謂的「病友支持團體」,例如: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鼻咽癌病友支持團體、乳癌病友支持團體、失智症病友支持團體、康復之友會等等。透過病友間的經驗分享,可以學習到適應疾病的技巧,家人也可以學到如何照顧病人的方式。病友之間彼此互相情緒支持與打氣鼓勵,可以讓病人跳脫自怨自艾的情境,獲得更多同儕支持與情感慰藉,建議可以鼓勵病人走出封閉的病房或是住家,積極參與此類的支持團體。(病友支持團體列表)
【五、轉移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
病人長期處於苦悶封閉的照護、療養、復健階段裡,可以試著替病人找到一些外在的刺激,讓他們能夠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找到另外一種放鬆與調適身心的方式。
適合病人的活動,在靜態部分,可以依照病人的喜好跟身體狀態,讓他們寫寫書法、繪畫、做手工藝、閱讀、影片欣賞、下棋、寫作(透過書寫宣洩情緒)、進行足浴等等。
在動態活動的部分,在病人身心狀態容許的狀況下,可以讓病人進行園藝活動、飼養寵物、參加體能活動(例如:練氣功 甩手功)、唱歌、進行簡單的戶外活動(例如:散步)、參加宗教靈性活動(例如:禱告、唸佛、唱詩、參加禮拜等),這些活動可以讓病人走出封閉的病房或病榻,透過一些活動的參與,為苦悶的生活注入活力、希望與陪伴,提供病人心理支持力量。
針對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專業人員(例如:諮商心理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會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態及需求,安排病人接受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或安排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活動。
有些非藥物治療需要有專業證照者才能施行(例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芳香療法及砂遊治療),諮商心理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不一定會施行以上的治療,但他可以透過轉介的方式,把病人轉介到適合的場所,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芳療師及砂遊師…等專業人員依照病人的狀況提供各種有目的、有計畫的治療、服務與輔導。
1.音樂治療: >> 治療師經驗談 >> 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透過音樂活動的體驗,可幫助病人消除壓力、情緒宣洩,讓病人獲得身心放鬆,促進疾病的康復。
2.園藝治療: >> 治療師經驗談 >> 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藉由園藝栽種的過程,幫助病人放鬆心情、舒緩壓力、減低對疾病的恐懼感,並增進生理及心理健康。
3.森林療法: >> 日本的森林治療 >> 台灣森林治療進展 >> 日本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針對呼吸、循環系統或風濕、神經痛等疾病,依照病人的嚴重程度,設計不同的森林散步行程,有助於病人的復健治療與療養。
4.繪畫治療: >> 藝術治療,把陰影塗成彩虹 >> 治療師經驗談 >> 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透過參與繪畫的創作過程,讓病人與自己的潛意識象徵對話,達到心理壓力的釋放和減壓。
5.攝影治療: >> 治療師經驗談 >> 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用影片說故事,幫助病人與相片中的生命對話,協助病人回顧及統整人生,創造生命價值以及領受愛與關懷。
6.生命回顧: >> 淺談生命回顧於安寧臨床之應用 >> 帶領者經驗談
可以透過書寫(寫日記或回憶錄)、口述、紀念品或家庭相片,幫助病人回到過去生命經驗,用客觀的角度看待生命中的事件,重新調整對生命的覺察,修正一些錯誤的認知或觀念,學習放下或釋懷。
7.芳香療法: >> 芳香療法及健康照護 >> 治療師經驗談1 >> 治療師經驗談2
透過精油按摩,可以平撫病人焦慮的情緒、減輕身體疼痛與不適,更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8.肌肉放鬆訓練: >> 治療師經驗談1 >> 治療師經驗談2
藉由放鬆訓練,幫助病人學習調息呼吸、打坐、靜思,緩和病人身體不舒服的感覺。
9.沙箱遊戲治療: >> 治療師經驗談 >> 參與治療者經驗談
運用沙箱及代表這世界人事物的物件,幫助病人探索內心最深層的東西,協助病人心理療癒。(適合小孩或是無法用言語溝通的病人)
【六、耐心的陪伴】
親情的慰藉是病人戰勝疾病很重要的力量,尤其長期生病的人在內心世界裡特別容易感到孤寂、不被人理解,如果能有親人陪伴在旁,會使病人獲得極大的安慰。但有時候陪伴病人的時候,家人往往不知道該怎麼陪伴病人,該說什麼或是該做些什麼,以下列舉幾項我陪病的時候,最常跟我爸做的事情。
1.陪同病人就醫
陪同我爸看醫師、進行化療、接受復健,幫助他向醫師詢問相關的治療問題,仔細聆聽及記錄醫師給的資訊,再用我爸可以理解的語言跟他說明,幫助我爸澄清一些對診療過程不必要的誤解(例如:為什麼我爸腹水脹得很痛苦,但醫師卻不願意頻繁地幫他抽腹水)。
2.陪病人聊天
聊天不只是對對方說話而已,而是要和對方談話交心,並給予某種程度的情感支持。要讓病人打開話題、願意聊聊心情,可以請教病人一些他們過去擅長的事情,例如:以前的工作經驗、生命中最深刻的事情、值得提起的特殊專長…等等,讓他們可以透過這樣的話題開始滔滔不絕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重新回顧與經歷過去輝煌的經驗和成就。
「爸,您歌唱得好好聽,聽說您年輕的時候,還參加過歌唱比賽、得過大獎,那是怎樣的狀況,可以說來聽聽嗎?」
「爸,您真厲害耶!到現在歌聲還是這樣動聽,令人陶醉,聽您的歌真是一種享受~,您當年是怎麼練習歌唱技巧的?」
「爸,您煎的牛排超好吃的,您是怎麼磨練您的廚藝,可以煮出這麼多好吃的菜,讓我從小到大都吃不膩?」
「爸,謝謝您撫養我長大,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養育我的過程中,您跟媽媽一定吃了不少苦吧!能當您的女兒,真是我的福氣耶!」
這樣的聊天不但可以轉移病人身體不適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肯定他們的存在具有意義與價值感。
3.與病人重新回顧生命
所謂的「生命回顧」就是藉著聆聽病人回顧自己的生活史,協助他找出其中的意義來,這是幫助病人找尋個人生命意義很好用的一種方式。
例如:找出家庭歷年來所拍的相片,跟我爸討論相片中的時空背景、這張照片有沒有怎樣的故事、當年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生命中最難忘的人事物或是人生關卡、這樣的事情對你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你當年怎麼樣去突破人生的瓶頸、如果再重新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生命會不會有什麼不同的發展?…等等。
「爸,年輕的您英俊挺拔,真難想像您也曾經陷入生命的低谷裡,可以說說當年是怎樣的狀況嗎?您是怎麼努力白手起家、創造現在的成就?」
「爸,相片中的這些伯伯叔叔現在都已經不在了,當年您們一起當兵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可以說說呢?」
「阿木伯當年也是因為大腸癌而過世了,如今再看到他的相片,您一定感觸很多吧!您跟阿木伯是怎麼認識的?他的過世對您有什麼樣的影響?您怎麼看待他的生病以及死亡?」
「爸,看到小時候穿開襠褲、正在學習走路的我,到如今已經變成可以獨當一面、獨立自主的成人,不用再讓家人擔心。謝謝爸爸您辛苦扶養我長大,不知道您對我還有沒有什麼期望或是想對我說的話呢?」
也許在回顧往事的過程中,病人一開始會意氣風發、愉悅開心地回憶著昔日的豐功偉業,但是講著講著,最後也許會說:「啊!以前都很好,可是現在……,唉!」反而給予病人現在不如以往的落寞與嘆息。
關於這種今昔對比的落寞情緒,很多病人在生病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慨,當他又這樣說的時候,你可以立刻同理他的心情,讓他知道你懂得他心裡的苦,方式就是引導他抒發他的情緒,把這樣的感慨都一一說出來。
「爸,我聽您這樣說,感覺您充滿濃濃的失落(拍拍他的肩),很懷念當年身體還健康的時候,如果不要生這場病的話,也許人生就不一樣了。」(同理心情)
「如果沒有生這樣的病,您覺得您現在會是怎樣的狀況?」
「有哪些是以前想做,但後來卻做不到的事?」(幫他找出可能會有遺憾的地方,例如:本來想去環遊世界,現在卻去不了了)
「如果人生可以再次重來,您覺得您會注意避免哪些事情不要發生?」(也許他會有一些怨恨的地方,幫他抒發出來)
「生病前跟生病後,您覺得生活改變最多的地方是哪裡?」(了解他生病後,哪些因素造成他的不便,這就可以問得出他的需求在哪裡?)
原則就是引導他說出生病這件事對他有哪些的影響?包括:好的影響(開始懂得家人的重要、開始關心自已的健康)或是不好的影響,試著幫他把生病這件事賦予一個正向的意義,例如:生病之後有更多時間可以跟家人相處;生病之後感受到家人及親友的關心跟支持;生病後可以好好休養生息,不用再過著沒日沒夜的加班生活…。
有時候陪伴病人,我們都以為要一直給病人建議、安慰或是指導(教他該怎麼做),但其實「傾聽」是最好的療癒方式,抑鬱的心情只有透過傾訴才能獲得紓解。所以你不一定要一直滔滔不絕地說話,有時候靜靜地陪伴、做一個打開「心靈」聆聽的人很重要~(不只是打開耳朵唷!)而這也是病人最需要的陪伴與慰藉。
--------------------------------------
有鑑於太多的朋友面臨不知道該怎麼跟病人溝通的難題,因此《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小編Peggy很用心地收集了病人最常問的30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病後人生》愛,就是真誠地傾聽~病人溝通技巧之同理心運用】,由諮商心理師及社會工作師提供模擬回應方式,讓讀者們可以透過具體的對話,學習如何運用「同理心」溝通的技巧,敬請期待。
©2013.04.08 Ruru~愛是真實地理解、真誠地傾聽
延伸閱讀:《病後人生》愛,就是真實地理解~淺談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延伸閱讀:《病後人生》一路上有我陪你~如何幫助病人面對疾病(上)
延伸閱讀:《病後人生》一路上有我陪你~如何幫助病人面對疾病(下)
延伸閱讀:《病後人生》愛,就是真誠地傾聽~病人溝通技巧之同理心運用
本文同步提供《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編輯使用,網址: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2013/03/psychology-12-3.html
《病後人生》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AfterThatDay
- 12樓. 其正2013/10/02 12:14陪病人的好人.呵呵!謝謝您來讀了不少舊文,感謝您的來訪。
海豚灣 於 2013/10/03 21:57回覆
- 11樓. Fang2013/04/23 21:51謝謝您~
看完您的文章
馬上到龍山寺拜拜 回到家心情果然好很多!
我連結到許多有實習單位的公告~結果都是發給相關科系大學生的
也許我該思考一下自己比較喜歡甚麼
RURU也絕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還有專業的分享
將來我也會在網站上慢慢練習文筆
在您身上我真的看到 愛的使者^^
- 10樓. Fang2013/04/23 08:30關於實習問題
RURU您好:
請問您以前實習前 就確定知道自己要走哪一方面的社工嗎?
我...是快40歲 之前只是上班族 之後又離職顧小孩(孩子有需要早療的地方)
當初會考只是想幫助弱勢 但弱勢族群與機構眾多 且大多只收相關科系
我只有修學分班...該怎樣著手去找呢?
感謝分享
我大學是在育幼院實習,雖然我是社工系畢業,又有社工師證書,
可是,我並沒有真正從事社工這份工作。但大學的實習經驗, 讓我對身心障礙孩子有更多的理解跟認識, 因此後來當了身心障礙學生的輔導老師。 社工可以服務的對象(兒童、青少年、老人、婦女、身心障礙者、
勞工、原住民、受刑人…)跟場域(學校、醫院、社福機構、監獄… )很廣,我覺得您得先知道自己比較有興趣服務哪一類的對象? 或是有興趣在哪一種場域工作?再去找那類機構的實習機會。 該怎麼著手去找?可以問問您學分班的老師或是行政人員,
通常機構徵求實習生的時候,都會發函通告各學校, (例如:或是您可以到一般有社工系學校的網站 台北大學社工系實習資料庫:http://www.ntpu. 或是系辦公室edu.tw/sw/practical.php )查詢,有些徵人公告都會張貼在那裡。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直接到您想要服務的機構網站上查詢是否有徵求實
當然,從事助人工作最重要的除了熱忱跟愛心之外,習生的資訊,甚至主動寫信去毛遂自薦, 請他們給您一個實習的機會。 專業技能是一定不能少的。雖然您有修學分班, 海豚灣 於 2013/04/23 17:14回覆但建議您就有興趣的領域繼續接受相關的研習訓練, 若能考上社工師或是擁有更多研習訓練的證書, 將有助於增加您的職場競爭力。 - 9樓. 雲大少爺2013/04/18 23:22晚安安
祝好夢 - 8樓. 新天新地2013/04/17 05:02病人的情緒
看到RURU老師提到續篇有病人的情緒問題, 我個人覺得這個部份很值得分享與教導! 一方面可以讓人們釐清"病人"的情緒, 先有心理準備不至於退縮(這就要靠上帝來的力量嘍!), 否則按著一般人的修養與耐性, 會有兩敗俱傷的情形喔!
請問老師, 專業上是如何處理像刺蝟般病人情緒的? 非專業人的朋友或親人又如何處理? 病人和普通人在情緒面表達, 又有何不同?
期待RURU老師的續篇, 新天新地會乖乖的在這裡等著閱讀及舉手發問!
妳的問題好大,我先簡答如下,可以再繼續討論,或者我在以後的文章裡說明妳的提問。
「刺蝟般病人」跟我們輔導實務上常見的「非志願個案」很像,也就是充滿抗拒、防衛、敏感、不願意接受幫助、不容易親近的個案。只是我們的個案可能是遇到生命的難題、困境或是問題,一時間無法適應或面對,所以充滿情緒,而病人的情緒來源則起因於身體的病痛以及因為疾病而衍生的諸多情緒困擾。
「非志願個案」的難題或問題解決了,或是他學會調適與面對挫折的方式,他可能就可以回復以往的狀態與生活,而病人的疾病如果無法持續好轉或康復的話,他可能會一直陷在情緒裡走不出來。
我認為陪伴病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實地「理解」與真誠地「傾聽」。(無論專業或非專業的人都可以努力做到這一點)
要理解什麼?要理解為什麼病人會有這些情緒產生?他會遇到哪些問題?他可能會有哪些需求?所以我用一篇文章的篇幅說明病人的身心靈需求。我認為,唯有真實地「理解」一個人,你才會知道他到底「怎麼了」,也才能多一些體諒、尊重與包容。
簡單來說,能夠理解的話,你會清楚病人的情緒不是無理取鬧,而是表達他的問題與需求的一種「方式」,所以你能多一些寬容跟接納;不能理解的話,你會覺得對方是莫名其妙、蠻橫無理、難以相處。
要怎麼傾聽與回應?我們可以怎麼說?怎麼做?我會用第二篇及第三篇的文章來做說明。只是我不知道我的文章是否能解決大家的疑問?或需要再加強哪部分的說明,也歡迎大家留言讓我知道。
海豚灣 於 2013/04/17 19:46回覆 - 7樓. 小羊媽媽2013/04/15 00:13真的可以出書了
RURU老師這一系列的文章太實用了
希望有書商發現趕快印製成書唷~
咳咳!我的文字深度跟內涵還很膚淺,能獲得格友的閱讀、回應跟推薦,我已經很感恩了。出書不敢想,先好好把部落格經營得更具專業及特色再說吧!
海豚灣 於 2013/04/16 18:31回覆 - 6樓. 紹小丌all2013/04/13 23:11可以出書了
這麼多篇喔.寫完剛好就可出一本書了.不妨朝書的角度做規劃唄.醬就不用二度加工了
- 5樓. 紹小丌all2013/04/11 23:54這系列真完整
這系列真完整.有如雜誌的每月主題專題企畫.不知30個問題模擬答案後.還有相關系列文章嗎呵呵!這系列的文章可能會寫很久,因為我會依照對象、生病階段,拆解不同階段、不同角色的情緒問題,至少還會有十幾篇。
但這些文章寫來可能會太沉悶,怕城邦讀者看膩,所以中間也會穿插一些吃喝玩樂的文章,希望叔叔繼續捧場支持唷!
海豚灣 於 2013/04/13 15:48回覆
- 4樓. 園藝治療2013/04/11 22:35植物善解人意 園藝活化癌友情緒
每種植物都有特別的顏色和氣味,甚至還具有療效,不同的顏色會造成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感受。因此,近年來,園藝治療已逐漸被用來做為癌友抗癌的方法,讓癌友們能從植株、填土、裝飾等過程中,學習透過自然景觀與園藝休閒,來紓壓情緒,並增進生理及心理健康。
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園藝、及人與植物親密關係為推力,結合精神投入、希望、期待、收穫與享受全過程,讓癌友及家屬學習、認識、喜愛植物,再經由園藝栽種過程運動肢體、放鬆心情、舒緩壓力、減低對疾病的恐懼感。
原文網址:植物善解人意 園藝活化癌友情緒
- 3樓. 山楓 @ 薪火相傳2013/04/09 20:46森林治療
原來我兩年前的重病,完全是台灣森林療法那一篇所描述的症狀,而也是透過兩年來在山林間的健行療癒的,當時並不知道,讀了你這篇才恍然大悟。
有朋友問我:陪伴病人的方式,「除了言語上溝通、陪伴之外,因為都在同一個空間相處很容易累積情緒,是否有合適病人的『活動』可以移轉注意力?像有些社工會使用『園藝治療』」,所以我才列舉一些社工常用的輔導技巧供大家參考。有些可能大家都做過,只是不知道那也是一種專業的療法。
「森林療法」很久以前在日本就有了,讓病人轉移環境走入森林進行保養療癒,透過在林間慢步、散步、運動或按摩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不但可以讓緊繃的神經獲得舒緩,同時也可以保持心情的安定與平靜唷!
海豚灣 於 2013/04/09 21: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