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
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
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歷史記載
《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
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於
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王靈官
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
「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而其法之所
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
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
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飛符火焚,將王惡
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准其陰
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
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
「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
稱豁落靈官。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鬚,
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像極其威武勇猛,令
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
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其作用一如於佛教中的韋陀。
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
真人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於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
求自己將薩真人轟走。於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
人攆走了。薩真人十分氣惱,走不多遠。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
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
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
身。
另外一種說法見於《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
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
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
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人來到龍興府,
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
右手執鋼鞭,對真人口:「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
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自真人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
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
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
嘗從薩守堅傳符浩」,又回:「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复受法於林靈素,而林
乃一詩棄道士耳。」由此表明,王靈官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秘象,
是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傳說及後世影響
明朝永樂(1403—1425)年間,杭州有個名叫周思德的道士,因為會使王
靈官元帥的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王靈宮」條記
「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
「招弭除,神鬼示鬼,逆時雨,遠疾」,無所不能。於是永樂皇帝為王靈官
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以把薩真人和王靈宮。裡面塑二十六天將,
以王靈宮為首。不久,永樂皇帝便得到了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
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而有大
略,征戰一生。每次出戰,都要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
出征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
「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
京途中。可見在稱史筆記中,神明「靈驗」的的故事不勝枚舉,亦表明靈官
信仰的深遠。
宣德年間(1426—1436)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真人為「崇
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
建崇恩殿、隆恩殿。成化年間(1465—1488),明憲宗改觀為宮,稱之為
顯靈宮,四季為二神更換袍服,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復換新袍服,
珠玉錦繡,所費不惜。每年的萬壽聖節(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
示顯之日(九月廿三;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派遣官員前往致祭。從此
以後,「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就取代了「華光火車馬靈官」,成為道數
第一殿的護法主神。
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靈官廟,很多道教宮觀還專門修建
了靈宮殿,塑了形像不盡相同的靈宮像。其中最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雲觀、
天津娘娘宮、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現以及武當山元和觀中的靈宮。最有趣
的是,湖北武當山中,還有「五百靈官」之說,在天乙真慶宮(又叫南岩石
殿內》,環列著五百尊銅鑄飾金的靈官像,各高盡尺許,神態各異。據《太
和山志,聖蹟》記載:淨樂國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
國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眾,至南岩「傳啟王命,部眾忽僵僕不能舉,
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於是俱隱山中,太子成仙後,五百眾皆登仙道。
後來遂造五百靈宮像供祭。此外,由於王靈官曾被封為「玉樞火府天將」,
人們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靈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樣,火神廟中也
供奉著靈官。
道經中一般都說王靈官是宋徽宗時的王善,但有的也說是唐太宗時的王惡。
《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說他。字秉誠。父諱臣,早逝,母邵氏,遣胎而生
師於貞觀時(627-650)丙申年七月庚申日申時。帥幼孤不 ,有管力,性
剛暴質直。市中有不平者,直與分憂。鋤硬撻橫,國人服其公,且憚其武。
曾經焚燒一江怪古廟,忽怪風大作。適值薩真人托藥瘟以來,遂作法反風而
滅妖,境界以安。玉帶封他為豁落王元帥,賜金印,掌監察之職。
總之,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
力,於是老百姓贊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西安萬壽八仙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