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漢靈帝劉宏、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後,由皇子劉辯繼位為漢少帝。但因國舅、大將軍何進誅殺宦官引發宮變,何進召并州牧董卓帶兵入京,沒想到引狼入室,造成董卓執掌大權,廢了漢少帝,改立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董卓聽說了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蔡邕的學問與名聲(在漢靈帝時期遭罪被罷黜),就請他回朝任官。
蔡邕起初連連稱病推辭,董卓大怒,威脅要殺害蔡氏全族,蔡邕不得已只好就任。董卓為了表現尊重蔡邕,短短三天內,先讓蔡邕擔任祭酒;又以考核成績優異,補侍御史;之後再轉任持書御史,遷尚書。後派任為巴郡太守,再調回京城洛陽任侍中。
董卓雖然敬重蔡邕的學問,但仍剛愎自用,對蔡邕的建言多聽不入耳。但蔡邕仍不畏懼的批評時政,也因此獲得了眾文士們的尊敬。
漢獻帝、初平元年,挾天子而令諸侯的董卓遭到十八路諸侯合力討伐,於是董卓火燒洛陽,挾持漢獻帝以及文武百官遷都長安,時任左中郎將的蔡邕也跟隨漢獻帝西遷,受封為高陽鄉侯。
蔡邕已然成為當時的文壇領袖,朝野聞名,家中賓客不斷。
有一天,後來成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登門拜訪。王粲當時還只是個十來歲的少年,身材瘦小其貌不揚,年紀雖小但已有才名,而且有一項過目不忘的神奇本領,不單文學,數學也很厲害。
門房入內通報,蔡邕聽說王粲到來,也不顧滿屋的賓客,匆匆穿上鞋子就出門相迎。等到蔡邕領著王粲入內,大家這才發現,蔡邕只顧著高興的迎接客人,的連鞋子都穿反了。
眾賓客們對於蔡邕為了迎接一位其貌不揚的孩子而失態,多顯露出驚訝與不解的神情。蔡邕見狀也明白眾人的心思,就對大家鄭重的介紹王粲說:
「這位少年名叫王粲,他的曾祖王龔於漢順帝時官至太尉,祖父王暢於漢靈帝時官至司空,都曾位列三公。而且他有著如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精於算術等特殊的才能,就這方面來說,我還不如他呢!
所以,就算將我家中所藏的書籍都送給了他,這樣才能算得上是讓這些書籍都『物歸其主』啊!」
由於蔡邕如此看重王粲,也使得王粲非常感激這位先進的提攜,倆人也因此結成忘年之交了。
改編自 《獨異志》卷上
原文:
王粲嘗謁蔡邕,倒屣迎之,滿座皆驚,曰:
「王孫久有異才,吾家書籍悉以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