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 小小說 - 鬼託〈一〉東漢文穎
引用文章 小小說 – 顧愷之〈六〉畫人物神髓盡現
東晉末年,殷仲堪,就是那一位因為一眼失明本來不願意讓顧愷之畫像的那一位荊州刺史,這是發生在他還未當官之前的故事。
殷仲堪住在會稽郡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時,有一晚忽然夢到有一個人,那人自我介紹說:
「我是上虞縣(今浙江省紹興市轄上虞市)人,已經過世一段時間了,但是我的棺木卻在江水中飄流著,估量著約在明天會飄到這兒。
聽說先生您常有助人的義舉,希望您能幫忙,將我的棺木撈起來遷葬到地勢較高而且乾燥的地方,則我這把枯骨也不會忘了您的大恩大德。」
第二天,殷仲堪與友人一同到江邊坐著,等著看昨夜夢中之事是否真的會發生。不久,果然看到有一個棺木隨著江水從上游漂了過來,並且逐漸靠近殷仲堪所坐的地方,殷仲堪便要隨從的人一起將這棺木打撈上岸,隨即找了一塊高地移葬,並準備了酒食祭奠。
當天晚上,殷仲堪又夢到了這個上虞人前來叩謝。
這事過後還不滿十天,有一天,殷仲堪家門前的溪溝中央突然隆起就像是堤岸一樣。當天傍晚有一位自稱徐伯玄的客人來訪,徐伯玄對殷仲堪說:
「在下感念先生收流棺而移葬的義舉,如此大恩真是難以報答。」
殷仲堪見來客談吐不凡,兩人交談甚歡,聊著聊著殷仲堪就問:
「請問先生對我家門前這突然隆起的堤岸有甚麼看法?」
徐伯玄說:
「水中有岸,這又叫做『洲』,所以殷先生您日後將做到名稱當中有『洲』字這地方的太守。」
徐伯玄說完後,對著殷仲堪拱手一拜後,就憑空消失了。
後來,因為殷仲堪的父親長年生病,殷仲堪為了照顧父親,常衣不解帶日夜隨侍,又鑽研藥理醫術希望能治好父親的痼疾。殷仲堪在餵食父親湯藥時,也常為了父親身體的病痛而暗自流淚,日子久了,殷仲堪的一只眼睛居然因此瞎了。殷父不幸因病辭世,殷仲堪依禮守喪難過到差點自己的小命都沒了,殷仲堪的孝行因此聞名於世。
等到殷仲堪守喪結束,晉孝武帝司馬耀便下旨徵召殷仲堪為太子中庶子,君臣之間互動甚密。後來又派殷仲堪擔任黃門郎。當時晉孝武帝力圖振興東晉,除了親政、重用宰相謝安進行改革外,也加強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想派個親信的人好掌握軍權捍衛自己的安全,就派殷仲堪兼掌荊州、益州、寧州三州的軍事,又加封殷仲堪為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駐鎮於荊州的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果然,如當初那位神秘的客人徐伯玄所說,殷仲堪當上了荊州刺史。
改編自 搜神後記/晉書.殷仲堪傳
原文:
《搜神後記.卷六.上虞人》
荊州刺史殷仲堪,布衣時,在丹徒,忽夢見一人,自說:
「己是上虞人,死亡,浮喪飄流江中,明日當至。君有濟物之仁,豈能見移?著高燥處,則恩及枯骨矣。」
殷明日與諸人共江上,看見一棺,逐水流下,飄飄至殷坐處。即令人牽取,題如所夢。即移著岡上,酹以酒飯。
是夕,又夢此人來謝恩。
《晉書.殷仲堪傳》(節錄)
領晉陵太守,居郡禁產子不舉,久喪不葬,錄父母以質亡叛者,所下條教甚有義理。
父病積年,仲堪衣不解帶,躬學醫術,究其精妙,執藥揮淚,遂眇一目。居喪哀毀,以孝聞。
服闋,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甚相親愛。
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鬥。
帝素聞之而不知其人。至是,從容問仲堪曰:
「患此者為誰?」
仲堪流涕而起曰:
「臣進退惟谷。」
帝有愧焉。
復領黃門郎,寵任轉隆。帝嘗示仲堪詩,乃曰:
「勿以己才而笑不才。」
帝以會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親幸以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鎮江陵。將之任,又詔曰:
「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謂永為廊廟之寶,而忽為荊楚之珍,良以慨恨!」
其恩狎如此。
仲堪雖有英譽,議者未以分陝許之。既受腹心之任,居上流之重,朝野屬想,謂有異政。
及在州,綱目不舉,而好行小惠,夷夏頗安附之。
先是,仲堪游於江濱,見流棺,接而葬焉。旬日間,門前之溝忽起為岸。其夕,有人通仲堪,自稱徐伯玄,云:
「感君之惠,無以報也。」
仲堪因問:
「門前之岸是何祥乎?」
對曰:
「水中有岸,其名為洲,君將為州。」
言終而沒。
至是,果臨荊州。
桂陽人黃欽生父沒已久,詐服衰麻,言迎父喪。府曹先依律詐取父母卒棄市,仲堪乃曰:
「律詐取父母寧依敺詈法棄市。原此之旨,當以二親生存而橫言死沒,情事悖逆,忍所不當,故同之敺詈之科,正以大辟之刑。
今欽生父實終沒,墓在舊邦,積年久遠,方詐服迎喪,以此為大妄耳。比之於父存言亡,相殊遠矣。」
遂活之。
又以異姓相養,禮律所不許,子孫繼親族無後者,唯令主其蒸嘗,不聽別籍以避役也。
佐史咸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