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朋友甲君來訪,她是一位上市A公司的董事,這家上市公司之董事會是由兩大派股東所組成,對方股東掌握有過半之董事席次;對方股東派人告知甲君此次董事會有一換匯交易之議案,希望甲君等其他董事能夠支持此項議案。據甲君表示,對方股東對此議案的說法係為了避免匯兌風險才提出此議案。甲君問我換匯交易是否真能規避A公司的匯兌風險。
所謂換匯交易即附買回(賣出)外匯交易,主要係雙向即期與遠匯交易,或者是雙向遠匯交易,就是以甲貨幣交換乙貨幣,並於未來某一特定時日,再以乙貨幣換回甲貨幣,在買賣雙方無外匯匯率變動的風險下,藉由不同幣別資金之交換使用,以達到交易雙方資金調度的目的。舉例假設B公司目前有出口一百萬美元進帳,一個月後將有進口需求一百萬美元,則B公司可與其往來銀行承作一筆賣出即期美元/買入遠期美元之貨幣市場換匯交易,軋平資金流量,避免匯率變動之風險。
假設B公司賣匯時之匯率為 31.43 新台幣/美元,一個月遠匯匯率為31.46(兩兌換匯率之價差,實務上稱為換匯點,本例換匯點為 +0.03新台幣/美元),B公司在即期日以 NT$31,430,000 向銀行賣出美元一百萬元,一個月後再以NT$31,460,000,向銀行換回美元一百萬元,其新台幣差額三萬元是因為新台幣利率低於美元利率,B公司補貼銀行之利差。本例換匯交易結果,B公司一個月後雖買入美金一百萬元,但隨即支付進口所需,因此並無持有外匯部位暴露外匯風險。
回來A公司的例子,由於本人跟甲君非常熟識,也因此平日對A公司之營業及財務狀況有所留意。A公司主要之銷貨收入是收美金,但主要營運支出絕大部分是以台幣支付,簡言之,A公司現金流量形態是收美金付台幣。常會遇到的情形是,在匯率波動大且無適當避險操作的情形下,A公司為了支應台幣付款需求便以不利之匯率出售美金換成台幣,因此承受巨額之匯兌損失。解決A公司的現金流量型態,只要A公司根據未來的美金流入金額、時點與往來銀行承作單向遠期賣匯交易即可鎖定匯兌風險於一定範圍以支應台幣之資金需求,似無須與往來銀行承作換匯交易,因為,A公司未來並無支付美金之需求,若與銀行承作換匯交易,則交易結果A公司仍是持有美金部位,還是暴露在匯率風險中。
甲君聽完我上述解釋,問本人該怎麼辦,本人當時笑說,能怎麼辦,你們拳頭(董事席次沒過半)又沒有比他們大,只好任人擺佈;玩笑過後,本人還是建議甲君,在董事會議上,若對方仍堅持要通過換匯交易案,可提出自換匯交易執行開始,A公司財務部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換匯交易之成效及執行細節,以實際證據來反駁對方股東以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坦言之,本人是有些許懷疑A公司經營當局提案從事換匯交易之真正原因,但因無具體證據,所以本人並沒有向甲君提出本人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