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財務長該做些什麼?(上)
2010/07/11 22:09
瀏覽8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很抱歉本系列文章已經對外發表在案並收錄在筆者即將出版之著作中,格友引用或轉貼敬請註明出處,以避免觸法遭究)

上個星期日與幾位友人去打球,友人當中有一位是中小企業主,創業至今公司已頗具規模,兩岸三地皆設有生產據點,為了讓公司各部門能有客觀且長遠的制度運作,大約三年前這位友人採納筆者的建議,把公司原由其夫人負責的財務會計功能改委由專業經理人負責(但是銀行存款之放行等仍由其夫人負責),這三年來,這位友人更換其公司之財務長二次,在球敘中這位友人問及企業財務長的功能是什麼,對於企業可作出那些貢獻,身為企業主怎麼評估(管理)財務長表現,亦即怎麼知道公司的財務長有無盡本份發揮其應有之功能,茲擬整理當時回覆友人的答案作成記錄(主要是摘錄筆者即將出版的作品中之文章),分上中下三篇文章與部落格的朋友分享。

在傳統的財務理論觀點,追求股東價值極大化是財務管理的唯一目的,也是財務長所有決策思維的判斷依據(附註一),而股東價值植基於公司的價值,據筆者以往在民營機構及現今執業過程中所參與之併購案件,併購者於評估被併購公司價值的方式常用的有二種:公司未來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折現法與未來獲利能力資本化法。併購者採用此兩種方法的背後邏輯很直觀,他们認為公司將本求利,以本錢購入各項資產,再將各項資產轉化為利潤進而流入大於本錢的現金流入,未來營業活動現金流入越大,在折現率穩定的情況下,公司價值就越高。這些併購者認為只有現金是最有價值、最可靠的資產,現金以外的資產能夠生出更多更快的現金,則公司的經營能力就是好,公司就具有價值。(對於此論點,筆者是完全認同)

在內部控制制度的架構下,公司各部門主管中,公司的財務長(財務及會計部門)的職務高度與作業深度是可以藉由觀察現金流入流出的量與時間點及詳析會計記錄與報表來監控經營活動並分別向CEO及董事會提出各部門可改善之空間與建議及財務狀況與經營結果之報告,因此公司財務長實應發揮兩項功能:現金流量(資源)的管理及經營活動的監控與報告(即利潤規劃)…………….未完待續。

附註一:近十幾年來公司治理蓬渤思潮主張公司也應負起社會責任,對於員工、供應商、客戶、債權人及政府等公司的相關利害關係人亦應有公平、合理及透明的對待,而不應僅追求股東價值之極大化。對此,筆者認為公司治理僅是公司追求永續經營之手段中的一種,並非公司經營的終極目標;試想當公司股東無利可圖時,股東有何能力澤披上述利害關係人之權益?因此,公司治理是公司適應經營環境必須所採取的手段,國外實證研究,注重公司治理的公司其股票價值顯著高於疏於公司治理的公司…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