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遶溪古圳步道」,位於桃園復興鄉泰雅族的高遶部落,古道早期是泰雅族人狩獵及出草祭儀山徑,於2024年底整修完成,充滿豐富文史的步道,如今為羅馬公路山區裡的一處新景點。
「羅馬公路」,不在義大利羅馬,正確的說是桃118縣道,全長約35.7公里,連接桃園市復興區羅浮與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沿途除了壯麗山巒之外,春天還可欣賞沿線櫻花,豐富的原民文化元素,早年曾是相當經典的一條熱門行旅路線。
「高遶溪古圳步道」,全長約2.6公里,一點都不是登山者口裡傳統的「高遶」型態。
友人阿霞邀約,我坐火車於桃園車站會合,行旅這處偏遠的古道,興奮得前夜輾轉難眠。
我們由「本生橋」端進入,一踏入步道就來到高遶溪邊,溪水淙淙,這日水量不大,靜靜的流,沒幾步路就得跨越第一座繩索吊橋。
步道沿高遶溪兩岸,忽左忽右穿越,除了架設長短不一的鋼橋,更有2座各為21及29公尺的跨河繩橋,讓步道走來增添些許野趣。
其實,這條泰雅族狩獵古道,本來就是在偏郊的山野,只是,如今一路多有開墾痕跡,如平整田園、竹林、枇杷、香蕉等果樹,還有茶樹、桂花等植栽。
步道沿高遶溪中下游溪谷,途中有多處鄰近河畔,容易親近溪水。
這日,遇到一家五口,媽媽於河岸陪伴小嬰兒,爸爸則陪著二位稍長小女兒戲水,一幅甜蜜和樂家庭。
隨口問:有抓到魚蝦嗎?
最小女兒猛點頭。
爸爸接著回:好玩啦,會放回去。
能如此接觸大自然的成長,是幸福的,生命是豐腴的,如此想。
步道間,一路聽著溪水淙淙流聲,欣賞兩旁的森林生態,讓人有忘記塵囂的暢快感,由於部分步道樹高且密,即使是夏日走來,也很舒服。
一處山谷河階地,竟有幾棵高聳挺拔的松樹,一般在山上見著的松,因環境不佳,多長得蒼勁,樹身奇形怪異,如此清秀挺拔的松,還甚少遇見過。
這趟山中行旅,雖無大山大景,但步道景色清麗,步道維修甚佳,許是交通不便,行旅間僅遇三~五人,走來舒適而幽靜,說是一處秘境應也不為過。
但,不能不提的事,友人於路過關西路旁買了備行旅半途充飢的菜包,客家人稱之「鹹菜粄」,好吃到簡直粄中極品。
關西的鹹菜,本來就很有名,沒想到外包皮料,Q彈不黏牙,餡料使用在地古法醃製,味道甘、酸、甜的鮮脆鹹菜,與粄皮搭配,鹹香可口,風味獨特。
我甚少吃粄,如今,已過數日,想來仍淌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