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Latex Allergy)
門診手術(Outpatient Surgery)的線上期刊中,最近報導一個發生在2000年七月,因"乳膠過敏"而死亡的病例,法官認定院方在醫療上有處理不當的情節,而判賠400萬美金,這個長達12年的官司終於落幕了,因為金額不小,所以也帶給醫界一個震憾。
乳膠過敏(Latex Allergy)是對橡膠製品的即時型過敏反應。
輕症的人或許只會出現皮膚搔癢,中度的會有蕁麻疹,但嚴重的則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死亡(Anaphylactic Shock)。
當年29歲的女性病人(Ms. Kelly),在密西西比Baptist醫學中心接受婦科手術(子宮及陰唇切除),不料她從麻醉醒來後,自述皮膚癢,嘴唇有水泡,臉部汎紅又想吐,護士曾給與抗組織胺及止吐針劑等症狀處理。
當天下午及晚上都有先生陪在身邊,但病情尚無太大異狀。隔天一大早,被發現呼吸狀況不對勁,且對呼叫無反應,急診醫師隨急趕至現場為這位心跳已停止的病人插管,雖然經過急救,但仍被宣告不治,於術後第五天死亡,家屬因此而提告.....。
在法庭上家屬提出,院方所訂的乳膠防治SOP未被遵循,強調在術前未詳細問診,未在病歷及病房門口特別標示以提醒大家,此病人對乳膠過敏,也未連絡採購及供應中心,為此病人準備替代醫衛材。
此外也未告知供餐人員,在配送伙食時不要戴乳膠手套。
「主護」坦承未依照規範Protocol行事並未知會醫師,因為本人並未明講她對乳膠過敏。
但法官仍判決護理人員(複數)均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疏失。
乳膠手套自1894年就已被用在醫療,但今日的醫療仍很難完全將它淘汰。常年以來,除了手套以外,如Penrose引流管、Nelaton Catheter、某些Suction Tube、麻醉機的呼吸氣囊(Reservoir Bag)、可供多次給藥的Multi-Dose Vials的橡皮蓋(Stopper)、驅血帶及某種血壓計,都是很常用的東西,且不容易找到替代品。
這些東西只要存在醫療環境中,就有可能造成污染(Contamination)而讓過敏者出現症狀,但有些醫護人員卻不知連沒帶手套者,也有可能對乳膠手套的粉(Powder)過敏的事實,顯然需要再教育。
美國稍早的調查報告顯示,1988~1992年間共有1,000例乳膠過敏,其中15例不幸死亡。
職安的主管機關(OSHA)推估,美國醫療人員的8-12%是Latex-sensitive,真正過敏應該說是Hyper-sensitive吧,但針對一般人口的盛行率,另有1-6%的數據報告。
格主的學弟(廣島大學麻醉科的Dr.Fukuda),曾於2007年於手術前對8,745位日本病人做過皮膚過敏測試,結果發現只有17例(0.19%)是對乳膠過敏。
學著認為食物過敏症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有交叉反應性的食物包括酪梨(Avocado),香焦、奇異果。
此病例則是對栗子過敏。
此外,先天異常當中尤其是Spina bifida,及下泌尿道異常屬於高風險群。
真正的問題是,大部分病人本身並不知道他們對乳膠過敏,但也有病人是忘記主動告訴醫護人員他的過敏史,剛好碰到醫護人員,在做術前評估時未詳細問診。
近年有些很重視病安的醫院主管,在美國會很自豪地對外宣稱,他們的醫院是"Latex-safe",也就是說他們的醫療團隊對此病已有概念,已做過教育訓練,並建立一個能讓乳膠過敏病人安心就醫的環境。
似乎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很簡單,有名的Johns Hopkins Hospital,直到2008年初才做到。事實上醫院要達到100% Latex-Free更困難也要花更多錢。
總而言之,類似上述的案例如果發生在台灣不知會怎樣?大家都知道了嗎?何時才會跟進呢?國外的病安趨勢已經把Latex-Safe及Latex-Free Facility的概念,納入新進員工職前教育訓練課程。
<建議參考>
*American Latex Allergy Association
- 1樓. roro2012/08/17 13:52防不勝防,大家應該注意
乳膠過敏也發生在本院手術中,所以免疫風濕科醫師協助訂一些規則,現在有幾個高風險群病人需要先被篩選,例如常接觸乳膠手套的職業...等,因為這是不被注意的一部份,還有移植手術中也要注意此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