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外科領域的醫療糾紛與賠償分析
2014/06/03 14:07
瀏覽2,31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眾所周知,美國是醫糾訴訟的王國,律師超會告醫師的事實早已聞名世界,其訴訟費用被推估是每年760-1260億美金。汗

所以,醫師爲了避免遭病人控告,而不得要選擇比較消極的治療手段,或謹慎保守的作風也是常聽到的事。

所謂防衛或防禦性醫療,所指的就是這個現象。

在2005年時,據說有93%的執業醫師把持這種想法,很多報告推估醫師在其職業生涯中,有75-99%的機率,可能面臨官司纏身或醫療爭議事件的騷擾。

前者指的是低風險的專科,後者99%則是高風險或開大刀的專科,但索賠金額據說只有1%是超過100萬美金。

最近美國學者Jiam等人於風險管理學會(ASHRM)的期刊中(vol 33,no.4),發表了一篇從NPDB(後述)取得的醫糾檔案後,分析得到的多年來趨勢,格主認為對國人有參考價值,故簡單介紹於後,以供學習比較。微笑

作者探討之範圍,僅限與外科手術相關之醫糾,且發生於1990年9月與2011年7月間的所有涉及賠償的醫療糾紛(Malpractice claims),但詳細內容並未提及是外科系哪幾個次專科的案例。

所謂NPDB(National Practitioner Data Bank),即是由美國國會Congress建立的最主要之醫糾資料庫。凡是醫界機構及保險單位,都能簡單查到關於任何醫師的過去是否有前科或不良紀錄(Negative Information),譬如曾理賠對方、目前訴訟中、曾犯案而被判刑或有執照被吊銷等案底,也就是醫界如有需要做身分調查(Background Check)時的最佳工具。

依規定,所有醫糾理賠案件必需於案發30天內完成登錄。此文是從19,473例的外科手術醫糾案例中,分析後才發現病人索賠的主因與賠償金額,原則上與牙醫師、藥師、護理師及社工師相關的案例,以及被控訴的原因不明確的案例均已被排除在外。

整體來講,只有少數案例(3-8%)沒有和解成功,而只好走上法庭。尷尬

病人主張要向醫師索賠的10大原因(Allegations)如下:
1. 延遲開刀(Delay in Performance)
2. 手術操作失當或不當(Improper Performance)
3. 未發覺合併症(Failure to Recognize a Complication)
4. 不正確的術式或手術方法(Improper Technique)
5. 某處置(Procedure)的執行失敗或未執行(Failure to Perform Procedure)

6. 施予沒必要的Procedure
(Unnecessary Procedure)
7. 管理失當(Improper management)
8. 未取得同意/知情告知不足(Failure to Obtain Consent/Lack of Informed Consent)
9. 在錯誤的身體部位動刀(Wrong Body Part)
10.遺留異物於病人體內(Retained Foreign Body)

以上最常見的(前3名)控訴外科醫師的原因依序是:Improper performance,Improper technique及Failure to recognize a complication。

而受害病人的傷害被分類為永久性的(Permanent Injury)佔61%,暫時性的(Temporary Injury)佔36%,屬於感情受傷(Emotional Injury)的只有3%。

每件平均的理賠金額約為30萬美金,此數據是依消費者指數已調整過。

支付賠償金的總額在2004年達到最高,但自2009年以來有連續下降的趨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種控訴原因的族群,都以住院及女性病人居多!尷尬

當一個外科手術發生醫療不良事件時,我們關起門來對內客觀的檢討,往往是在Morbidity & Mortality Conference,或在根本原因分析(RCA)會議上,而我們討論的方向也盡量都希望是朝向系統的問題與人為因素,不去責怪任何人,但這些間接原因可能很多又複雜,我們不一定有時間與能力去完成有水準的RCA並徹底做改善,包括術前準備沒做好(如備血、Checklist的核對工作含病人辨識、Data還沒回來、器械沒消毒好或維修好)、人員沒訓練好、知識不足、術者能力不足、經驗不足、團隊溝通不良、沒有建立或遵守Rule或SOP、人力不足、作業環境有問題、當事者身心疲憊或疲勞、趕時間(趕刀),督導不周......... 。

但我們必需注意到,當病人揚言要控訴或正式提告時,而醫院又發現自己人理虧時,常常就會立即下封口令,不再公開討論,醫院同時也失去了檢討改善的機會,只顧不要賠錢就好。烏雲飄過

事實上,對方才不管你是如何犯錯的,或是你的家務事,只為了索賠成功的訴求與主張,不管有無高人指點,就是可能專攻上述十大原因,所以為了醫院的風險管理也好,或身為病安民眾代表也好,雖然攻與防的立場不同,備戰者都不可不知這個戰帖內容。微笑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健康
自訂分類:病人安全文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