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安全作為的Paradigm Shift
2014/01/06 16:12
瀏覽1,62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Paradigm shift"是各行各業都很愛用的一個已流行半世紀的術語(Thomas Kuhn),在醫療領域也不例外。
基本上它的意思就是態度與概念的改變。
對醫療應該有的樣子(基本規範或典範)的思維就是Paradigm,而科學上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導致轉移或轉變就是Shift。
兩者併在一起即是Paradigm Shift,也就可能產生價值觀與行為上的劇變或改革,有些人會想去探討原因及科學證據,但無論如何,對病安的發展歷程確實具有重大的意義,值得觀察理念與行為的變牽。
在病安領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IOM-1第一篇報告(Institute of Medicine,美國國家科學院國立醫學研究院)的一些結論,以及之後所採取的策略和發生的現象。
例如以往的父權主義即是以醫師為本位,近年已經逐漸轉變為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醫療,包括邀請病人積極參與醫療決策,甚至把病人及家屬當作夥伴,同為醫療安全把關的新作法。
知情同意也是漸漸從強調有或沒有的時代,轉變成要講究告知內容的完整性的時代。
以下再列舉更多例子,讓大家更瞭解醫療Paradigm shift的涵義。
10年前國內外的醫院,幾乎沒人會去強調手部衛生的重要性,可是如今在大多數的醫院裡,到處都有放置乾式洗手液或洗手乳,且到處都有張貼宣導手部衛生的標語,可見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
其實上述的Shift(改變),在醫療安全領域而言就是指病安文化)Safety Culture)及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的改變。
換言之,所有各種為了建置病安(文化)的策略,都可以稱為或視為Paradigm Shift,不管是針對人、軟體、硬體、環境或制度管理包括實際作為與思維(Way of Thinking):
1.重視人因工程及人為因素的醫療團隊訓練(Medical Team Training)如Time Out、SBAR及交班時的溝通方式
2.模擬醫學(Simulation Medicine)
3.跨專業的職間教育(IPE)
4.導入電子病歷
5.遵循臨床指引或準則(Evidence-based practices/guidelines)的趨勢
6.重視人力問題(訂定合理的護病比並避免醫護人員過度疲勞)
7.使用Systems approach 的RCA
8.醫療訊息透明化(Transparency)含揭露Disclosure,甚至向病人誠實坦承疏失並致歉(Sorry Works!)
9.規定病安繼續教育為必修課程
10.以往視藥物及醫療器材的重點為Efficacy及安全,現在要求的重點還包括Benefit/Risk(利弊權衡)的評估
11.以往一旦有人犯錯,主管習慣以懲罰當事者的處理模式,改由強調Just Culture的管理模式
12.把高信度機構(HRO)視為安全文化的楷模,並運用於醫療
以上諸多病安策略,如能逐一執行落實,理應可邁向病安烏托邦(Utopia)!
然而理論歸理論,只有概念但做不到或不願意做也等同不會做。希望大家在2014年能真正把Culture Change當做是一個Priority,讓Paradigm Shift變成是一個事實而非光靠嘴巴 說說的理想。
基本上它的意思就是態度與概念的改變。
對醫療應該有的樣子(基本規範或典範)的思維就是Paradigm,而科學上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導致轉移或轉變就是Shift。
兩者併在一起即是Paradigm Shift,也就可能產生價值觀與行為上的劇變或改革,有些人會想去探討原因及科學證據,但無論如何,對病安的發展歷程確實具有重大的意義,值得觀察理念與行為的變牽。

在病安領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IOM-1第一篇報告(Institute of Medicine,美國國家科學院國立醫學研究院)的一些結論,以及之後所採取的策略和發生的現象。
例如以往的父權主義即是以醫師為本位,近年已經逐漸轉變為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醫療,包括邀請病人積極參與醫療決策,甚至把病人及家屬當作夥伴,同為醫療安全把關的新作法。
知情同意也是漸漸從強調有或沒有的時代,轉變成要講究告知內容的完整性的時代。
以下再列舉更多例子,讓大家更瞭解醫療Paradigm shift的涵義。
10年前國內外的醫院,幾乎沒人會去強調手部衛生的重要性,可是如今在大多數的醫院裡,到處都有放置乾式洗手液或洗手乳,且到處都有張貼宣導手部衛生的標語,可見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

其實上述的Shift(改變),在醫療安全領域而言就是指病安文化)Safety Culture)及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的改變。
換言之,所有各種為了建置病安(文化)的策略,都可以稱為或視為Paradigm Shift,不管是針對人、軟體、硬體、環境或制度管理包括實際作為與思維(Way of Thinking):
1.重視人因工程及人為因素的醫療團隊訓練(Medical Team Training)如Time Out、SBAR及交班時的溝通方式
2.模擬醫學(Simulation Medicine)
3.跨專業的職間教育(IPE)
4.導入電子病歷
5.遵循臨床指引或準則(Evidence-based practices/guidelines)的趨勢
6.重視人力問題(訂定合理的護病比並避免醫護人員過度疲勞)
7.使用Systems approach 的RCA
8.醫療訊息透明化(Transparency)含揭露Disclosure,甚至向病人誠實坦承疏失並致歉(Sorry Works!)
9.規定病安繼續教育為必修課程
10.以往視藥物及醫療器材的重點為Efficacy及安全,現在要求的重點還包括Benefit/Risk(利弊權衡)的評估
11.以往一旦有人犯錯,主管習慣以懲罰當事者的處理模式,改由強調Just Culture的管理模式
12.把高信度機構(HRO)視為安全文化的楷模,並運用於醫療
以上諸多病安策略,如能逐一執行落實,理應可邁向病安烏托邦(Utopia)!

然而理論歸理論,只有概念但做不到或不願意做也等同不會做。希望大家在2014年能真正把Culture Change當做是一個Priority,讓Paradigm Shift變成是一個事實而非光靠嘴巴 說說的理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