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課程之 (十) 普門七菩薩之金剛琉璃心。
註一、與普門七菩薩相契法門。
1、合掌先持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自淨其意)。
2、次持誦南無普門七菩薩。
3、問訊。
4、禮拜,依七菩薩順序各七拜。
5、問訊。
6、合掌持誦南無普門七菩薩。
7、次持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圓滿禮佛。
註二、
普門七菩薩之相契點(經文),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真觀示現虛空藏菩薩,居於上方。
清淨觀示現地藏王菩薩,居於北方。
廣大觀示現大勢至菩薩,居於東方。
智慧觀示現文殊師利菩薩,居於南方。
悲觀示現觀世音菩薩,居於西方。
慈觀示現彌勒菩薩,居於中央。
常願常瞻仰示現普賢菩薩,居於下方。
六合各以金字塔狀居於一方,
中央以方型六面聯結上下四方,形成一堅固結界。
此結界於脈輪中呈現清淨白色透明光,稱之為『金剛心』。
若以不同顏色之清淨透明光,則稱之為『金剛玲瓏心』。
若離相,法性清涼,則稱為『金剛琉璃心』。
此結界之心可依不同顏色而產生不同之方便,於身於心於靈,各有妙用。
20090206新課程第二堂課(鬆身、問訊、禮佛、靜坐)---
金剛心的結界 2009/02/08 05:37:41
http://blog.udn.com/omhon/2627340
共修共振 2009/02/09 01:41:32
http://blog.udn.com/omhon/2630018
答2009/02/25 00:11無明盡問【金剛玲瓏心】? 2009/02/25 11:00:38
http://blog.udn.com/omhon/2684427
20090508第十四堂課 --- 禮拜「八十八佛」( 五 ) 2009/05/12 19:01:25
http://blog.udn.com/omhon/2942256
(從「普門七菩薩」到「寂滅」是一個「基礎」,
你們可以反覆去進行、紮基!)
圖神相契,出入無礙(三)次第加持開陣 2009/12/30 20:01:39
http://blog.udn.com/omhon/3639572
保任的著力點 2011/02/23 12:34:44
http://blog.udn.com/omhon/4914949
四寶自言自語:
身心覺受微細後,靜坐自能離相而相契。
日久功深,七菩薩法性於七脈輪,分別結界成「金剛玲瓏心」,
結界離相後,轉為「金剛琉璃心」,最終以「金剛心」示現實相。
而入於真空體性。
楞伽經(請佛品第一)中說:......「楞伽王!彼諸佛法皆離分別,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唯智能證。為令眾生得安樂故,而演說法。以無相智,說名如來,是故如來以智為體。智為身故,不可分別,不可以所分別,不可以我人眾生相分別。何故不能分別?以意識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離能分別,亦離所分別。
楞伽王!譬如壁上綵畫眾生,無有覺知。世間眾生悉亦如是,無業無報。諸法亦然,無聞無說。
楞伽王!世間眾生猶如變化,凡夫外道不能了達。
楞伽王!能如是見,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分別見。由分別見故。取著於二。
譬如有人於水境中自見其像,於燈月中自見其行,於山谷中自聞其響,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捨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
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
從此能生自聖證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魏云:「如實見者,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為邪見。若分別者,名為二取,皆是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如來藏者,入自內身智慧境界,得無生法忍三昧」)
- 1樓. 四寶2011/06/01 14:44感謝大德提問
2011/06/01 09:10 刪除 |回覆
http://blog.udn.com/omhon/5275347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
從此能生自聖證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應是"自證聖智"ㄅ.
--------------------------------------------------------------------------------
四寶(omhon) 於 2011/06/01 14:31 回覆: 刪除
查詢電子佛典,大正藏......於二譬如有人於水鏡中自見其像於燈月中自見其形於山谷中自聞其響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捨離但更增長一切虗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從此能生自聖證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0606b05] (魏云如實見者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為邪見若分別者名為二取皆是虗妄不得寂滅寂滅者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如來藏者入自內身智慧境界得無生法忍三昧)。
[0606b07] 通曰世尊於法華會上白毫放光照見東方世界種種佛事而法華已竟此於楞伽會上現起寶山種種及大慧問法等事而楞伽已竟可知一切法皆自心所現昔波斯匿王問勝義諦中有世俗諦否若言無智不應二若言有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義云何佛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佛法中曾問此義我今無說汝今無聽無說無聽是名為一義二義此二問略同而世尊所以答者逈異一明相宗一明性宗也故明相宗則法屬有非法屬無一俱應捨乃至如實見者亦應捨況法與非法乎明性宗不但離分別亦離言說無說無聽即入自證聖智境界所謂寂滅一心者也。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