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結構不佳 同志仍須努力
2010/01/13 13:46
瀏覽946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我--菜菜子,尚未中年,未曾失業,沒家庭經濟擔子,沒貸款壓力,去年看著失業率的數字不斷攀升,難有具體的感覺;與歷年數字相比,失業率高的嚇人,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似乎還過得去,政府為了拯救失業率,推出了許多短期就業方案,試著將失業者扶上就業軌道,但菜菜子還是引頸期盼,能解決根本的結構性失業問題,讓台灣職場漸入佳境。
結構性失業之所以可怕,正是因為一旦坐落於該結構的人,會時時處於患得患失、過度敏感的心理狀態,職場裡的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發巨大的情緒,即使工作場域平靜無波,每個人也都陷入某種微妙的波濤洶湧中。講真話,人很難改變自己在社會的身分別,難改變多年來社會加諸在身上的種種包袱,個人因素易除,社會結構難改,合理的政策進駐職場似乎更為重要。
結構性失業者跟受災戶有些類似,他們的落難多數是因為外在環境劇變造成,並非他們的房屋偷工減料,並非沒有工作能力;他們需要的不只是暫住的組合屋,雖然避難給予他們心靈的慰藉,但更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無虞的家。
從近期的景氣、熱錢亂竄的狀態來看,失業率下降是指日可待的,至於薪資水平、經常性薪資,甚至是國民所得,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我們都走在同樣的路上,新鮮人總有日成為中年、有經濟擔子、有家庭壓力的職人,我們得把握現在,因為在年輕的歲月中所做的每分努力,也許都會對為來的職場造成蝴蝶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