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是篇寓言體的人物傳記,藉郭橐駝的種樹之道,批判中唐時代政令煩亂,民不聊生的政治狀況,闡明要順應百姓的生產與生活規律,不以繁瑣政令妄加擾民,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治民之道。
一、郭橐駝植樹的方法: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譯:我並不能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茂盛,只不過能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發展罷了。
但凡種樹的方法是: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坦,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搗土要結實。
這樣做了以後,就不要再動它,也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就不要再照管了。栽種時要像照顧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後要像拋棄了它一樣放在一邊,這樣就順應了樹木的生長規律,它的本性就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他人植樹的方法: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譯: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栽種時樹根拳曲著,又換了新土,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或過鬆。如果不是這樣,就又對樹愛得太過分,擔心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甚至摳破樹皮檢查它是死是活,搖晃樹根看它栽得鬆緊。這樣就一天天地逐漸背離樹木自然生長的規律。雖說是愛它,其實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其實是折磨它。所以他們種的樹都不如我。我又做了什麼呢?
聯想;前陣子聽一位朋友訴苦,說她的女兒上了高中後莫名叛逆,在夫妻感情出了狀況分居之後,一向帶在身邊呵護備至的女兒,竟選擇和爸爸同住,且拒絕和她溝通,不僅刪去聯絡方式,還告訴自己學校裡的駐診心理醫師,聽到媽媽的聲音就覺得壓力很大,快喘不過氣來。這才知道,因為女兒早產的關係,一直覺得她先天不良,身體不佳,學習也比同年齡要吃虧,所以從小各方面都從旁拉拔著,盯著課業,盯著才藝的學習,上學放學補習,都騎著機車自己親自帶。女兒文科很好,參加國語文朗讀比賽,她便一遍遍的糾正女兒的發音姿態種種,獲得第二名,便又就她的缺失做檢討,覺得可以幫助女兒更往前邁進。高中聯考時,女兒沒考好,失望的跟女兒道歉,叨叨絮絮地說都是因為讓她早產的緣故,才比不上別人。然後開始為她規劃未來升學方向。而女兒在這種緊張的情緒感染下,開始失眠拒學,告訴爸爸她要休學,之後再另做打算。
不只是政治,教育也是。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