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南風吻臉輕輕,飄過來花香濃,南風吻臉輕輕,星已稀月迷濛…」聆聽今宵多珍重的歌聲,前兩句唱出了童年鄉村的景致,但當初的星星並不稀疏,而是綴滿夜空,而月光則如水洩般地柔和明亮,靜靜地灑在三合院的屋頂上,像披上一層銀紗。
「晚上有電影…」寂靜的村莊有時會傳來車子沿途的放送聲。在這偏僻的農村,連電視都不普及,因此每回賣藥的商人,來廟前廣場放蚊子電影時,都會引起一陣的騷動,很多小孩早早搬了家裡的椅子,到廣場搶佔第一排的座位。
不知誰冠上蚊子電影的抬頭,但小時在廟前看電影,蚊子並不多,也許鄉下人的皮膚因勞作而粗燥,蚊子常叮到齒牙動搖;或者庄稼人的手腳靈敏,蚊子一拍即死,血淋淋的教訓,讓牠們不敢再打擾我們看電影的雅興;或是鄉下燃燒特別的驅蚊藥草。
什麼樣的電影會吸引人?鄉下孩子活在真實的生活中,對於電影勾勒的虛幻世界反而好奇,像某回電影上演俠女凌空飛翔的場景,儘管主角背後的鋼絲,因為拍攝技術的粗躁而略為可見,但仍引起驚呼連連,大家都生怕一轉睛,就錯過精采的場景。
除了電影,混雜魔術、雜耍、歌唱與短劇的表演,也是村民的同樂會。上網是一個人的事,看電視是幾個人的事,看電影則是一群人的事,當觀眾以圓形或半圓圍繞著現場表演者,活動就變成一群表演者與一群觀眾間的事,此時集體的驚呼、歡笑與緊張,會凝結成一種歸屬的氛圍。
我相信這種歸屬感,一定烙印在人的基因內,因為童年的記憶,經過漫長時光後都難抹去。也許,很多人與我有同樣的感覺,不然在電影院的科技聲光特效如此豐富,3D實境技術不斷滲入,仍有不少人戀戀於小劇場中,有著簡陋佈景的表演。
這些現場戲劇,因為缺乏美麗的動態風景陪襯,得捕捉更多的親情、友情與愛情的片段,劇中的片段也許不像電影裡的愛那麼浪漫,卻更貼近於真實的感受。
奇幻電影或魔術表演,只能是生活中偶而來的驚喜,而孩童日常最大的幸福,應該就是雜貨店了。不同於現現代超商的應有盡有,古早雜貨店賣的貨品很有限,但接待你的不是陌生的店員,而是村莊中熟悉的長輩,通常壯年人種田勞作,年邁的阿公阿嬤在顧店。
記得當時口袋若有零錢,一下課就直奔一家雜貨店,請阿嬤賣我一支冰棒,此時冷凍庫打開,跟我招手的是各種顏色的冰棒,在炎夏炙熱時挑選,比貴婦在百貨挑精品還幸福。
孩童或者鄉下人的快樂很簡單,冰棒、彈珠汽水或者甘蔗汁,都可讓人快樂一整天,而幸福的不只是口腹之慾,還有阿嬤賣你時,眼角洋溢的慈祥笑容,像村莊溪水中游過的魚尾,在歲月水湖中盪漾。
〈續讀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