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南風吹過的童年(三)
2025/08/09 09:17
瀏覽548
迴響0
推薦15
引用0
請先讀 之1

三、

村莊外的森林,林木的果子隨風飄落到泥土,有時被松鼠撿去儲糧過冬,但松鼠也常忘了藏匿地點,嚴冬後種子便發芽為新林木。村莊內除了大樹,也有許多野花,每當花朵綻放時,便有蜜蜂去採蜜,腳沾花粉的音信,捎給了另一朵花,促進花的繁衍。

松鼠在林中奔馳,蜜蜂在百花間飛舞,只是忙碌於自己的工作,並不知他們在湊合緣份,就像戰後風雨飄搖的台灣,如果沒有一場演習,村莊裡的年輕女孩依然是村姑,北方來的男子仍只是遙遠的戰士。

二戰後的台灣男子過了成年禮,都要開始持槍當兵保護這片島嶼,有些人行船遠到了金門馬祖,我的三姑丈則是從北部到南方當兵,在一次演習時遇見了我的姑媽,有了短暫的邂逅,也留下書寫地址的紙條。

小時候,愛讀許多歷史愛情故事,主角多是中原或塞外皇宮內的人物,彷彿歷史是圍繞著宮廷內的悲歡離合在轉動,可在普天下的無數個尋常村莊,也有不平凡的故事在上演。姑媽在荳蔻年華時被祖母安排嫁給了一位男子,卻在結婚前夕逃跑。

從村莊到鎮上的火車站,要走一段漫長的荊棘路;從南方車站到北方,她為了節省盤纏,在車廂間遊走,躲過剪票員的盤查。車子到了中壢車站,她跨出車站的出口,都市的霓虹燈在閃爍,「情郎在何方呢?」

我姑媽雖逃離故鄉,但也非如此不孝,仍在客廳留下了書信以及前往的地址,於是祖母隔日也追著坐火車北上,找尋女兒。

若果是在現代新聞的社會版,女兒逃家常被詐騙集團拐走,可在那樣社會動盪、人心卻還純樸的年代,姑媽找到了演習時相見的情郎,從此居住於中壢。後到的祖母,則去結識新的親家,返鄉後再善後另一段因緣。

這段插曲讓我的童年生活,除了稻花香的田園生活外,每年多了一次鄉下孩子進城的旅行。每年中秋節後,我們闔家北上,提著大包小包,宛如現代人出國般,也會提早一個小時到火車站等,「人要等車,車子不會等人的,」祖母持著所有小孩的車票說。

在那經濟拮据的年代,坐不上車,讓車票作廢非同小可,但坐上了車,車廂吱吱作響,常常在停車等會車,訴說這是每站皆停、最為便宜的普通列車。打開窗,風從南風漸漸轉折為北風,吹拂著南北城鎮的不同風貌,直到抵達中壢。

「不要去算有幾層樓,」出了中壢火車站,孩子總是對高樓好奇,可長輩也叮嚀我們不要露出鄉下人的樣貌而遭取笑。這是在童年時,每年一次的朝聖之旅,象徵鄉下孩子想脫離稻香與蔗田生活,前進霓虹燈都市的心情。

「人的生命總是不斷地想望,」鄉下人嚮往都市生活,而我在台北遇見的都市孩子,則嚮往田野的農庄生活。但不管是在鄉下的村莊,城市的豪門大院內,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愛情則變成共通的想望,年老則醞釀葉落歸根的情懷。

即使森林裡的松鼠、鳥兒或野花,也是如此的輪迴吧!

〈續讀之4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長篇連載
上一則: 南風吹過的童年(四)
下一則: 南風吹過的童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