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你還有心情追憶童年?」在護國神山的兩奈米技術,被幾位清華化學系畢業的工程師偷拍走,衍生國安危機時,朋友催我探討高教道德墮落的現象。
其實清大特聘教授已在探討。他說自己早在清大開設「工程倫理」課,卻未被推廣,學生品格才出問題,此時我腦海浮現頂大生正攀爬天梯,到梯頂講堂聽完教授解析後,才豁然知曉去公司不能偷技術、要感恩國家栽培的畫面。
天梯轟然倒下,倒在童年時農夫耕耘的田埂間,我清楚感受到當時的農夫,個個都忠厚老實,絕不會偷竊,更會銘記別人幫助的恩惠,雖然他們沒讀過書,更沒去頂大講堂聽過道德課。
「農夫的道德感從哪裡來呢?」記憶的南風吹起,吹過農夫的臉龐,「是大自然的滋潤淨化了人心嗎?」我打開窗,讓淡水的海風吹進書房,在自然滋潤中思索原因。
「至少寫文章探討教養問題,」朋友從關心國事轉而關心家內事。他暑假忙著替孩子安排活動,甚至比開學時還累,偏偏我不常教導如何做。我未開設道德講堂,但愛寫故事,讓文字隨著南風,吹進童年嬉戲的三合院廣場中。
紅磚砌成的古厝,ㄇ字型建築留下孩子安全玩跳格子、跳繩的廣場,又張開一面的開口,讓附近的孩子走過時,受吸引而加入遊戲,不勞家長湊合友誼;孩子自然地認識,自然地在遊戲中學會人與人的相處知道。
「讓孩子自然互動的環境在哪裡?」淡水窗外的更遠處,聳立一棟棟新高樓,一層層又一格格地,壯似美麗,卻把孩子鎖進缺少人際互動的空間中,玩著只有面對螢幕的遊戲,或者寂寞到只能與AI聊天。
「與AI聊天不好嗎?現代父母這麼忙,至少AI無所不知,可增廣見聞,也可以教孩子作文,」朋友說。
AI文筆越來越好,懂得舞文弄墨、即刻生成一篇與童年相關的作文,但AI沒有童年,刻劃的不是他的真實體驗。文學的目的,不只是要讓文字穿金戴銀,更要讓文字化成一條船,把一個生命的經驗,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水域,送抵另個生命的渡口。
「這目的是什麼呢?」那是一種生命的共鳴、連結與感悟。在南風吹過的童年,讀完第一篇的故事後,也許有人默默地為逝去的親人流淚,只是不在我曾躲藏的牛車下,而在他的豪華轎車內,但共鳴都是相同的。
有人讀到第二篇,從我的童年記憶,感受到一棵樹對於生態系、對人如此重要,也許正整裝出發,為守護僅存的老樹而努力。有人讀到第三篇,也許驚訝於青春已逝去,但曾經的愛情掙扎與抉擇,都是如此相像。
或者,有人在第四篇,發現活在科技昌明的世代,所戀戀的藝術表演,竟與我童年所鍾愛的活動如此近似。有人讀完後讚美,有人嗤之以鼻,我都尊重,畢竟生命需要交流,但不需一致。
而對於你,你終於讀到分享的旅程的終點。你的童年,也許吹的不是南風,而是西風、東風或北風,但自然的風都會沐浴人的身體,期待你有時走出冷氣房,經歷大自然的美好。
更期待你繼續喜愛我的文字,那不像AI無所不知,卻來自一個真實心靈的分享,在AI文字捏造出無數個虛假童年記憶時,真實感觸的文字風,比都市中偶而吹過的風,還更為珍貴,也更是你心靈在等待吹進的風。
〈結束〉
────
作者簡介:
路仁是清華大學資訊科學博士,現任銘傳大學資管系專任副教授,目前重心在學生實習輔導,作為資訊業與學生間的橋樑。路仁曾是人間福報副刊專欄作家、教育電台每早新聞分析、UDN/U值媒教育專欄作家,著有「抽屜裡的祕密」、「讓我們到心底去旅行」、「不識字爸媽的博士孩子」、「浪漫痕跡」等書,與小野、李丁讚等合著「走路」一書。
路仁擅寫▶真實生命故事,於部落格連載。路仁亦是詩人(▶故事詩)以及音樂創作者,曾與游政豪同學共同創作歌曲,獲高雄情歌大賽優選。游政豪畢業後往流行音樂發展,目前是A-Lin、王心凌、郁可唯等熱門歌曲的編曲者;路仁則專注詩與音樂的結合,創作▶音樂詩歌,尋找古典的素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