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比預產期早兩周,將內人送至醫院,忘了經過多久,當她被推出產房時,睜著兩隻滾滾大眼好奇看著這人世,似乎也看得到老爹似的,這是父女的初相會。
因是雙薪家庭,自然要面臨托嬰大事。近兩歲時保母辭職,特請岳母幫忙照顧一陣子,一個月後,岳母需回家,不得不讓她跟岳母暫回嘉義。每遇放假即匆忙趕回嘉義看女兒,每次離別都是天人交戰,不僅我們難過不捨,更讓女兒烙下終身不安的陰影。有次要分手時,她傷心欲絕的哭喊道:你們不要我了嗎?
後來,經大舅子(內人大哥)介紹一個非常理想的保母,三個月後終於全家再度團員。為了能給予全心的愛與照顧,決定等她上小學後,再生第二胎,因此,她大弟弟足足六歲。兒子在印尼出生,除了有全家呵護外,更有保母隨身陪伴,備受寵愛,無憂無慮,過了一段十足快樂的童年。
婚後,女兒說:若不能全心照顧孩子,寧可不生。在與她一次的溝通長談,與之後,他們倆口子充分的準備下,才有了外孫。外孫在父母、祖父母的陪伴中成長,盡顯童稚純真本色。女兒已是四十不惑之年,生日當天捧著女婿給的花束,兒子的獻吻,滿臉歡樂喜悅。
太多子女的成長往事了,今天說的只是個開端罷了。哪天有機會,再說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聽吧。
小農說得甚是~
有緣才能成一家人,無論是緣深緣淺、善緣或逆緣。
無論緣分如何,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無怨無悔,
唯恐付出不夠多,讓子女受到一丁點的委屈。
天下父母心啊!!!
旭日初昇 於 2024/11/17 12:17回覆Den兄當了六年的奶爸,全力照顧王子,接續由嫂夫人在家照顧令愛,夫妻接力在家照顧子女。非常佩服讚賞賢伉儷為子女所做的抉擇與付出,尤其Den兄先進的思維(當然嫂夫人亦然),令人激賞,難怪字裡行間都洋溢著父愛。
當年夫妻皆任公職,薪水不豐又準備購屋,加上從無夫婦一人辭職在家的想法,故而有此憾事發生。但也是在女兒婚後,才得知此事帶給她的終生陰影。女兒當然了解我們深深的愛,但憾事就是憾事啊。
由衷感謝Den兄的分享~~~
旭日初昇 於 2024/11/17 12:09回覆小孩留在父母身邊貼身照顧是件難能可貴的事。
能在父母雙份愛之下成長,未來對環境的適應性也好,競爭力也夠,畢竟,子女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重視和生活上的引導。
小學作文常有我的爸爸或我的媽媽之類的題材,小孩子會道出心裡所想的一切。
旭日大哥是位好父親,記下育兒日常及成長裡的細節。
您的子女是有福之人。
我並非一個講細節的人,但很重視家庭,盡可能陪伴孩子的成長,與他們聊各種話題、與他們一起玩樂運動旅遊,所以孩子可以很自然地跟我談心事、學業、工作上的各種話題。
孩子現皆遠在海外,過自己的生活,對他們只能祝福,能做的就是偶爾寫寫他們成長中的一些往事回憶與PO文分享。
謝謝意樵的肯定與鼓勵~
旭日初昇 於 2024/11/11 11:01回覆寧靜姐言重了,如此賢妻良母,世間何處尋?
寧靜姐含辛茹苦,獨肩栽培三個子女留學,其中艱辛,可想而知。若沒獲得模範母親表揚,絕對是政府的失責!!!
你們一家都是顏質超優的俊男美女,相信水人有水命,外表+打拼,子女的未來必定愈來愈美好。
寧靜姐的奮鬥,不僅撐住一個完整的家庭,而且有個可預期的光明未來。不僅是妳的光榮與驕傲,同為格友,也與有榮焉,由衷的讚佩!!!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9 10:56回覆李兄是個難得的孝子,好父親好丈夫!!!
兩老為私利不珍惜女婿的孝心,在下為李兄不平也不捨。
希望大嫂、令千金珍惜如此難得的好男人,也或許她們內心已明白,只是心裡默默感謝李兄,為這個家庭所有的付出,但一時難以改變相處模式罷了。
我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9 10:42回覆寒舍陽春、家徒四壁,只有黑白兩色彩,有的只是友善好客,歡迎也感謝大家不嫌棄,陪老頭閒聊,老時光不孤寂。
看來,育嬰一直是雙薪家庭年輕夫婦的重中之重大問題。家中有長輩照顧是最幸運的,其次,能在附近找到好奶媽好保母的,再其次就送到托嬰中心(但早年尚無)。
令郎們身強體壯、陽光開朗,身心健康,證明小心靈無受害症候群,一來愛心的母愛,二來男孩比較沒有那麼纖細多感。
家庭、社會團體、教會--,都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可協助雙薪小倆口度過難關。這其中,國家的角色更是重要。瑞士法規保障雙薪父母不因育嬰影響工作,這是政府切中關鍵重點,至於福利金、育嬰津貼補助,實無法解決問題。
愛心說得是,孩子是愛的結晶,只要夫妻恩愛一條心,再大的困難多能克服。若對婚姻沒有信心,再小的困難都會變成大問題。
再一次,感謝愛心點出養兒育女最大關鍵--愛!!!,希望年輕男女,愛其所愛,再苦也甜蜜,人生才會無憾美滿!!!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9 10:33回覆適合(地緣、經驗、個性特質---)的好奶媽可遇不可求,cundiff的確幸運!
接手岳母的保母,是大舅子的鄰居,其夫為公營銀行高階主管,年約40上下,
三個女兒都已上學,在家嫌無聊。因曾見過也很喜歡小女,大舅子、大嫂告知她我們正為找保母煩惱,慫恿鼓勵她照顧,終於點頭答應。
謝謝cundiff的經驗分享~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8 11:33回覆東亞各國、地區面臨少子化日趨嚴峻,各種鼓勵生育相關配套措施相繼出爐,這與三四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育嬰假就是之一。
雖然如此,生育率下降趨勢並沒有改善,這與年輕人的觀念有關,晚婚、不婚、少子、不生已是年輕人的時尚,大家有樣學樣,福利再好,都無濟於事。
瑞士生育率平穩,民眾認為養兒育女是父母的事,政府當然亦有相關配套措施,除了法定育嬰假,就是在職父母可與服務單位協商,一周上班次數,可以選擇上1-5天,若選2天,就領40%薪資,一直到上學(幾年級我就不清楚了),其福利並沒有想像的好,但解決了照顧問題。女兒是孩子七個月就送托嬰中心,每周工作3天。
小外孫在托嬰後一年,適逢疫情爆發,常常交叉感染,發燒流鼻涕是常事,但醫生表示只要不是高燒都不用送醫,父母也就習慣淡定了。
謝謝Sally的分享,古今中外,育嬰都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頭等大事。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7 15:21回覆~~記得我三四歲時若長時間看不到媽媽就會哇哇大哭~~
原來米兄是個愛哭小孩,米兄必然是個愛家的好兒子、好先生、好父親。
謝謝米兄的高見與經驗分享!!!
旭日初昇 於 2024/11/06 07:4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