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的涓滴系列8】恩典的揀選丨莫非 - 莫非可以如此寫 - udn部落格
莫非可以如此寫
作家:「莫非」
文章分類
    Top
    【恩典的涓滴系列8】恩典的揀選丨莫非
    2025/05/14 09:42:26
    瀏覽:30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我們是否經歷過真正的恩典?彼得從一個粗獷漁夫成長為初代領袖,他的生命如何經歷恩典並被恩典所改變?一起來看莫非老師的分享。

    運用寫作策略,建立分析性思維,下筆頭頭是道。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230《語文智力課》。

    從聽福音到信主後,我們都是繞著「恩典」在尋求一連串問題的答案。想要了解什麼是「恩典」?我們的生命為何需要恩典?待人處世上又為何要有恩典?最後一個問題則是,我們的生命中曾真正有過恩典的經歷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瞭解恩典不是一個功用,也不是一個目的。恩典是存在於關係裡,是和關係中的種種掙扎有關。

    因此「恩典」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而非一個又一個的信仰理論或神學教義;是發生在關係的故事裡,牽涉到人的罪、神的饒恕,也牽涉到人的愛和神的愛。

    而且很奇怪,要等到我們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多不配、生命裡有多虧欠後,才能真正認識恩典的價值,也才能完全接受恩典的禮物。

    粗獷漁夫竟成初代教會領袖?

    聖經中有許多關於恩典的故事,但我覺得沒有哪個比彼得的故事,更讓人體會什麼是「恩典的揀選」。

    照聖經所描述,彼得的職業身份是漁夫,教育水準低,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徒4:13)。因為漁夫要靠力氣吃飯,因此彼得很可能粗獷豪邁,做事大手大腳。聖經也多次記載他個性衝動、血氣方剛,說話不經思考,拔刀出手過快。

    The Calling of St Peter and St Andrew,Pietro da Cortona

    而且在神揀選後,人雖可能走到盡頭,神仍會供應,因為在恩典中的長進,通常會和兩個字——盡頭——有關。是「盡頭」讓我們不斷在恩典中成長。

    當一個人尚未走到自己的生命盡頭時,無論是生命、工作、金錢、健康或人際關係,都很難真正經歷到神的恩典。因為自己的能力、經驗、知識和身體健康,常會擋在我們接受恩典的前面,讓我們以為現在擁有的是出於自己的能幹或聰慧。只有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才會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這即恩典進入我們生命的開始。

    神的揀選迥異於人的選擇

    從彼得走過的路,我們可以了解人怎樣在恩典和知識裡長成,且看到人雖然不配,但神仍會揀選,這就是恩典。

    聖經中記載彼得與耶穌的初次相見,是透過彼得的弟弟安德列。初見面時,耶穌就看著彼得說出很奇怪的話:「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約1:42)

    西門是彼得原來的名字,「磯法」是阿拉姆語(Aramaic,又稱亞蘭語,是古代中東的通用語言),翻成希臘文就是「彼得」,彼得的意思就是「石頭」。像中國人取名一樣,內中有一個寄望和祝福。這裡是指彼得將要成為「磐石」。

    耶穌是在打什麼啞謎嗎?一開始就知道彼得是誰,但又說你要稱為「磯法」。就好像別人為我們介紹一個人,對方開口便說你的名字是「勇」,但是你要稱為「勇敢」。

    此處,其實是有個現在和未來的差別。

    「你是」指的是彼得的當下。耶穌知道彼得是誰,出身於何種家庭,有過怎樣的過去。但是,耶穌更在乎的是彼得的未來,彼得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會作出怎樣的事。祂說彼得會成為一塊磐石。雖然初見面的時候,彼得更像流沙。

    耶穌的這番話裡面,已經出現了一個揀選。雖然在人看來,彼得實在不怎麼樣,後來也作出很多離譜的事,但是,神要揀選彼得為祂作大事。

    顯然這很不同於常理。現在服事找人,恐怕不太會用彼得型的人物了。衝動、血氣,作事不經過大腦,說話還很自以為義——說得很滿,到最後卻做不到——甚至作出背叛人之事,誰還敢用呢?

    這就是人的選擇。人的選擇是針對這個人的過去和現在而斤斤計較,不太有恩典。但是神的選擇卻是針對未來,無限開放,且滿有恩典!耶穌知道彼得的軟弱,但還是揀選他作門徒,且大大地使用他,這就是恩典!

    人的盡頭是恩典進入生命之始

    這樣的恩典你經歷過嗎?不管是能力上、個性上或品格上,原本我們不配,但神仍然揀選。顯然,神的揀選不同於人的揀選。

    聖經中充滿了這樣的例子,亞伯拉罕很膽怯、雅各一肚子心眼、摩西口才不行、參孫好勇又沒有節制、大衛曾經犯和謀殺罪、約拿碰事就想逃、耶利米有憂鬱症、保羅曾經迫害基督徒......但是,神還是揀選!因為神揀選人不是因為人有多好,而是要在人的軟弱中,彰顯祂自己的慈愛恩典。

    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而且在神揀選後,人雖可能走到盡頭,神仍會供應,因為在恩典中的長進,通常會和兩個字——盡頭——有關。是「盡頭」讓我們不斷在恩典中成長。

    當一個人尚未走到自己的生命盡頭時,無論是生命、工作、金錢、健康或人際關係,都很難真正經歷到神的恩典。因為自己的能力、經驗、知識和身體健康,常會擋在我們接受恩典的前面,讓我們以為現在擁有的是出於自己的能幹或聰慧。只有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才會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這,即恩典進入我們生命的開始。

    與神相遇使人認清自己是罪人

    彼得第一次和恩典相遇,就是在一次職業上的盡頭。照聖經上說,彼得專靠打魚維生,因此,對魚的習性與魚在海裡出沒的狀況較能掌握。他知道什麼時候要拋網,魚進網時網子又會有多沉,拉起來需要使多少勁兒。在這方面彼得是行家,專業自信絕對有。

    但是這一個晚上,彼得打魚卻觸礁了,徒勞一晚,沒抓到一尾魚。他筋疲力盡地回航,然後在岸邊洗網,準備回家。此時,耶穌來了,且上了他的船,交代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

    清晨其實不是打魚的時候,因此可以想見,當西門照著耶穌的吩咐下網,拉起網時會有多震撼!原來以為一隻手便可輕鬆扯上來,卻未想到動用兩隻手都拉不動,網子都快破了,還要叫別人來幫忙!一看到這情況,他馬上跪下,知道這裡面有神聖的地方,也因此看到自己是個罪人。

    人面對神的神聖力量即會如此敬畏。因為一下子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可笑,自己的生命方向沒有道理,也發現自己是如何渺小與骯髒。

    那一天,西門和其他漁夫在天濛濛亮的時候,正在岸邊失望地洗漁網,而耶穌就站在岸邊等候他們,耶穌與人的相遇常是如此。

    祂來到我們的生活裡,進入我們的工作場合中,更出現在我們問題的核心點。在我們最有需要又不知自己需要的時候,在我們疲倦、沮喪、感覺一事無成、一無所獲,對自己和環境極其失望的時候,耶穌霎時出現在我們的「盡頭」裡,帶給我們一種生命的沉靜和多種生活的豐收。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一下就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而祂是神!

    這個認識就是「恩典的知識」。所有的屬靈知識都要經過生命中的試煉方能得到。

    屬靈知識透過生命試煉得到

    恩典和知識的關係也很微妙。只要你經歷過恩典,在恩典上有長進,對神的知識就定會成長。但若只有知識上的長進,卻未經歷過恩典,知識就有可能被誤用為論斷人和定罪的武器,也可能會使自己落入屬靈的驕傲。

    彼得跟隨主耶穌作門徒三年,可以看到他「混」得挺不錯,既是十二使徒之一,又是三個核心門徒之一。耶穌在山上變像的時候,他是親眼見證的三個門徒之一。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他對耶穌的知識很有長進,他認識主耶穌。聖經也記載,他有不同於他人的屬靈知識。在一次眾人都離開耶穌的時候,耶穌問門徒是否也要離去。彼得首先便帶頭說出:「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6:68-69)

    他所知道的,可是極為與眾不同的屬靈見識。

    Christ and Saint Peter at the Sea of Galilee,Scarsellino

    另一次,又在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彼得帶頭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可以看到彼得成為門徒裡的帶頭者或發言人,而且認得出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樣的屬靈知識很了不得,耶穌也當眾稱讚了他,肯定了他。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太16:17-18)

    難怪後來群眾會聽彼得的。在發生五餅二魚奇蹟的場合裡,他很可能曾指揮過五千人要怎麼排排坐。有許多次,其他門徒也都會先看彼得怎麼說,再決定怎麼做。彼得可以說是在屬靈知識上很有長進,但也因此很容易跌倒,因為他開始有屬靈的驕傲了。

    這有點像寫小說的伏筆,結果彼得就一定會栽在這點上。想想,在事奉上原本帶頭的一個人,是所有門徒裡的老大哥,自然會自以為有經驗。三年來什麼場面沒看過?法利賽人、文士攻擊耶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隨著耶穌出入不同場合,自以為擁有事奉裡該有的見識,卻沒想到還是跌倒了。

    這讓我們認識到一點,屬靈知識和屬靈生命其實是兩回事。有屬靈知識,並不能代表碰到生命危機時,自己還可以站立得穩。我們也像彼得一樣,有時對自己的軟弱並不完全清楚,以為若懂很多就一定可以勝過。

    屬靈知識帶來驕傲引致跌倒

    耶穌在受難的那一夜,想要準備門徒的心,因此警告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 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可是彼得馬上急著分辯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多大的口氣啊!耶穌便把將會發生什麼的細節都說出來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這仍沒有說服彼得,彼得還是信誓旦旦,推翻永生神兒子的話語,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沒有哪種人的不配阻止神的揀選

    殊不知,當試探來臨時,常常已非大腦的爭戰,而是肉體和靈魂的爭戰了。這是為何有許多屬靈領袖在性關係或名利上跌倒,犯下信徒都不一定會犯的罪。他們的跌倒並非因為屬靈知識不夠,他們其實擁有許多標準的屬靈答案。但是,生命裡所有的痛和掙扎,無人可以取代;生命的成長,只能人自己一步步親身走過,其中沒有什麼捷徑可言。

    彼得的錯誤,也是許多熱心服事的人都會犯的錯誤,以為屬靈知識自己懂得很多,論斷別人的時候句句在理,一旦碰到試探,自己卻摔得很慘,有時比不信的人摔得還要重!

    The Denial of St. Peter,Caravaggio

    然而,什麼是恩典?耶穌早就知道彼得的缺點和軟弱,卻仍揀選。受難前,先事先警告門徒會怎樣跌倒,口氣裡沒有一點責備,只有完全地諒解。祂在準備門徒的心,而且要門徒知道:祂一直很清楚會發生什麼事,但仍選召他們,使用他們,也接納他們。這是何等恩典!

    同樣地,每當我們自覺不配所要擔負的事工或責任時,就要思考一下彼得。在神國裡,沒有哪一種人的不配,會阻止神的揀選或使用。這就是恩典的揀選!我們對恩典的知識,就在自己一次次的跌倒中漸漸長成。

    而且切記:神看重的,不是我們的過去和現在,而是我們的未來。我們願意努力長成神期許我們將來要有的樣式,才是神最看重的!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