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長大離家後,做父母的似乎必須要放手,卻還是無法完全放心。做父母的會擔心什麼?當焦慮的時候,父母可以如何守望兒女?
從文字到圖畫,承載敘事、藝術與創意,開啟閱讀新視角。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PSU100《繪本的藝術》。
當孩子要進大學時,心情上難免有些感傷。覺得有點來不及了,還有許多事需要教導,也有許多地方需要提醒。
猶記那時讀到報上報導美國大學裡,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是腦膜炎(meningitis),一不小心就可能致命。因為腦膜炎的傳染很多是因為大學生東西共用,傳來傳去,杯子、香煙或者其他東西,如此就被細菌感染了。讀到此,做母親的很緊張,轉身就提醒兒子進大學後要小心,不要因為社交壓力,一根煙傳過來就吸了(這種叫做社交吸煙)。
沒想到兒子聽了頭也不抬,隨口便回:「媽,你知道腦膜炎的死亡率是排名第五嗎?自殺的死亡率排名第三。你應該先擔心我自殺,再擔心我得腦膜炎。」聽了,我只能氣得乾瞪眼。
又有一次,我和先生帶著上高中的兒子在停車場等人。三人都坐在車中,就想別都在那乾等,乾脆把兒子叫出來伸手甩臂運動一下,免得平時老窩在電腦前面把脊椎都弄駝了。我們還提醒他,平時走路,手不要老插在褲袋裡,要兩手臂大大伸展開來,然後做深呼吸。邊說,我們兩老邊在那邊示範。
結果兒子又說話了,他說:「你們知不知道,你們走路時做得動作愈大,愈顯出你們年紀大?通常年紀大的人才會邊走邊伸手作運動。」想想好像也是,一下子我和先生的手都放下了。
現在說什麼,孩子永遠都有一套道理回覆你,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想法,也因此看到孩子長大成人了。常在想,作父母的還能夠為他們作什麼、照顧什麼嗎?是否孩子長大離家,除了金錢供應,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責任已了呢?還是,我們作父母的責任開始進入另一個階段──放手,但無法放心的階段?
因為我們會擔心孩子進入的大學,有什麼樣的文化,屬靈還是屬世?教授是否會教他「上帝已死」的觀念?或者沒有絕對的道德觀,只有相對的價值觀?他往來的朋友是損友還是益友,又會怎樣影響他?
老實說,我們都知道孩子今天所面臨的誘惑,已大大超過他出生的時候,也超過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現在可以擔心的事可太多了!但悲哀的是,父母可以掌握的又比什麼時候都來得少。
我們還會擔心孩子大學是否能畢業?畢業後,是否能找到一份工作?有工作後,是否能維持?交往的對象是否懂得照顧他、愛他?結婚後,兩人是否懂得經營婚姻,不會因為出現問題而離婚?小倆口是否懂得在生活中彼此照應?房子貸款是否付得了?然後什麼時候會考慮生孩子?生下來後,我們還會擔心:怎麼就這樣照顧呀?有沒有在教啊?孩子一天到晚流鼻水怎麼不管啊?孫子、孫女有沒有帶到教會去啊?……
可以說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因為孩子是神給我們一生的託付。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高中,不同的生命階段會有不同的照料責任。然而孩子長大離家後,也許不再需要我們接送、做飯和照顧生活,但是不論天涯海角,我們的心思意念都會一輩子跟著孩子走,這就是父母。
這也是一個不容易的託付,因為不管孩子長多大,走多遠,他們的喜怒哀樂永遠會牽動著我們的心。他們快樂,我們就跟著高興;他們痛苦,我們就跟著難過。
即使他們長大離家後,我們無法日日相陪,但還是會每天關心,有時夜裡也跟著操心。他們的安危和掙扎,他們的恐懼和軟弱,他們的成功和失敗,他們的選擇和錯誤,哪一件事,作父母的會不上心?
不管他們長到幾歲,不管我們老到幾歲;不論他們是住在家裡,還是住在他方,我們永遠都是父是母,永遠都會為孩子擔一個心。如果孩子不夠好,我們會擔心有誰會看上我們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好了,又擔心有誰配得上我們的孩子?
今天的成年孩子所面臨的試探,和犯錯所要面對的後果和代價,又比他們幼小時要嚴重得多,也比我們年輕時要嚴峻得多。想想這個世界是怎樣一個可怕的地方啊?處處充滿陷阱,邪惡是那樣活躍,時時窺伺著我們的孩子。身為母親,有時會感覺很無力,很憂心,也很捨不得孩子離家。
作家張曉風寫過一篇文章《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文章裡說,我交給你們的孩子,是一個誠實有禮貌,守交通規則,相信這個世界,又快樂的孩子。但是,當我把他交給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學校後:
「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滑、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
文章最後她問:「你們將來還給我的是怎樣一個孩子呢?」
文章吐出了多少作母親的無奈和恐懼。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開始受到社會的影響超過家庭;相信他朋友或外人的意見超過父母;觀察到他在作一個無知卻自以為是的決定,而不願我們干預,免得他覺得自己還沒長大,我們又知做這決定後,會有怎樣可能的後果和代價,作父母的如何不憂心?又要如何操練閉上自己的嘴?
我們關心,也想幫忙,但多少干預會成為對成年兒女的過分保護?多少放手,又會成為父母的失職?有時,只有上帝知道。
作為成年子女的父母,我們有許多心事,卻不見得有機會向我們的兒女表達,也不見得有機會出手作點什麼。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我們永遠有一個可以表達的出口──禱告,永遠有一個可以投訴的對象──上帝。我們可以用禱告邀請上帝教導我們的孩子,用禱告請求上帝守望我們的兒女。經上說:
夜間,每逢交更的時候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哀2:19)
是的,夜間常是母親對孩子最感到焦慮的時候。此時,與其輾轉難眠,不如坐起禱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我們的孩子,靈裡正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我們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
每當我們把對孩子的擔憂帶到神面前求告,求神看顧並帶領我們的孩子時,神必垂聽,也會應允我們的禱告。因為神國的規律正是如此運行,父母的禱告永遠有改變孩子生命的力量!禱告,可以讓父母參與孩子的生命。如此信心,更可成為我們對孩子的祝福,繼而讓我們有真正的生命平安。
因此如果說,孩子是母親一生的託付,那麼,做母親的最大操練就是時時禱告,日日禱告,一生禱告。
所以,你今天為孩子禱告了嗎?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