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系列2】石頭已經被滾開了,意味著什麼?丨莫非 - 莫非可以如此寫 - udn部落格
莫非可以如此寫
作家:「莫非」
文章分類
    Top
    【復活系列2】石頭已經被滾開了,意味著什麼?丨莫非
    2025/04/21 11:38:53
    瀏覽:65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一塊石頭滾過來封住了墓門,也封住了所有的信念和盼望。然而,這不是故事的結局。石頭已經被滾開了,這事實又帶來怎樣的意義呢?

    找到你的聲音,說出你的故事。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S100《演說智力課》。

    過了一夜後,是星期天的清晨。

    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陽的時候,她們來到墳墓那裡,彼此說:「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那石頭原來很大,她們抬頭一看,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她們進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袍,就甚驚恐。那少年人對她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他的地方。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她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裡逃跑,又發抖又驚奇,什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可16:1-8)

    這天早上,有三個婦人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這三個都是見證耶穌死亡,以及埋葬的人。然而馬可福音裡沒明說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其實比另外兩個人去得早,約翰福音裡說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已經去了。一看到墳墓門口的石頭被滾開後,她就跑去告訴門徒,而且還自己做了個解釋說:耶穌的屍體是被人挪走的。在馬可福音此處,進入墳墓的是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

    這些婦女去上墳,完全是為了愛,沒有想太多,因為石頭那麼大,她們要怎樣滾開?上面貼了封條你又能如何?他們只是帶著哀傷的心來上墳,但是抬頭一看,石頭已經被滾開了。馬太福音28章1-4節有更詳細的描述:

    1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2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3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4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太28:1-4)

    石頭滾開時有地震,也有天使降臨,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把看守的人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這些婦女想必也很驚訝,他們進去看到一個穿白衣的少年坐在那兒,告訴他們:「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他的地方。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

    這裡我們要有個了解,石頭被滾開的意義不是為了放耶穌出來。復活後的耶穌不需要被放出來。白衣少年就是主的使者,天使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是在耶穌復活而且已離開墳墓之後。所以石頭滾開是為了讓眾人看見裡面是空墳,耶穌已經不在那兒了。

    但又不完全是空的,裡面的細節約翰福音描述得最詳細。約翰福音說抹大拉的馬利亞跑去告訴彼得和約翰,這兩人趕快跑去看,你想誰會先跑到墳墓?不是彼得,雖然他一向比較衝動。也許是因為約翰比較年輕,所以約翰先跑到,但是他沒有先進入墳墓。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約20:3-8)

    約翰一進去,看到裡面有細麻布,也有頭巾,而且頭巾還捲著。為什麼經文上說約翰在彼得後面進去後,看到這些就信了?這個「信」不是簡單一個無足輕重的字。而是從灰心喪志、絕望憂鬱的情緒裡被拉拔出來,又重新有了真正相信的力量。為什麼呢?看到一堆細麻布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影響? 因為那不是一堆疊好的細麻布,好像我們起床後疊床那樣,這裡放一疊,那裡放一疊,而是人形樣地空置。

    這要回到猶太人的殯葬規矩。猶太人殮葬不是用火化形式,也不用棺木,而是一般會把屍體先放在墳墓裡的石板上,再用香料、香膏和細麻布包裹屍體來驅除腐臭。這一方面是怕屍體在宗教禮儀上不潔(參申21:22-23),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跟中東炎熱的天氣有關。等到屍體腐化後,再把骸骨收集起來放進「骸骨盒」,然後置於墓穴或山洞裡。

    約翰此時看到的是細麻布還放在那裡,但不是簡單的「放在那裡」,原文是像屍體還擺放在石板上一樣,保持原形。細麻布裹屍,不似我們想像的找一塊大型細麻布一包,而是像繃帶似的一圈圈從腳裹起,一路裹到脖子,頭用另外一條來裹。前面說尼哥底母拿來一百斤香料,他們在裹屍時是邊倒沒藥香料邊纏裹。香料是液體狀態,但是裹進去後很快會凝固成身體的形狀。整個包裹的布就形成把耶穌裹在裡面的繭。而且包得很緊密,不能透風,免得蟲子爬進去;如此也就無法用任何人為方式把屍體抽出來。唯一可以把屍體再拿出來的方式,就是從頭到腳剪開細麻布。

    現在彼得和約翰看到的細麻布,就和當初裹起來時一模一樣,沒有剪開,沒有凌亂,完全沒被人動過。但是,裡面是空的,耶穌的身體已不在了。一下子,耶穌過去所說的許多話都印證在眼前,他們就相信主耶穌復活了。這是石頭被滾開後的空墳所顯出來的事實。

    一個被封得如此死的墳,還貼了封條,怕的就是有人會把耶穌的屍體偷走,然後造謠:耶穌復活了。 當時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等要求彼拉多派兵把守墳墓,又封住石頭。現在反而更有力地證明基督的復活如此真實,又證明兵丁確是受了賄賂而編造謊話,說是門徒把屍體偷走了,否則羅馬政府必然會繼續追究下去。

    要知道偷屍可不像偷東西,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安放才行。門徒既無事先計劃,事後又倉惶逃散,官府要追查應毫無困難。找到後只要把屍體擺出來,門徒就自此無法再傳福音了。甚至政府只詳述追查偷屍經過,也遠比逼害、監禁門徒更有效果。但教會初期雖然飽受逼迫,卻未見敵對教會的人能提出任何這類證據。

    此時耶穌已進入一個新的生命中,勝過死亡,征服墳墓。這就是歷世歷代基督教的中心,拿走這一塊,基督教就不可能傳到今天。

    The Resurrection,Benjamin Gerritsz. Cuyp

    如此說來,空墳和基督復活的事實又帶來什麼意義呢?原本一塊石頭滾過來擋住了墓門——關於神的觀念、理想人性、救贖熱誠,現在又都敗部復活,又有了存在的盼望。

    最重要的是,門徒終於瞭解了十字架的意義。早期門徒跟隨主耶穌是因為祂領袖的魅力、個性的特質,以及耶穌激勵人的教導,但並不瞭解十字架有何用。現在復活證實了耶穌過去所說的所有教訓,也解釋了祂這個人最深刻的存在意義。就像馬可福音16:7節所說,「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

    耶穌從前說了許多後面會發生什麼事的話,但是那時門徒全都聽不懂。如今復活,主耶穌轉化了十字架的意義。原來他們如此恐懼十字架,恐懼耶穌被殘忍地擊打至死,也怕自己所盼望的國度沒了,更怕十字架所帶來的所有羞恥和齷齪,唯恐逃之不及。誰願意看到心中的權威被如此對待呢?如今,耶穌復活卻轉化了十字架的意義,能讓後來保羅說出:「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6:14)

    想想,門徒對十字架的看法,從恐懼到榮耀,這是多麼大的轉變?

    而且藉著復活,罪得赦免的可能性也被證實了。因為復活成為一個記號,向所有人表明神已經證實耶穌救贖人類而代死的奧秘。耶穌來到世上是要尋找失喪的羊,也因此得到了證實。愛比死亡更強,比墳墓更有力。

    原本一塊石頭滾過來封住了墓門,封住了他們所有的信念和盼望;現在石頭已經被滾開了,他們又發現了神最深奧的真理。這讓這一小群普通老百姓一下子成為神國的開國大將,開始寫下了教會歷史。

    我們呢?我們是否能讓心中的石頭滾開,重新活出復活的大能?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