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意象兼意:雙關 - Taiwan-newpoem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Taiwan-newpoem的部落格
作家:taiwannewpoem
文章分類
    Top
    第十章、意象兼意:雙關
    2025/04/28 11:06:39
    瀏覽:30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第十章、意象兼意:雙關

    A Pun

    第一節、雙關的定義與作用

    一、相關:一詞兩意

    「意象兼義」,是指一個意象具有:「兼義性」,除字面原義,還兼涉它意,也就是
    說寫者表面上說的,其實另有別的含意,往往呈現「言在此,意在彼」的情境,換言
    之,同時兼具兩種意義:文字表層義和潛藏的深層義。

    在日常說話行文中,常使用「一語雙關」的修辭,往往甚見巧思,令人會心莞爾:

    愛到最高點,安全有一套----台北市衛生局宣導廣告標語

    「有一套」令人聯想到「保險套」,這是雙關用語本身具有的「暗示性」使然。

    攔截超載卡車,司機不服取締,警員情緒也超載了。----中國時報社會版新聞標題。

    社會版新聞一向要求「詞意並工」,此例中「卡車超載」與「情緒超載」一語雙
    關,趣味橫生。

    妳想成為男人眼中不能『一手掌握』的女人嗎?『媚登峰』讓妳胸懷偉大,擁有傲視群雌的『雙峰』。----電視台豐胸廣告

    如此的廣告不免有「物化」女性的嫌疑,不過,就「一手掌握」和「雙峰」的字
    面暗示,給人的桃色聯想,這則廣告的確達到它宣傳商品(含服務)的目的。

    二、雙關的定義與作用

    陳望道說:「雙關是用一語詞同時關顧兩種不同事物的修辭方式。」,又說「這類
    辭格的成立,是以語音能夠關涉眼前和心裡的兩種事物為必要條件。重心在乎語音,
    在乎用作雙關的語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語音的等同或類似。所以這類的辭例,經常見
    於歌謠戲劇之類注重語音的文辭中。」
    1

    學者黃慶萱說:「正和『譬喻』、『借代』、『映襯』一樣,雙關的原理,也正是將
    兩種通常屬於不同範疇的觀念,藉其中隱藏的類似之點,而加以出人意表的替換或聯繫。」,至於雙關用語的修辭效果則是:「於是,像注視一件新奇的事物,或傾聽一種陌生的聲音,讀者驚奇錯愕地接受了作者機智的挑戰。」
    2足見雙關用語的迷人魅力。

    學者黃麗貞說:「這是借助字、詞、語中,有同音或多義的條件,使一個詞語或句
    子同時兼有字面上和字面外的兩層意思;而作者又以字面外的意思為表達目的。這種
    修辭方法,是利用語詞音義的分歧,構成雙重音義,達到『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的目的,即『話外語帶雙關」,是指在文章段落或平常說話中,出現「一語兩義」的用
    語。雙關用語和「象徵語言」的類似點,在於兩者都是建立在語言的歧義性和多義性
    ,亦即「引伸義」或「假借義」。「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說甲,骨子裡卻指乙,正
    是使用「雙關」的目的。

    雙關的作用有:(1)即物抒情,利用語音相似或相近,即用眼前所見的事物,來
    關顧到心裡想抒發的感情。(
    2)指物借意,利用詞語音、義條件,用眼前所見的事物
    ,來表達心中另外的意思。(
    3)指桑罵槐,用眼前的事物或話語,與過去的事物或話
    語巧妙地聯繫起來,以示諷刺或揶揄。
    4

    三、雙關的歷史源流

    《文心雕龍》〈諧讔〉說:「讔者,隱也;遯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5,「讔」,
    就是隱語,拿隱遁的言辭來掩遮意旨,運用詭譎的譬喻來遙扣主題。指出隱語的表現
    類型有兩種:一是不便直說,用隱語來代替,也就是打啞謎,這類隱語在文學上意義
    不大。一是借隱語來諷喻,發揮積極正面的功能,即所謂:「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
    曉惑。」,從遠大的角度來看,就國家社稷層面,可以振興邦國輔治朝政;就個人層
    面,可以端正個人品格,立身處世。換一個普遍的角度來看,也可以糾正過失開釋疑
    竇。劉勰又說:「隱語之用,被於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蓋意生於權
    譎,而事出於機急,與夫諧辭,可相表裡者也。」,指出「讔語」的產生是由於「權譎
    機急」,有些事件來得非常急迫,需要機智和權變來應付;或者事出意外需立即作出反
    應。並且將諧辭(反諷語)和讔語(雙關語),視為互為表裏相輔相成,兩者可以異曲
    同工,發揮相同的功能。劉勰總結〈諧讔〉說:「贊曰:古之嘲隱,振危釋憊。雖有絲
    麻,無棄菅蒯。會義適時,頗益諷誡,空戲滑稽,德音大壞。」,古人寫作嘲諷文章的
    用意,在於振救危難,解除困頓。正如同雖然有了精美高雅的絲麻,但是菅蒯仍有他
    的用途不可棄置。若能掌握住正題,適時加以發揮,應該有助於諷諫和勸誡的進行,
    若只是一味賣弄邀寵,則對於正式的文風,將是一種傷害。

    關於「雙關」,謝榛《四溟詩話》認為是:「指物借意」,清代李調元《雨村詩話》
    則稱此為「借字寓言」。所謂「指物借意」是指利用語詞在語音相同或近似的條件上,
    或一個語詞同時有雙重意義的基礎上,以字面的語詞或眼前所見的事物,來表達心中
    另外的意思,包括「語音雙關」和「語義雙關」。至於「借字寓意」,是指借用某字的
    字音所具有的諧音關連它字、字義兼涵它字義,來寄寓另一層意思。

    且看古代詩人詞家如何妙用「雙關」: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唐代、李商隱〈無題〉),表面上是指
    蠶絲和蠟淚,由於經過「擬人化」的催化作用,春蠶和蠟炬都具有人的性情,以致蠶
    絲關涉到「相思」,蠟淚也關涉到「眼淚」。詩人透過「相似聯想」:性質上具有「至死
    方休」的相似性,把原本互不相關的「春蠶」和「蠟燭」放在一起,不僅開拓出想像
    的空間,也強化了纏綿不已的情思。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無晴卻有晴。」(唐
    代、劉禹錫〈竹枝詞〉),此詩摹擬一位初戀少女的口吻,前一句先寫所見,春天的江
    面上楊柳青青水波如鏡,一派旖旎風光;次寫所聞,此時江面上傳來一個年輕小伙子
    熟悉的歌聲。後兩句用晴雨的「晴」暗示感情,維妙維肖地傳達出少女暗自責怪對方
    態度不夠明朗的心情。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唐代、杜甫〈古柏行〉),李白〈將進酒〉說「天生我材必有用」,詩人卻故意唱反調
    說「材大難為用」,「材大」既指「古柏」,又兼指「才大之人」,明裡替孔明叫屈,說
    孔明「才大之人」卻不盡其用,未能完成匡復漢室的志業;暗裡卻是在發牢騷,諷刺
    說朝廷不用他這個「才大之人」,這是「語義相關」。

    第二節、雙關的學理基礎

    一、雙關:一隻藏有小人的魔術盒

    美學大師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1863-1952)在其《美感》專書第四章「表現論」,關於「滑稽」一節中說:「一句雙關語(俏皮話;a pun)就等於一隻會蹦出妖怪來的盒子jack–in–the–box,毫無來由地跳進我們那心事重重的思緒裡。意外的打岔interruption之活潑性及其無濟於事,常使人感到愉快。」6。「雙關」的本質是一種表現在言語上的「機智」,而「滑稽」則是它的實際效用。

    所謂「語帶雙關」,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一個語音、一個語詞或一個句子,同時關聯兩種不同的事物,表達雙重含義,而又言在此,意在彼,也稱為『多義關連』。」7,亦即在文章段落或平常說話中,出現「一語兩義」的用語。雙關用語和「象徵語言」的類似點,在於兩者都是建立在語言的歧義性和多義性,亦即「引伸義」或「假借義」。這種修辭方法是一種「一箭雙鵰」、「一舉兩得」,或者「話裡有話」、「指桑罵槐」的表達方法,兼具有「暗示性」和「歧義性」。

    二、雙關:虛偽的機智

       韋理克René Wellek1903–1995與華倫(Austin Warren1899 – 1986)合著的《文學論》第十五章對於「雙關語」pun有如次的描述:「十九世紀,把『雙關語』列為『戲文』(play on words)、『最低級式的機智』;但這在十八世紀,愛狄生早已把它分類而列為『虛偽的機智』(false wit )了。不過,巴洛克的詩人與現代的詩人們卻很認真地當它是一種『觀念的複合』,一種『同字異議』或『同音異義語』,亦即一種『委婉的』含意。」8,桑塔耶那在《美感》(滑稽)一節裡則認為滑稽與怪誕是由惡所暗示出來的一種審美價值,其中滑稽的特點在引誘人們循著幻想的歧路去遊蕩,但是並非讓我們在固定的生活中去真正扮演它,滑稽的效果可以使人愉快但很少能使人有美感,因為花言巧語所做不到的,矛盾幻想的逗笑,以及過分的誇張,都會留下一種不舒服的印像,或一種可笑的餘味。而「雙關語」裡面天然地有一種低落無趣(Vulgar)的成份,為一種惹人生厭的低格調(Undertone)9

    筆者認為「滑稽」或「逗笑」並不必然是「雙關語」所產生的作用或效(笑)果,「雙關語」往往透露出某種「機智」,但其目的也並非僅止於以「文字遊戲」的方式表現「低級趣味」。筆者同意「雙關語」是一種「觀念的複合」,不必然含有「惡的暗示」,即使它是以「俏皮話」的外形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用語中或文學作品的書寫裡,「雙關語」可以傳達或表現某種「趣味」,由於它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這趣味是否低俗粗鄙,端視使用者的「動機是否純潔」:若它是為了幽默的效果,而不附帶有令人不舒服的印象。

    「這類辭格的成立,是以語音能夠關涉眼前和心裡的兩種事物為必要條件。重心在乎語音,在乎用作雙關的語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語音的等同或類似。」11,雙關的學理基礎語音方面建立在心理學上的「相似聯想」及語義學的「雙重指涉」。關於前者,大陸學者宗廷虎《修辭學與心理學》說:「雙關,說寫者在運用時,既要借助於巧妙的聯想,聽讀者也要通過聯想去體會作者的機智。」12,黃慶萱則說:「正和『譬喻』、『借代』、『映襯』一樣,雙關的原理,也正是將兩種通常屬於不同範疇的觀念,藉其中隱藏的類似之點,而加以出人意表的替換或聯繫。」13,至於後者,大陸學者成偉鈞說:「雙關表面意義的客觀基礎是某種事物或某種現象,它要求要有物可借;內含意義的理解基礎是客觀事物的內在邏輯的聯擊。「雙關」的修辭作用,就在於『表』及『裡』,從表體到本體產生聯想。」14

    「雙關」,像注視一件新奇的事物,或傾聽一種陌生的聲音,讀者驚奇錯愕地接受了作者機智的挑戰,足見雙關用語的迷人魅力。

    第三節、雙關的表意結構

    一、一體兩面

    「雙關的字面意義是明確的;內含的意義是暗蘊的。凡表明字面意義的叫表體;表明內含意義的叫本體。一般的說,運用雙關表達內含的意義,才是說寫者的真正目的。」15,雙關的字面意義,即為語義學上的「表層意義」(surface meaning;內含意義為「深層意義」(deep meaning)。字面意義從語音、語義方面提供讀者線索,使讀者從探求中得到「言在此,意在彼」的樂趣。

    二、雙關和類似辭格的區別

    1雙關和反諷

    相同點為(1)性質上都有「暗示性」,(2)詞語都具有雙重意義,(3)都具有嘲弄譏諷的功能。相異點為(1)雙關的基礎在表裡兩件事物的音與義的重合關係,反諷則建立在字面意(表層義)和言外真意的相反對立關係。(2)雙關的真意是隱藏在「字面」裡的,反諷的真意則是字義的「相反面」。

    2、雙關和借喻

    相同點是兩者都利用詞語的雙重意義,達到突出和強調本體事物的作用。相異點為(1)雙關要求表裡兩件事物具有音或義的重合關係;而借喻的本體和喻體,卻只須有形體或特徵的相似點,所以借喻可以轉為明喻。(2)雙關的表體和本體是同時出現的,所表達的兩重意思主要不是字面義,而是隱藏義;而借喻只出現喻體,且只突出喻體的字面義。

       3、雙關與婉曲

    都具有含蓄性,採取曲折含蓄的表達方式。相異點在於雙關是有意用一個詞語,另指一件事物,話意不在字面,而在隱含義,是一語二意;婉曲則是不直接說出某種意思,故意閃爍其辭,曲折地表達出所要說的內容。

    第四節、雙關的表現類型

    雙關用語的表現形態,多數學者大抵分為三類:字音(諧音)的雙關、詞義(語義)的雙關和表裡的雙關,或者自「詞義雙關」再分出「同字雙關」16或「音義雙關」17此外,筆者擬補充提出「題意的雙關」此一上層概念,即「某個主題同時相關到兩個不同的命題,一個是文字表面的所指,一個是文意內涵的影射,而這兩個命題間,存有性質(命意)上的共通性。」本文將隨後舉例說明。

    (一)、字音的雙關(字音的諧聲)

    「打壞木棲床,誰能坐相思?三更書石闕,憶子夜題碑。」(《樂府詩集》〈讀曲歌〉),「題碑」以同音引出「啼悲」,即為使用「同音字」的條件,造成雙重意義,使讀者產生「由表及裡」的聯想,此為「諧音雙關」。諧音雙關在樂府詩中已大量運用,諸如: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芙蓉」兼指「夫容」、「見蓮」字兼有「見憐」)、「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絲」字兼有「思」意)、「桐枝不結花,何由得梧子」(「梧子」兼指「吾子」)、「殺荷不斷藕,蓮心已復生。」(「蓮心」兼指「憐心」)。

    從創作者的角度觀察,「字音的雙關」是利用語詞的音同(同音異字)或音近(近音異字)的條件,構成雙重意義。從讀者的角度觀察,「字音的雙關」指的是在行文裡,某個語詞表面上是說甲這件事物,但該語詞的讀音與另一個語詞相同或相近,讀者經由「類似聯想」感覺到該語詞是在指涉與其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語詞所表示的乙這件事物,而這恰巧正吻合作者隱藏的主觀意圖。「這類辭格的成立是以語音能夠關涉眼前和心裡的兩種事物為必要條件,重心在乎語音,在乎用作雙關的語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語音的等同或類似。」18這段話說明字面上用作雙關的語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語音,兩者間的等同或類似,是創作者把眼前所見和心裡所想的兩種事物,拉近過來的主要關鍵,從心理學層面觀察,語音的等同或類似,正是引起讀者「相似聯想」的主要線索。

    古典詩詞裡,「語音雙關」最為常見,例如:「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馮夢龍〈山歌〉),「絲」和「思」有諧音關係,對素帕來說,是「絲」;對心事來說,是「思」。

    陳黎〈情婦〉19

    我的情婦是一把鬆弛的吉他

    琴匣裡藏著,光滑的胴體

    月亮都照不著

    偶爾拿她出來

    懷裡擁著,輕輕

    撫摸伊冷冷的頸背

    左手鎖弦,右手試音

    做著種種調琴的動作

    然後她就緊張成一具真正的

    六弦琴,緊緊張著

    一觸即發的姿色

       詩人首先將一把收藏的「吉他」暗喻地說成是自己的「情婦」,因為琴弦鬆弛需要
    調整。「調琴」與「調情」語音相近,是「諧音的雙關」,詩人抓住這個特點,巧妙地
    暗示出「調琴」時,詩中的那名女子(吉他)的情緒變化。

    談真〈裸體之櫻〉20

    裸體之櫻撐開雙手

    吐納虛空

    靜靜的夜

    地球心在跳

    星兒踡伏腳邊

    細雪飄來暖身

    地熱騰升成火焰

    子宮溫度愈來愈高

    新櫻即將探出頭來

       「子宮溫度愈來愈高/新櫻即將探出頭來」,這裡的「新櫻」,在前一句「子宮」的語境裡,兼有「新嬰」這層語意。足見「雙關」辭格的「雙層語意」是在一個模稜兩可的語境裡形成的,而形成這種語境的成因,無論是字音、詞義或表裡,在字面的表層義之外,都會提供另一條聯想的線索,讓讀者可以尋線找到另一個衍生義。
    劉正偉〈霧〉
    當霧漫延時,真相不會大白
    更多的霧,紛紛聚攏圍觀
    這團、那團和另一團
    都牽扯一塊,攪和
     
    何妨?停下來
    靜靜地,等霧散去
    你將見聞陽光與花香
     
    因為,當霧會漫延時
    所有人都容易霧解
    世界就更朦朧了
    在不知覺中,霧傷彼此
    這首〈霧〉的末段裡作者巧妙地將「霧」和「誤」這兩個字,透過語音雙關和飛白勾連在一起,於是出現「霧(誤)解」和「霧(誤)傷」這兩組創新的飛白語彙,而同時具有雙關的雙層語意。

       二:詞義的雙關(詞義的兼指)

       「一個詞在句中兼含二種意思的,叫作詞義雙關。」21,亦即利用華語語詞的多義
    性,造成對詞語的不同理解,把兩件事勾聯起來,表現特定內容。」
    22「樂府詩集
    中,每以『匹』「雙關布匹和匹偶,『關』雙關關門和關心,『道』雙關道路和道說,
    『苦』雙關苦味和苦情,『消』雙關消融和消瘦,『散』雙關
    藥散和離散,都屬於此類。」23,詩詞中偶亦有此種用法,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代杜牧〈贈別詩〉),其中「燭心」即雙關「人心」。又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杜牧〈歎花〉),「子滿枝」的字雙關「果子」和「子女」。如現代歌曲中有一首「路邊的野花不要採」,「野花」雙關到「外頭的女人」,也是「字義的雙關」。

    渡也〈手套與愛〉24

    桌上靜靜躺著一個黑體英文字

    Glove

    我用它來抵抗生的寒冷

    她放在桌上的那雙黑皮手套

    遮住了第一個字母

    正好讓愛完全流露出來

    Love

    沒有音標

    我們只能用沉默讀它

    她拿起桌上那雙手套

    讓愛隱藏

    靜靜戴在我寒冷的手上

    讓愛完全在手套裡隱藏
      
    英文中的手套(glove)以及愛(love)剛好差一個字(g),從這個靈感裡,作者構思出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在「g」字時顯時隱的交替裡,當g出現時就是手套(glove),隱藏了g則剩下愛字(love)。從兩者的互動過程,傳達愛的「時顯時隱」。這首詩是運用兩個英文字彼此之間在文字形式上的相似性及感情上的關聯性,相當具有巧思。

    「正好讓愛完全流露出來」,這裡「愛」的流露是「詞義雙關」的用法,兼含兩個意指,既是指具體的單字的love(愛)的出現,也是意義上的愛的展現。而接下來的發展是,當手套拿起之後,情節產生變化,桌上的單字又從love回到glove,而love 就好像被隱藏在glove之中。所以下一句說「讓愛隱藏」,這裡既是指單字love的隱藏,也是指愛不必說出來,讓這句「愛」的表白隱藏起來,不必直接表白,這又是「詞義兼指」:雙關裡的「詞義相關」。

    杜十三〈耳果〉25

    耳朵老了以後

    把積滿成垢的聲音掏光

    才清楚的聽到世界原來只是

    幾根鐵釘

    對著一塊棺木沉重敲擊

    空!/空!/空!/的--一句格言

       鐵釘敲擊棺木發出的「空!空!空!」聲音,在此字面上「空」是個擬聲詞,但是在前幾行語句所營造成的「老年」語境裡和末句「一句格言」的提示,讀者會從「老年頓悟」這個線索去聯想,「空」這個字的另一層語意,即「頓悟人生原是一場空」。

       三、表裡雙關(語義的暗示)

       「句義雙關是指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物。」26,「即利用音、形類同的條件,表面上同語,暗地裡卻另有別的含義。」27,如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敓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漢代、班婕妤〈怨歌行〉),作者正是用扇子象徵婦女,夏扇頗受寵愛,秋扇慘遭冷落形同棄婦、怨婦,秋扇在此雙關棄婦、怨婦。又如「綠簑衣紫羅袍誰是主?兩件兒都無濟。便作釣魚人,也在風波裡。則不如尋取個穩便處閒坐地。」(元代、馬致遠〈清江引〉),這首小令寫現實人生,以官場為吏和歸隱漁夫對比,無論處身何處,總不免「人在風波裡」,讀罷頗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喟。

    王鼎鈞〈年光不必倒流〉28

    你看槍膛多麼像子宮

    子彈大喊一聲

    從此沒有歸程

    槍膛多麼像子宮」,這是個頗具巧思的明喻,槍膛裡的「子彈」被射出來,就隱然兼有「嬰兒被生出來」的深層語意。字面上的表層意是「子彈」,裡層意是「嬰兒」,這是字詞義的「表裡雙關」,嬰兒一旦出生,就成為獨立的個體,也就「從此沒有歸程」,如同孩子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難得會回家來探望父母。

    簡政珍〈政客〉29

    你是一枚銅幣

    在手指間輾轉發亮

    因此你漸漸

    喪盡顏面   
    「雙關」的語詞,不必然帶有「諷刺性」,必須從語詞上下文的語
    境裡去推敲。這首短詩,從詩題「政客」和「銅幣」這個隱喻,以及「你漸漸/喪盡
    顏面
    」這個「喻解」去推敲,讀者會發現「銅幣」不僅具有多義性,諸如:「從政理念
    逐漸模糊,不再堅持理想和立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越來越不要臉」;而且語意深
    層還含蘊著對政客「喪盡顏面」的「非議」和「嘲諷」。

    余光中〈白玉苦瓜〉30

    似醒似轉,緩緩的柔光裡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再是澀苦……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踩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踩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猶帶著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

    不產於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白玉裡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詩」,詩中的「白玉苦瓜」實有兩層指涉,文字表面是敘詠「白玉苦瓜」這件珍貴的國寶級古玉器,言外之義則與「苦瓜」這個實物相關連,傳達它如何被雕刻成,然後歷經戰火及改朝換代的滄桑,這層「歷史的苦悶」,是屬於詞義的雙關。再者,「苦瓜」一語雙關「苦瓜自身的苦味」與「作者的苦情」,以傳達近代中國飽受戰火摧殘凌虐的遭遇,寓有深刻的家國憂思及透澈的歷史意識,這是句義的雙關。

    余光中,〈夸父〉31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的,奔回東方吧

    既然追不上了,就撞上

    這是一首「藉題發揮、意有所指」的「人物詩」,主角是傳說中,太古時代的傳奇人物「夸父」,故事藍本是「夸父追日」。作者顯然對「夸父」的冥頑不靈,執意追逐落日不以為然,這首詩頗有「顛覆」傳說的意味。詩的結尾,詩人以「西奔」和「東奔」這兩個雙關語,指涉一味地「西化」是徒勞的,回到「東方」,擁抱自己老袓宗的文化傳統才是出路,而且還調侃一下,說既然明知追不上歐美的文明腳步,那就「撞上去」,挺身對抗西方(歐美)的流行文化。字面上勸夸父不要再對落日窮追不捨,骨子裡則是暗示讀者,不要盲目追逐西方流行文化。

    (四)題意雙關

    陳千武〈隱花植物〉32

    每一次開花

    就被覆蓋在灌木葉下

    見不到陽光

    不跟灌木同類

    枝椏就長不出鬱悶之外

    沾不到雨露

    有人建議

    乾脆改名換姓

    混入草叢裡

    讓螢火蟲增添光榮

    不是一舉兩得嗎?

    有人,有人是那麼可憐的傢伙

    又說,憂愁的深夜

    一個人總有一顆

    在天上發亮的宿命星

    但是,生在陰涼地帶的花

    怎麼會有宿命星?

       「隱花植物」此一主題,即寓有兩個不同的命題:「隱花植物的本身屬性:不能開花」及「被壓迫的卑微的人們:不見天日」,這兩個命題,性質上有著「物理的共通性」和「命運的共通性」,足以引起讀者自然地聯想,而推理出隱藏在主題背後的詩人原意。

       在這首詩裡的「隱花植物」並不是「先天」就是隱花,它是長期被無情地覆蓋、打壓之後,才逐漸退化為「隱花」的狀態,從首段「每一次開花/就被覆蓋在灌木葉下/見不到陽光」的線索,即可推理得知。

    李魁賢〈留鳥〉33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不學候鳥

    追求自由的季節

    尋找適應的新生地

    寧願
    反哺軟弱的鄉土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斂翅成為失語症的留鳥

    放棄語言,也
    放棄海拔的記憶,也

    放棄隨風飄舉的訓練

    寧願反芻鄉土的軟弱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這首〈留鳥〉,不是一般的「詠(擬)物詩」,而只是借用「留鳥」的形象,來表現那些「不為飄泊無定的候鳥,寧為失去自由的留鳥」,這種擁抱土地的精神。作者李魁賢在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說出創作這首詩的動機:「留鳥和候鳥是相對的,候鳥隨季節遠征居所,留鳥認定了家,不管氣候再艱辛,都會定居不遷,「我用這兩種不同習性的鳥,對比形容那些為台灣鄉土文學打拚的作家朋友。他們(如王拓、楊青矗)不肯離開台灣,堅持為這塊土地付出,結果卻被關在監獄裡,為他們的母親台灣受苦受難
    34。這首詩的詩題,頗耐人尋味,因為題意本身就提供了「雙關」的語境和聯想的線索。



    【註解】

    (1)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香港:大光,1964,頁97、99。

    〈2〉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34。

    (3)黃麗貞著《實用修辭學》(增訂版),2004年,台北:國家,頁208。

    〈4〉陸稼祥、池太寧主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杭州:浙江教育,1991年,頁221

    〈5〉劉勰著《文心雕龍》,周振甫注,台北:里仁,1984年,頁275。

    (6)此處轉引自黄慶萱《修辭學》434頁,另請參見王濟昌譯《森塔亞納美學箋註》,

    台北:業強,1986年,220頁。

    (8)成偉鈞等三人主編(1991)《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頁563。

    (9)韋勒克、華倫著《文學論》,王夢鷗、許國衡翻譯,台北:志文,1985年,頁316。

    (10)王濟昌譯《森塔亞納美學箋註》,台北:業強,1986年,218頁。

    (11)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香港:大光,1964年,頁101。

    (12)轉引自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4。

    (13)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34。

    (14)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4。

    (15)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3。

    (16)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4。

    (17)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1992年,頁268。

    (18)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香港:大光,1964年,頁101。

    (19收錄陳黎著,錄自《陳黎詩選》,台北:九歌,2001年,頁18–19。

    20錄自談真著《出走的眼睛》,台北:文史哲,2003年,頁21。

    (21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39。

    (22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4

    (23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40。

    (24)錄自洛夫、沈志方主編《創世紀四十年詩選》,台北:創世紀詩刊社,1994年,
    頁217。

    (25)錄自《嘆息筆記》,台北:時報文化,1990年,頁148-149。

    (26)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44。

    (27)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565。

    (28)錄自張默編《小詩,床頭書》,台北:爾雅,2007年,頁240。

    (29)錄自張默編《小詩,床頭書》,台北:爾雅,2007年,頁224。

    (30)錄自《白玉瓜苦》,台北,大地,1981年,頁147–150

    (31)錄自余光中著《余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台北:洪範,1981年,頁
    10-11。

    (32)錄自鄭烱明編《混聲合唱》,高雄:春暉,1992年,頁95。

    (33)錄自鄭烱明編《混聲合唱》,高雄:春暉,1992年,頁364。

    (34)參見自由時報副刊〈星期人物:詩人李魁賢 欽佩留鳥〉,2005年11月21日。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