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之前,我這個台北人是帶著臆測來上海的。媒體的報導、他人實際經驗的轉述,在國外與與大陸人短暫接觸時的個人經驗,都是我用來臆測即將開啟的、全然陌生的上海生活。
一家投入到一個新環境,臆測,對我而言,與打包行李、安排住處等等一樣,都是為新生活作好準備的一部分,因為在還未能親自體驗上海的食衣住行,然後依實際經驗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模式之前,臆測中的上海,提供了雖模糊卻也能模擬的未來生活輪廓。
雖說是帶著臆測展開了在上海的初期生活,但我也不以臆測、亦不以隨著臆測而生的戒心,去預期與上海人、事、物的每一次接觸,而是在以親身的體驗來驗證跨海而來的臆測的同時,一步步的建立起自己與這新城市裡的人、事、物的互動之道。
即使不時在格文上寫下於上海生活時所遇之『不文明』,在以紀錄生活、舒發心情為撰文出發點之餘,為免被讀者解讀引生成『不必然存在的通象』,詳實描述經過、依理陳述己見、避免情緒性字眼,都是我在撰文時的自我要求。
讀我格文所談及之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隨處便溺、插隊、不保持身體距離,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衝突等等後,若心生『我雖遇過,但仍不會鄙視大陸人』類似回應的讀者,我想說的是:『我從不會自以為道德優秀而須容忍此類行為。』。因為我覺無論成長、生活環境如何,每一個人都須為自己所呈現出的行為負責,而以此角度來看待一個人的言行,才能較『情』來得接近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而對於讀我格文後習於在回應中言及『臺灣過去/現在與我文中提及之上海之文明現況也存在大同小異情況』的格友,我想說的是:『我僅紀錄上海生活而已,經濟、政治及至國際地位上誰崛起誰不崛起,一概非我撰文時想提及的。即便,因我格文而引生格友擔憂臺灣未來前途之顧慮,我想,大陸並非能激勵臺灣、甚以之為某層面上之借鏡的唯一對象,畢竟,世界那麼大,何須凡提及大陸(臺灣)種種,必言及臺灣(大陸)?』。
『我』,這個一年待在上海至少有三百四十天的台北人,自踏入大陸的第一天起,即不憑臆測醜化未見過的大陸民眾,但也不自以為道德優秀而須容忍,同時,亦不以民族情結來模糊道德、文明標準;而前述所提及的對象雖為『大陸人』,但於我在其它國家生活時,亦是依此於當地生活的。
若有格友問,為何『我』不以『臺灣人』,而是以『台北人』為題,我想說的是:
『我,從實際的網路經驗中了解到,自詡為公平秤的網友不少,基於臆測,為免被人在<臺灣是國家,上海是城市,不對等!>上作文章,故有此安排,絶非是以天龍人自居啊...』。
- 18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3/06/23 15:48有困擾,就刪了吧!
近日收到朋友寄來電郵題目:美國移民都害怕中國人。 不過,我要做一個公平的補充,有這種情形的不只中國移民,只是中國移民的數量大,發生的概率高,所以就明顯了。 寫的很寫實和幽默。也許您已看過,貼一小段:(個人認為, 還是政府不夠好, 否則幹嘛花大筆錢移民?)
一位苦大仇深的菲律賓移民說:崔哥,我省吃儉用,
好不容易攢夠了錢要買房子,結果中國人一來, 把美國房價炒上去了。他們一買買兩套還嫌便宜, 我還得再幹十五年才能重溫我的美國夢。我招誰了我, 這就是你們中國人常說的「坑爹」 對吧。 。。。。。。。第二,到美國生孩子。既拿國籍,又吃救濟,還可以全家移民。這條道本來是墨西哥人踩出來的,每年成千上萬的孕婦就指著這個機會呢。得,中國人來了。先是在豪華住宅區買下三層高的公寓樓,讓老墨一頓裝修,隔出一百多個套間,每個套間裡住一個高價來美的中國孕婦。
等到某一天太陽出來了,本縣城的美國人突然發現,大街上徜徉著上百名挺著大肚子的中國孕婦, 不少人腦門上蒙著白手巾,看上去既像賓拉登那邊的人, 又像敵後武工隊。一到開飯的時候,「月子樓」飄出折磨人的香味; 一到深夜,幾百個嬰兒的哭聲聽起來像中國大喇叭裡的廣播體操。 美國人民憤怒了,紛紛舉報給移民局,衛生局、防火局、稅務局, 經過一通嚴打整頓,月子樓查封。今天,孕婦們即便有了來美簽證, 在口岸也可能被拒絕入關。中國人把「生孩子」這條路也堵上了。
這文章我很早前就看過了,但其實有太多類似文章的作者及動機不可考,我就看看而已囉.
要如何profiling現在的中國人,我想....真要先了解,他們的mindset與在海外出生成長受教育的Chinese,是不同的.
不能正經 於 2013/06/23 17:02回覆 - 17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3/06/21 15:11又來冒昧發言了, 見諒。
這種推諉的文化自然是非常不光榮且落後的,尤其當一個國家經濟提升時,應該相對要反射到個人的生活態度上。依稀記得在上海一個高級的餐廳衛生間內貼了這句話:往前一小步,是文明的一大步。
一個國家的文明是必須靠大部分的人來彰顯。中國人那麼多,制度不健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把落後的素質和文化帶到國外,更是令人側目。在這方面,台灣人已有了長足的進步, 尤其北部一直是遙遙領先的。說到此,令我想起台灣的流浪狗, 真是落後而可恥。大陸,就更別提了,狗還輪不上。
中國的堀起,全世界我想只是當作是它的經濟成長於國際上的表現,以及近年來相對於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經濟成長之快速,於消費力及硬體建設上所讓人感到驚艷的部分.
但真要成為一個被國際社會認可的"大國",我想,中國於國際社會裡那百來個國家中的每一個人心中,要能有一個讓人感到具信賴感的素質存在才行。說穿了,就是你這國家,在國際上能讓人感到有信心(在最簡單的食衣住行方面)的程度,在哪?
我覺得,世界上的"中國人"不要因被稱為或自認是"中國人"而鄉愿而於"公民素養"上有所"和諧",某天若兩岸合而為一,在國際上的地位,尤其是形象,也不會有所提升的,畢竟,一個團體的對外形象,在大多數時,還是來自於團體外的個人與團體內的個人的個別接觸的.
在日本,兩次,見到大陸團,時值夏日,在超商外吃著冰的二十多人的團裡,有五、六位相互提醒及告誡其他團員:"不要邊走邊吃啊,在這不好的啊~"
意思是? 能多不守法就多不守法?! 就算法不管,於公民素養上,視各國標準不同而"自行差異化"?!
還是簡單說,若無外力要求,自省、自制、自律,都不必?!
至少有十次了,在我家外馬路上看到同一位盲人,在行人綠灯時過馬路,但沒有汽機車讓他,甚至,有次一台車還強行從他與人行道間的車隙通過,盲人的手障還碰觸到了車身,但車仍沒停下,可以想見,兩造有多近.
現在的中國,除了提供國際上各國工作/商業機會,它的價值?
不能正經 於 2013/06/21 18:42回覆 - 16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3/06/21 07:43人民的素質,國家,文化負最大責任
人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 大不同的是國家的制度, 文化,環境 和個人的教養。 其中文化的影響為更大。加州Berkely的 downtown,尿騷味處處可聞。那日赫然看到這卡對著角落便溺起來,和在上海所見無異。
但我認為人應該往高處爬,水只往地處流。中國大陸是在努力的爬升,尤其大都市。但走到閘北火車站,入夜後睡一地的外鄉人,代表的意義上是人往高處爬。
是的.
但文化,也常成為以推拖鄉愿推委來取代積極自省提昇的藉口.
就以公共道德來說,維持達到讓一個團體中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水準,須團體中的大多數"個人"積極的約束自我、壓縮自利的動機,以製造出/或預留出,足供團體中的其他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有形/無形空間.
在上海,聽過很多次,大陸人(不知是否都是上海人)說,你們臺灣人太客氣了,有點作做,太拐彎抹角了. 於是我問,有沒有去過日本? 若說有,我再問:那你去日本有沒有覺得比在中國玩來得舒服? 接下來,自然不用再強調客氣不客氣,是否禮太多了.
往高處爬,是的,但仍是往追求經濟的成份大.
我不覺中國沒有在提升"文明水準",但中國這塊土地上長大的人,他們的思維與在中國之外成長的是不同的,套句發文被刪的中國網友的話,他們很多對於提升文明水準的必要的努力方面,"被和諧掉了".
不能正經 於 2013/06/21 08:27回覆 - 15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3/06/10 02:28會心
昨晚在思考,身處在溫哥華的我們,
因為同文同種所受到的一視同不仁對待,
該如何調整心態勒?
日本人與韓國人的感受又是如何?
文明與自尊,有區別啊,所以我知道你介意的是什麼。
- 14樓. taiwanmickey2013/06/09 16:07文明城市
需要有人帶頭做起 批評不論正面或負面 只要是可以促進城市文明 没有什麼不可以的上海要迎向世界 自然應該要打開胸襟
您就別太在意 一些"保守派"的言論了!!
有時,"保守"只是"鄉愿"或"別有用心"的禮貌性統稱. 不能正經 於 2013/06/11 07:20回覆 - 13樓. OldMan - 風景線2013/06/09 00:26好文
讓我(讀者)自省,也保持多客觀點。有時"讀者"的回應,明的暗的就說你這作者別有用心,我說這些讀者真要自問,究竟是帶著什麼心眼來看文的? 不能正經 於 2013/06/11 07:22回覆 - 12樓.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13/06/08 14:48客人 客觀
客人觀點
上海人 vs. 住在上海的外鄉人
偶而到上海的遊人
閱讀文章的外國人
不一樣
- 11樓. Steiff Bear2013/06/08 14:22關於⋯
插隊和不保持身體距離,幾個國家人民文化也是如此。九零年代末在紐約MOMA排隊眼見許多西裝筆挺的人大搖大擺直接越過隊伍人群,巴黎人視逃票不守規則為喝水一般正常,高度注重人權的挪威人對路上電車地鐵上擋住自己直行的人以身體或物件撞開視為正常,倫敦地鐵上生活緊繃過久的辦公室人為小小的推擠而大打出手,義大利人普遍的不守規則⋯等等,不勝枚舉。
- 10樓. 東村James2013/06/08 11:22時間
到了什麼地方﹐就去習慣什麼地方﹐這樣日子就好過了。
我覺得時間久了﹐他鄉終究要變故鄉的。
- 9樓. 賈爸2013/06/08 10:13印象裡
"你" 對上海隨地吐痰,隨地便溺等問題其實著墨不多
但是對 "保持身體距離",似乎很在意 .... 我看,
"你" .. 就,就放輕鬆,隨和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