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英雄出少年
2025/09/02 10:50
瀏覽220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英雄出少年的中共女間諜張露萍

張露萍,原名余薇娜、余家英,學名余碩卿,化名黎琳、余慧琳。張露萍

是她為冒充軍統電台軍官張蔚林的妹妹,潛入軍統內部所使用的

最後一個化名。

1921年出生於北京,1927年回到老家四川崇慶縣(現今崇州市),1931

在成都念小學。

東北三省失守,平、津淪陷,「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

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成都也不例外。1935年,張露萍以余碩卿的名字

考入成都建國中學,隨即認識了同窗好友車崇英的父親——時任中共川西特委

軍事委員車耀先。在車耀先的影響和鼓勵下,張露萍思想覺悟轉向共產黨,

經常與同學一起到校外參加救亡活動,在街頭演唱《五月的鮮花》《流亡三部曲》

等救亡歌曲。初二時,張露萍轉入成都蜀華中學讀書。1937年,她加入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繼續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經過抗日救亡宣傳等革命活動的錘鍊,張露萍愈加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

獻身的信念,她將自己的一張照片剪成五角星的形狀,並在照片背後寫下詩句:

前程,似天上的雲霞;

生活,像海裡的浪花。

卿:莫愁徊,趁這黃金時代,

努力探索革命真理,

放射出青春的燦爛光華!

1937年11月,在成都「抗敵後援會」的幫助和車耀先的推薦下,

張露萍等十名青年學生秘密離開成都,奔赴延安。經過十多天的跋涉,

她們到達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工作人員問張露萍:

「你為什麼要去延安?那裡艱苦,吃小米你行嗎?」張露萍毫不猶豫地答道:

「延安是抗日的中心,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我到延安是為追求真理。」

「我連死都不怕,還怕苦嗎?」

張露萍於1938年2月3日抵達延安,被分配在陝北公學第14隊學習。

初到延安,張露萍接觸到一個與成都完全不一樣的環境,剛剛17歲的

她對這所亦學亦兵、亦文亦武的學校印象極佳。在給親友的信件中,

她談到了自己在延安的收穫與成長:

「延安是革命的大熔爐……毛主席給我們上課。大殿,是我們的課堂;

膝蓋,是最方便的寫字檯。」

「除了學習,還參加勞動。對勞動最初不習慣,現在也能背八十斤,走幾十里山路了!」

當時陝北公學學員的制服是從八路軍那裡留下來的一部分國民政府發放的

舊軍裝,樣式、顏色都比較單一,但陝公的女生們都不愛紅裝愛武裝,

張露萍也是如此,她特意給家裡寄了一張自己的軍裝照:照片上的她

身著灰布軍裝,頭戴紅五星八角帽,腰扎皮帶,腳穿草鞋。多年以後,

張露萍的弟弟仍然記得姐姐「女八路」一般的颯爽英姿。

在延安,除了日常學習、勞動,張露萍發揮自己唱歌、演劇、指揮等特長,

經常參加各種革命文藝演出。那時,抗戰歌曲《幹一場》在延安的各所學校中

最為流行,每次集會前各學校拉歌,都要請張露萍來指揮演唱這首歌曲。

她站在隊伍前列,雙臂激情地揮舞,上千人隨著她的手勢高歌:

河裡水,黃又黃,東洋鬼子太猖狂。

昨天燒了王家寨喲,今天又燒張家莊。

逼著那青年當炮灰,逼著那老年運軍糧。

炮火打死丟山崗喲,運糧累死丟路旁。

這樣活著有啥用啊,拿起刀槍幹一場 !

雄渾激越的歌聲,響徹黃河之濱。這以後,大家都親切地稱她

「幹一場」。葉劍英在回憶張露萍情況的時候,還依然記得:

「我想得起,張露萍同志外號叫『幹一場』!」

在軍統機關建立「紅色電台」

1938年5月,張露萍以優異的成績從陝北公學畢業,進入抗日軍政大學

繼續學習。公學和抗大的教育使張露萍迅速成長為一名堅定的

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同年10月,張露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由於張露萍的親屬中有國民黨一方的高級軍官,在川渝地區有一定基礎,

中共中央組織部決定派她前往重慶工作。1939年深秋,張露萍告別了延安,

踏上了新的征程。到達重慶後,張露萍進入中共中央南方局軍事組,

歸葉劍英直接領導,曾希聖和雷英夫是工作聯繫人。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中共地下戰線鬥爭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支持。

彼時,南方局在國民黨軍統局電訊處發展了張蔚林等幾名秘密黨員,

於是張露萍被安排與張蔚林兄妹相稱,以軍統職員「家屬」的身份,

擔任中共地下特支書記,領導秘密鬥爭。也是從這時起,

18歲的她正式改名「張露萍」。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張露萍不時出入軍統局電訊處,軍統局會客室的

登記簿上記錄著:張露萍,寓重慶張家花園四十號,探訪哥哥、四處報務員張蔚林。

在打入軍統機關內部的那段日子裡,她的身影穿梭於中共南方局秘密

聯絡機關和軍統局之間,和張蔚林、馮傳慶等中共地下黨員組成秘密小組,

在國民黨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機關裡,構建了一個中共的「紅色電台」,

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截獲了許多重要甚至絕密的情報,

並將之傳遞到南方局、延安。在危急時刻,中共南方局多次根據他們提供的情報,

及時捕獲國民黨特務潛伏小組,安全轉移重慶地下黨機關和工作人員,

避免了組織的重大損失。

穿著旗袍的張露萍

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

1940年3月,張蔚林身份暴露被捕,秘密小組隨之暴露,張露萍也被國民黨

軍統局用計逮捕。身陷囹圄的張露萍並未慌亂,她利用看守所長的弱點,以大洋

五十元為賄賂要求他將一張暗語寫就的紙條送到中共地下組織駐地,看守所長

不明真相便接受了要求。中共地下組織得到張露萍的消息後迅速部署轉移,

化解了一場危機。

然而軍統局的行動並沒有停止,為了徹底剷除張露萍的背後組織,戴笠假意釋放

張露萍並暗中監視,計劃誘使中共地下組織進入陷阱。從事地下鬥爭經驗豐富

的張露萍對無來由的「釋放」心生警惕,她從容不迫地路過「周公館」,

暗示南方局的同志情況有變。南方局得到消息後立即採取應對措施,

中共地下組織又一次轉危為安。

國民黨軍統局只得令人再次抓捕了張露萍,軟硬兼施進行審訊,但她始終堅不吐實。

1941年春,張露萍及六名戰友,被轉押至「息烽集中營」監禁。

在獄中,被關押的戰士們組織起臨時地下黨支部,保存實力,以待日後的鬥爭。

張露萍積極參與勞動,並不斷寫詩作文,發表在獄中刊物上,向獄友們宣傳

革命思想。她還和許多革命同志結下了深厚友誼:家喻戶曉的「小蘿蔔頭」

宋振中是張露萍的小獄友,她教宋振中識字,給他講故事,成為他親愛的「張阿姨」。

一同被捕的獄友趙力耕因長期戴死鐐關在陰冷的重禁閉室,幾乎癱瘓,

她想方設法賣掉自己的戒指為他買來藥品。同室難友徐寶芝獄中生下女嬰,

身體虛弱,張露萍便幫忙照顧孩子,還設法買了隻母雞餵養,

將雞蛋留給小朋友補充營養。

1945年7月14日,張露萍與張蔚林、馮傳慶、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錫珍

7人被押上刑車,一路高唱《國際歌》,直到被槍殺前,他們還在用力高呼: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張露萍身中六彈,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張露萍等七烈士就義的事跡一度被歷史掩埋,她甚至被冠以「叛徒」「特務」等

莫須有的罪名,「軍統電台案」成為真相不明的疑案。但中共南方局的葉劍英、

曾希聖、雷英夫,以及曾在國民黨軍統局工作的沈醉等人始終牽掛著為他們平反。

1983年,經過反覆調查,疑案終於真相大白,張露萍等七位烈士的英名終於得以昭雪。

在國共內戰中,隱蔽戰線作為第二條戰線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張露萍,這位

陝北公學的優秀學員,雖然沒能和其他學員一起相會於抗戰前線,但她在隱秘戰線上

始終秉持著陝公的精神,堅守著對革命的信仰。多年後,葉劍英感慨說道:

「張露萍的事跡是南方局歷史的一部分,要歌頌她,學習她,她是我黨的好女兒。」

回看張露萍紀念碑上鐫刻的碑文,她的事跡和精神鮮活再現:

少年赴陝,獻身革命。

受命返渝,虎穴棲身。

智鬥頑敵,戴笠震驚。

獄中再戰,威懾敵營。

一代英烈,肝膽照人。

立石為證,長誌艱辛。

打進軍統電台組建「特支」

1939年8月,國民黨軍統電台軍官張蔚林突然出現在重慶曾家岩50號的周公館,

請求加入共產黨。葉劍英、曾希聖等經過多方考察後認為他可信,介紹他和

軍統電訊處報務主任馮傳慶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指示二人組成情報小組

繼續潛伏。為保證安全,南方局軍事組禁止張蔚林、馮傳慶直接到曾家岩來。

但是在電台截獲的情報又必須有人及時傳遞出去,情報小組急需一位能在

中間統籌、傳送情報的成員。正當葉劍英、曾希聖等為此苦惱時,

張露萍的出現令他們眼前一亮。

張露萍,原名余家英、學名余碩卿,先後使用過化名余薇娜、

余慧琳、黎琳,張露萍是她潛入軍統內部所使用的最後一個化名。

1939年10月,延安派她到重慶做川軍的統戰工作,葉劍英、

曾希聖等認為她身上那種城市富家小姐的氣質對於從事隱蔽工作

很有幫助,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改派她潛伏在國民黨軍統局的

電訊總台附近,擔任軍統電台情報小組單線聯繫的負責人。

潛伏是個長期且充滿危險的任務,余家英將當時的化名黎琳改為張露萍,

扮作張蔚林的妹妹,並以照顧哥哥為由進出軍統電台的宿舍。

張露萍在傳遞情報的同時,還在葉劍英的指示下與張蔚林、馮傳慶三人

在軍統電台內部成立了「中共軍統電台特別支部委員會」,由張露萍

擔任支部書記,領導小組的工作。

屢建奇功

挫敗戴笠精心策劃的計謀

在三個人的努力下,特別支部在軍統電台裡陸續發展了楊洸、趙力耕、王錫珍、

陳國柱、安文元等加入共產黨,特支擴大到7人,分布在機房、報務、解碼室

等不同崗位上,儼然將軍統電台變成情報小組站點。張露萍又陸續在電台附近

的縫紉店、雜貨店和鞋匠鋪成功建立了情報傳輸站。

1939年12月,楊洸奉命發出一封電報,電報是經過加密由戴笠發給胡宗南的。

楊洸猜想電報背後可能有重要消息,便叫來馮傳慶假裝諮詢工作上的問題,

將抄好的電文悄悄遞給馮傳慶。馮傳慶是破譯電報的行家,但這次的密電顯然

作了特殊加密處理,隨後趕來的張蔚林和張露萍也一起研究密電內容,

但都無法破解。正當一籌莫展之際,馮傳慶靈光一閃:這可能是戴笠和胡宗南

約定的密電碼。三人找來戴笠給胡宗南的密電碼本,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有規律的增減,

經過多次嘗試,終於破譯了密碼內容。原來,戴笠要秘密派遣電台特務小組到

陝甘寧邊區,希望胡宗南能協助。張露萍及時將情報經中轉站送到了周公館。

幾天後,特務剛滲透進邊區一帶,就被安保人員抓獲,戴笠精心策劃的潛伏計畫

未及實施便以失敗告終。

不久,中共設在天官府街14號的地下聯絡站將要召開一次會議,特務發現後

制定了抓捕計劃。情報人員獲悉後及時把消息傳給張露萍,因為時間緊迫,

她冒著暴露的危險來到天官府街的南方軍士組,送去一張寫著「有險情,速轉移」

的字條,讓國民黨特務撲了個空。

特支在成立的半年時間裡,向共方陸續提供了軍統重慶電訊總台的

密碼、波長、呼號、圖表、軍統在全國各地秘密電台的分布情況等重要情報。

他們甚至還在工作間隙利用軍統電台發送情報給延安。然而,短時間內接連

幾次的秘密任務尚未開展就被破壞,令戴笠因此提高警惕,他暗中成立稽查小組

進行內部清查,情報小組成員的危險也隨之增大。

40年後特工身份終被確認

特支只成立了半年時間就暴露,厲華分析,歸結起來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特支的成員

缺乏訓練,都不是專業的情報人員,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缺乏應對經驗;二是特支隊伍

發展得太快,特支發展成員時過於追求數量而忽略了隊伍人員素質的建設。

特支小組七個人先是被囚禁在白公館監獄中,1941年3月,被秘密押解到

貴州的息烽監獄。由於國民黨是以「軍統違紀分子」的名義將他們抓捕入獄,

息烽集中營的獄友都認為這批人是「軍統分子」。事實上,張露萍連丈夫李清

都隱瞞了。李清回憶張露萍時曾說:「在延安告別時也不知道她是要去執行

特殊任務,她就說是去四川做統戰工作。沒想到那一次之後竟是永別。」

1945年7月14日,戴笠下令秘密處決張露萍等人,七位成員被押送到離

息烽縣城3公里的快活嶺秘密殺害,張露萍犧牲時年僅24歲。中共建政後,

由於各種原因,張露萍領導軍統電台特支的事一直不為人所知,在犧牲後

近40年的歲月中,甚至背負著「叛徒」的罵名。

1981年12月,中央組織部向四川省省委組織部下達了「查清中美合作所監獄遇難者問題」

的指示。四川省省委組織部通過實地走訪、查閱大量留存檔案,基本查清了

張露萍從延安被派回重慶的事實,他們七人被捕的原因以及在獄中的表現。

1983年,「軍統電台疑案」的複查材料送到葉劍英手裡時,已經86歲的他

沉痛地為這個特別支部作出證明:「我想得起,張露萍同志的外號叫

『幹一場』,這些人是我在重慶時單線領導過的。」

這些英勇特工的身份終於得到確認。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歷史
上一則: 意外事故暴露紅色電台小組
下一則: 潛伏在戴笠身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