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身與二腳羊》
在太宰府天滿宮的園子裡有一座「庖丁塚」,是為大廚師們消災解業祈福而設的,意義深遠,令人生敬。
站在「庖丁塚」前面,馬 亞就想起《莊子》裡那個揮刀宰牛,神乎其技,躊躇滿志的庖丁。
在旅途中,常有機會嚐到新奇的食物,馬 亞總會用心品嚐,用舌尖記憶味道。但「馬刺身與二腳羊」卻是馬 亞死都不肯吃的東西。
「馬刺身」,是熊本地方的名產,就是生吃馬肉。
在台灣的市場裡沒看過賣「馬肉」的,所以未曾嚐過這滋味,何況是「生吃」,更要有勇氣,對馬 亞而言這是一種挑戰。
尤其才在「草千里」的碎石路上,輕撫了微風中的雄馬‥‥怎能想像這些好馬會變成砧板上的「馬刺身」?
鮮美的「馬刺身」當前,竟有人無力舉箸,嗜吃的日本人一定會替人惋惜,但日本人若是看見咱們的「二腳羊」,不知是否有膽子敢下箸?
南台灣的高雄市,有一座「易牙廟」供奉的是中國的食神「易牙」,每年
「易牙」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寵臣,擅於烹調,他的廚藝精湛,有口皆碑,連孟子都稱「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他又會逢迎上意,確實奉行「抓住君王的心,得先抓住君王的胃」。
相傳他為了討好桓公不惜將新生的兒子蒸熟給桓公吃,這道菜雖有名,但吃過的人一定不多。
齊桓公吃過易牙兒子的肉,晉文公吃過大臣介之推的腿肉,岳飛高歌「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們或許能分辨「男人的肉」和「小孩的肉」口感是不同的。
在非吃人肉不可的境遇裡吃了人肉,這種事在史書中常見,也可在白居易的《輕肥》詩裡找到佐證,朱紱紫綬的官員們大吃水陸八珍時,江南苦旱衢州百姓卻慘到「人食人」的境地。
史書中「吃人肉」的事往往發生在天災人禍之後,當事人或許有堪憐處,非我輩所能置喙,若是如書中所記有關「菜人」一事,就會令人毛髮豎立,翻身作嘔了!
「菜人」就是在市場待價而沽的活人,「人肉之價 賤於犬豚」,據聞人肉中「以小兒為上,婦女次之,男子又次之」。
女人的肉比羊肉鮮美,因而稱為「二腳羊」。
「吃人肉」最叫人難忘的場景就在《西遊記》的盤絲洞裡,妖精們都知道吃了「唐僧」的肉,可以延壽長生,所以千方百計要把這修行十世的男子,放進蒸籠裡蒸熟了來吃。
在水泉邊洗澡的七個蜘蛛精,被孫悟空和豬八戒一攪和,想吃肉而又吃不到的情節是「男人想吃女人,女人想吃男人」最有趣的描述了!
饕客們!你有沒有膽子吃「馬刺身與二腳羊」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老黃貓2006/10/25 08:37雖然
Hi 馬亞
雖然老貓也覺得馬肉粉恐怖
不過讀完這篇文章
老貓覺得
這篇文章比馬肉恐怖
好可怕喔!
要快樂喔! - 5樓. 馬亞2006/10/22 23:15君子遠廚庖
不管是「二腳郎」還是「三聲鼠」‥‥眼不見心不驚
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君子遠廚庖嘛。
- 4樓. OZ & SUSAN2006/10/17 11:24曾經在熊本住民宿時見識過
曾經在熊本住民宿時見識過,SUSAN與我加上小女WYNNE,日本話通通聽沒有,晚餐菜單上有個"櫻刺身",我們以為是生魚片,結果端上桌是一皿赭紅色的生肉,怎麼看都不像是魚,民宿主人夫婦做馬嘶狀,做馳騁狀,比手畫腳了半天,我們全家才相信那是生馬肉,雖然很傷主人夫婦的心,我們還是不敢動箸,認命的吃了一頓陽春定食。
- 3樓. KayeTzeng2006/10/17 10:50
- 2樓. 舊金山金芭莉2006/10/17 06:52試了
試了馬肉一小塊,很嫩並沒有腥味...但是心理因素一直想做噁...
活在當下,精采生活 - 1樓. Bostonian2006/10/17 01:44萬聖節提前來了.....恐怖啊!
1. 易牙在今日也還得叫「易牙」, 因為如此駭人聽聞的行為, 肯定人人喊打, 打得滿地找牙...
2. 「二腳羊」? 豬八戒的吃法或許還能令人接受, 但是遇到 「二腳狼」 那就只能被生吞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