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英行程中,約克、切斯特、康威、倫敦都有舊城牆,除了康威,城牆均低矮單薄,感覺聊備一格像鄰家豪宅的圍牆,不如以前在西班牙托雷多、阿維拉所見厚實高大,原因大概受限於當地石材,且史上內部衝突為主,大多是英格蘭在欺負蘇格蘭或威爾斯,推想最主要的應該是建城歷史較早,羅馬時代的約克、切斯特的人口不及萬人,故城鎮城牆的規模自然不大。
位於威爾斯的康威城牆與城堡是較晚十三世紀英王愛德華一世時所造,整體高大完整,顯然目的在防備叛亂。約克、切斯特與倫敦,三者均始建於羅馬統治時期,前二者約西元七十年建成,倫敦市牆規模稍大則完成於西元二世紀。現存的城牆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羅馬時期奠基、中世紀增建、近代修補,由於牆體單薄,約克、切斯特尚能保存下來相當不易,倫敦則多災多難,城市擴張被拆,大火焚燒,二戰轟炸,城牆簡直是肝腸寸斷。
康威、約克、切斯特牆體比較完整,均可爬上城牆參觀,後兩者牆高約僅二層樓,估計任何宵小都能輕易越過。倫敦市牆是行程最後一天早上去London Wall道路附近參觀的,牆體離落散佈在現代建築物的綠地當中,有夠滄桑,不過雖然殘破仍吐露了它的前世今生,是城市歷史的見證。另一段可觀的牆體在倫敦塔北側,稍遠沒去,不巧的是,也在附近的倫敦市博物館已關閉,預定2026在史密斯菲爾德重新開館,所以就逛到舊市政廳廣場,之後因上廁所進了美術館,館員介紹說地下層有羅馬圓形劇場遺跡,哈,額外的參觀收穫。
地下的羅馬遺跡的維護設計很現代,解說清楚,其在廣場地面上則有半圈黑色線條標示出圓形劇場的範圍。此外,倫敦的羅馬遺跡尚有:比林斯蓋特羅馬房屋與浴場及密特拉神廟。
*請點擊參閱舊作《城牆今昔》。
康威城牆體量大,長腿愛德華併吞威爾斯後為了威攝及防範反叛。
約克城牆,原是羅馬的軍事重鎮,牆體低矮單薄不會輕功的也能跳過去。
切斯特的城牆,建造年代、規模與約克差不多,牆門附近有圓形劇場遺跡。
切斯特城牆的河道邊,這一排七間的連棟民房令人非常佩服,應該屬於古城區的保護範圍,卻不若市區街上那些妝點華麗的商家有利可圖,純真且安靜地當綠葉守住寂寞。
倫敦古城牆的解說牌,城牆範圍及三個歷史增修階段~羅馬時期、中世紀、愛德華四世,目前的路面約是牆高的一半。下列三張,市牆遺跡夾雜在現代建築之間,參觀時像在尋寶。
市政廳美術館地下的羅馬圓形劇場,有早期民房的木結構遺跡。
同上,圓形劇場的基石,用燈光顯示劇場摸樣。
- 2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5/09/17 20:47願您週三☆喜悅安康愉快 ^_^
- 1樓. 阿丙0.62025/09/15 16:48
謝謝米若絲格主分享
【牆】的前世今生
那裡沒有了牆,那裡就能夠天下太平
事實上不可能,現在住家的保全系統
事實上不可能,現在國家的軍事武力
好想能夠沒牆,好想世界不再有殺戮
希望天下太平,你太善良了。 米若絲 於 2025/09/16 05: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