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亞美尼亞大屠殺100週年 . 英國「猶太大屠殺紀念日信託會」的網站寫道:
「種族滅絕(genocide)這個字首先在 1943 年出現,由波蘭籍律師拉斐爾‧萊姆金(Raphael Lemkin)提出,用在一份呈繳給國際聯盟的報告上。他用這個概念來形容1915—1918年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於亞美尼亞人的滅絕。」網頁上的介 紹文字又說:「我們不知道在這個時期裹,總共有多少亞美尼亞人死亡,但是估計的數目在130萬到190萬之多。」
比之希特勒的滅絕思想更早發幾十年 ,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省(Diyarbakir province)的省長瑞西德醫生(Dr. Mehmed Resid)就曾說了:「亞美尼亞人都是土匪,是一堆感染祖國身體的有害細菌。醫生的責任,難道不是殺死細菌嗎?」
其實這裡頭更隱含了宗教因素、歷史因素、與掠奪亞美尼亞人財富的鬼胎 .
亞美尼亞(Armenia)的滅絕一直被土耳其人所否認 , 一直到現在仍是 . 二戰時期的希特勒即是以一戰時期土耳其人屠殺亞美尼亞人為師 , 他理所當然說道 : 「 現在還有誰會談起亞美尼亞人的滅絕呢 ? 」 所以着手對猶太人施以人格迫害與計劃性殺戮 , 造成六百萬的猶太人死亡 . 亞美尼亞人的死亡同樣以百萬計 .
見友人聊起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這雙亞 , 我突然想念起亞美尼亞的教堂與音樂起來 . 若亞塞拜然是火的國度 , 亞美尼亞則是教堂的國度 . 亞美尼亞擁有歐亞全境最古老的教堂 , 整個亞美尼亞處處得見造型樸實而美麗的老教堂 .
他們的均所得雖由貧窮線才慢慢爬升至近些年的水準 , 但人民教育知識水準頗高 . 亞美尼亞肅穆而美麗 , 但隱隱含著化不開的深愁 . 他們歷經幾次土耳其的滅種屠殺 , 歷經蘇聯解體後的經濟匱乏 , 歷經國土被鄰國逐漸侵蝕而成了內陸國度 , 歷經內心的長期鬱抑 ... 亞美尼亞是讓人寄予同情的 .
我想亞美尼亞人大概已忘了微笑 , 即連笑容都帶著鬱色吧 ? 一場種族滅絕對這個文明古國的影響太深、太遠 , 致一百年後仍是亞美尼亞人心底永遠的痛 .
當我看到1915年夏至1916年秋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 , 有百萬的亞美尼亞人被土耳其人強迫遷徙至亞美不達米亞平原近敘利亞的沙漠區 , 這途中就造成80%以上的青壯年人、老年人與婦女、幼童、嬰孩被殘忍虐害或殺害 , 僅存約20%不到的亞美尼亞人被送至遙遠的集中營後 , 同樣在極短的時間裡被冷酷清洗 , 現場蕩然無存 ... 我着實感到沉痛不已 .
一戰後 , 國際雖同聲譴責 , 但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黨(Young Turks)崛起 , 民族主義的聲浪甚囂塵上 , 幾年後的1923年再有幾十萬的亞美尼亞人被殺害 . 勇敢的土耳其作家阿克塔(Cengiz Aktar)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
「要組成穆斯林組成的統一民族,以作土耳其民族之骨幹,雖然土耳其民族這個概念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但他們認為這裡沒有基督徒的位置。」
若猜測無誤 , 如今的三百多萬亞美尼亞人的心裡 , 應該都深埋著親族被屠戮的殘酷歷史與紀錄吧 ? 他們如何懂得微笑 ? 我想任何民族在經歷這等悲慘的事跡之後 , 那股陰影 , 是百年仍難以沖刷的 , 亞美尼亞即一例 .
( 亞美尼亞,一個鮮為人知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
曾發生在境內的屠殺背景,至今深深影響著她。蘇聯著名詩人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Yevgeny Yevtushenko)曾這樣形容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人的眼中永遠帶著哀戚,即使臉上綻放著笑容。」 )
( 上三圖黑白攝影者 / 阮義忠 )
亞美尼亞老教堂
鄧泰山 Chopin Nocturnes No.21
- 17樓. uhygtf2016/04/21 00:27
- 16樓. Retiredbum2016/04/17 22:11I used to live somewhere in Queens, New York. Almost next to my house is an Armenian Church, and in the front gate there is a monument on which an inscription of the sad story about the genocide is carved. In a weekend of every September, the church will hold a fair on the street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misery.
亞美尼亞人的教堂是很具特色的 ,不曉得紐約皇后區的亞美尼亞教堂是何模樣 ? 若您有拍到照片 , 很歡迎貼出來分享 . 多年來位處西亞的亞美尼亞幾為世人遺忘 , 但亞美尼亞人所受的苦難歷史, 與中國人一樣 , 是很難遺忘了 . 多謝來訪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18 22:21回覆 - 15樓. 郁勝2016/04/17 21:44西亞是個比非洲更讓世界遺忘的地方,那裡小國的悲慘遭遇,直到近年訊息發達才逐漸被知曉。要脫離被壓迫命運仍難!無奈這就是現實情況下;邊陲小國的宿命。
多年來位處西亞的亞美尼亞幾為世人遺忘 , 但亞美尼亞人所受的苦難歷史, 與中國人一樣 , 是很難遺忘了 . 所幸近些年的亞美尼亞經濟在蛻變 , 似有逐漸拾回笑容的傾向 , 這是可喜之處 . 但與亞塞拜然的衝突時起 , 命運造弄 , 何時能休 , 則看西亞各國的智慧了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18 22:25回覆 - 14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6/04/11 22:05
文化古國亞美尼亞 離我們台灣實在是太遠太遠了, 只為了信奉基督教, 就被鄰近的鄂圖曼土耳其 伊斯蘭教派滅族屠殺, 真教人駭然 。 印象裡 十字軍東征與薩拉丁軍隊對仗的時候, 都還沒有這麼野蠻, 怎麼二十世紀起亂成這樣 。 信仰若時沒有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要這信仰做甚麼 ?
最後一個音樂檔 亞美尼亞的聖殿禮儀 多聲部吟唱, 比葛利果聖歌還多變化,虔誠神聖 真好聽。
一說亞美尼亞人是十字軍東征時所遺人口 , 所以在小亞細亞一帶顯得與鄰國格格不入 . 近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衝突又起 , 已互有死傷 . 亞塞拜然境內有一小塊亞美尼亞裔的自治區 , 亞美尼亞一直宣稱擁有該地主權 , 所以兩國時生交火 , 自1994年始簽停戰協議 .
亞美尼亞聖樂有她的特出之處 , 非常平和悠揚 , 十分撫平人心 . 咱盹姐姐的品味自是不凡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12 12:06回覆 - 13樓. 牛仔3號2016/03/31 22:39喜歡下面這張照片
[不敢逾越] (全在陰影處)
這麼多人,都聽您相機的指令!
那日有知交相約觀片 , 華山光點 , 片名似乎是"我們的那時此刻" , 很值得一看 . 坐我旁邊的幾個大男孩哭得晰瀝嘩啦 , 坐我左側的知交倒十分沉穩 . 而我則早已鼻塞 . 導演是拍紀錄片的楊力州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2:02回覆 - 12樓. 筆記阿本2016/03/31 22:30.
這期間阿本需靜養一陣子 , 待清明過後擇期開張 .
- 11樓. 石蕊2016/03/28 10:45獸行
不記得那位大師說過:
人非天使,亦非禽獸,不幸的是,
行為應如天使的人卻行為如獸!
也因如此,
整個世界已日趨超級巴爾幹化的嚴重大分裂了。石蕊兄字裡行間讀來是令人揪心的 . 人類更應理智看待自己 , 看待他人 , 發揮基本的同理心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1:56回覆 - 10樓.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2016/03/26 15:48
恐怖主義也是當今的禍源,教人們漸漸失去笑容。
阮義忠這幾張作品我看了心頭一凜,藝術美感外又多了些什麼讓人省思。
歡迎記事簿 . 阮先生曾有作品列入龐畢度美術館藏 , 台灣第一人 .
我們忘了的人與土地
http://solomo.xinmedia.com/photo/69607-ManLandExhibition?utm_source=xinphotofb&utm_medium=fbpost&utm_campaign=xinmedia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1:53回覆 - 9樓.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2016/03/25 17:37。。
(黑鏡頭)過去我經常買,其中記載了人類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來的各式各樣的
(大屠殺)。或許這二張照片本身就說了許多,,,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2:06回覆 - 8樓. LJ2016/03/25 10:35性善或性惡
性惡性善,就在一念之間;只是吾人總看不破利欲,逃不過私心,奈何。linju 言之有理 , 發人深省 .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1:49回覆
筆記阿本 於 2016/04/08 22: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