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從北宜舊道往蘭陽平原貼近】
那位東北方小平原上的作家,宣稱返鄉從不走切斷雪山筋脈的高速路,而是由新店那頭的北宜公路,連結平原這頭的北宜公路,數十年來,從未改變這誠惶誠恐的習慣。尤其這幾年雪隧的通車,更顯作家始終不贊同闢建新路的堅定心意。然而,就在去年某時,守時的他為了返回平原面對數百文化人的一場講演,他打破心意了。穿過這生平頭回體驗的雪隧,只為在開場之前出現眾人面前,不辜負眾人遠途跋涉而來的殷殷期待。
高速的確提供了便利,然利弊之間孰輕孰重,有待歲月的解析與評定。今日以前,有多久未再走北宜舊路了? 她如今風貌如何 ? 仍是緊促、曲折、迂迴而難行麼 ? 此番決定跟著作家腳步,從新店那頭,行到頭城這頭,感受一段被冷落的記憶與足跡。
一個念頭,未想舊道是如此清朗的新體驗。車輛少了許多,路況維持甚好,兩旁的地貌因人車銳減而少了破壞,草木婆娑、花舞水潺、空氣凝香,完全不一樣的印象。坪林的純粹遊客如常,少了昔時擁塞;著名的九彎十八拐起點處的攤商少了,將軍茶葉蛋聽聞已遷往頭城省道上,乃後繼有人。 這一路滑下,竟然異常順暢,非比往日,少了前後車輛的緊迫,車行起來十足是種享受。尤其平原與龜山島逐漸浮現眼前時,那份放開緊張心情,怡然自得的模樣,至今難忘。
那頭與這頭,是作家的鄉愁,是旅人的記憶,難得記憶從此有了新貌,作家的鄉愁卻憑添傷痕一道。
這頭城小鎮除了未具名的麻醬麵、蛤蜊湯與小涼園的冰品滋味絕佳外,新近開幕了以平原命名的博物館一座,據聞出自名家雕琢手筆。於拜訪前,先往蘭花園企業主開設的另一知名品牌咖啡館,該館座落一山頭上,遠眺蘭陽與龜山島竟如此清晰而美麗;於是將小相機取出,於是攝下這眼前的龜島、民房靜脈相視的畫面;不知作家曾見過否 ? 那篇煮食蛤蜊湯的方法,不就是取自眼前的好山好水,揉合而成的在地美味麼 ?
【貳 : 頭城小鎮的博物館】
以平原命名的建物,似頭坐臥田野面朝龜島的耕牛,若有所思、若顯深情,位處舊漁港的後方,緊捱蘭陽這頭往雨港那頭的公路。於是謁訪的遊人由這頭與那頭魚貫擁入, 有的心存好奇,有的隨著巴士藉此休憩,我則是情屬好奇這一頭吧 ? 方一貼近,便連忙拿起小相機恣情拍攝一番,也不管甚麼機件技巧與大師之囑咐,看到甚麼,納入甚麼;光自何來,影歸何處,已非必然之要了。
這方地理倒也脫俗,前有小島,後有小山,腳下小樹、小草、小湖環繞。名家雕琢的新地貌,外觀穩重突出、渾然忘我;內境清幽空曠,金屬骨幹疊次而上,簡約素雅、氣象萬千,果然非泛泛之作。同伴的迷你機砲此刻已於人群裡隱遁,我似迷了路的孩童 ,一面尋找人影、一面觀察這館的腑臟,於是漫不經心四處流動,不知黃昏之將近。
直到即將閉館的廣播傳入耳旁,我方走向另頭的出口,望見外頭雲彩詭譎迥異,不同一般。 遊人三三兩兩或坐或立,有的瞅著奇特建物大口呼吸,有的面朝前頭池水發呆凝盼;而我,終於找着那抹隱遁而熟悉的身影。
- 22樓. jfc2011/04/28 18:35懷 念 舊 時 景
很 久 沒 走 北 宜 公 路 了 , 少 説 也 有 30 年 吧 ! 喜 歡 文 中 這 句 , 這 一 路 滑 下 , 竟 然 還 異 常 順 暢 , 非 比 往 日 , 少 了 前 後 車 輛 的 緊 迫 , 車 行 起 來 十 足 是 種 享 受 。有 了 這 句 話 , 才 有 膽 量 和 興 緻 前 往 。
蘭 陽 博 物 館 , 光 看 您 的 照 片 就 是 十 足 的 享 受 , 越 隨 興 就 越 真 實 和 自 然 , 那 博 物 館 巨 大 的 身 影 , 雖 然 背 光 , 不 也 同 樣 感 受 眼 下 龜 山 島 的 意 象 , 湖 光 倒 影 , 明 暗 對 比 , 跟 塞 尚 的 畫 一 樣 感 動 人 。
JFC
兄將拙作比之塞尚,實不敢當。
北宜公路如今是順暢與舒緩許多了,沒有往日的緊促、險象。以前的北宜,車禍比率偏高,民間傳說不斷,一路皆是鎮石與廟宇,行來心情頗難放鬆。今日則大大改觀,兩旁的生態也隨之豐富起來,值得一遊。
筆記阿本 於 2011/04/30 18:28回覆 - 21樓. 鬼崇者2011/04/24 22:04喔
又去吃好料喔~~XD
什麼時候能讓<<心>>有個旅程,找個時間~淨化自己的心靈吧!很多的走味了,可能要再尋些具特色手藝的鋪子. 夏日將至,頭城小涼圓的八寶冰, 是銷魂的, 簡單有味的古樸構造,同樣吸引人. 下回你去拍些鐵道故事,可順路一遊.
- 20樓. juliet2011/04/23 15:33我喜歡的地方
宜蘭是我除了家鄉之外 最喜歡的地方
宜蘭民風敦厚恭儉讓,是有目共睹的特點. 這裡應是許多人稍事放鬆心情的所在,值得一遊再遊.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4 23:22回覆 - 19樓. Chen Mimi2011/04/23 15:08Re~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很別緻,
感謝資料分享,得空要去造訪。
得空也想再去造訪 .這建築似出自建築師姚仁喜手筆, 裡頭有許多的意涵與隱喻在裡頭.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4 23:19回覆 - 18樓. 不再年輕2011/04/22 20:56蘭雨
又是島又是海又是岸又是城,黑白或彩妝皆美.那天行色匆匆, 未將這附近的地理風貌看個詳細,人車很多,新館甫試營運,所以未全全部走完內部就趕往它處了.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4 23:17回覆 - 17樓. 青青的家2011/04/21 21:03蘭陽。龜島。博物館
其實你的文章之前我也看過很多篇
不過中間我也漏掉很多篇啦
寫文會被電小二賞識是光榮的
我現在比較喜歡看格友寫文
自己嘛!有點懶散腦袋也空空的
所以還是看別人的文章比較輕鬆愉快哩
謝謝告知將軍茶葉蛋的現址
宜蘭還有一個仁山植物園不錯
很大的園區卻不收門票的
上個月我們四個女人才去玩
還在園區的涼亭泡茶聊天呢
我主要在耕耘自己的一小塊較具文學氛圍的天地,雖創作進度較緩慢,但希望能為台灣這塊土地紀錄下點點滴滴的足跡。有人繪寫併作,我則是由影像觸發文字的描繪,倒也樂在其中。
這網誌非鬧熱如夜市,但是我喜歡這份似靜似熱的沉澱空間;喜歡的朋友自會流露出感情,不甚合這裡滋味的朋友,倒也相敬如賓。這是聯網比之它網的不同與可貴之處。
我記得宜蘭員山往山脈的深處,有一福山植物園,不知是否與仁山的風貌近同 ?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1 23:30回覆 - 16樓. 青青的家2011/04/21 10:06你這篇被電小二推薦了
看了你幾篇文章覺得你好像跟"六月"同一掛
文筆流暢用詞遣字紮實簡潔又不浮華
攝影技術又佳
其實你有幾篇文章看了都很讓人流連難忘
說真的我以前看udn文章都是隨機看
應該說我看政治文章比較多一些
因為我沒時間看政治方面新聞
所以只好在udn看一些格友所寫的政治文章囉
像你近期的波麗路.老鷹合唱團.被埋沒半個世紀的攝影家.....都是很優的文章
以前沒看的就不算了
呵~你這篇文章被電小二推薦了
恭喜!
是哦? 咱認識有段時間了,青青竟然才看了數篇 ? 頗憾 !
說到這"掛" ,六月可能叫新埔掛、駐旗山;我可能叫新屋掛、駐北部。六月阿季從小吃柿餅香蕉,我則有甚麼吃甚麼,沒甚吃就將就過。青青的文章,懷舊氣氛濃厚,內容豐碩精彩,深具可看性。近來聯網網友 " 不再年輕" 的網誌風格與您有異曲同工之妙。
多謝謬獎與鼓勵,我這格子電小二平日裡絕少踏足,至於此篇會被登錄,可能是有網友向其介紹,或者是小二在"好攝一族"部落裡隨機取材,實不感倨稱優字,朋友們不嫌棄吧 !
請青青得空應多寫幾篇精彩圖文分享 。
- 15樓. * 六月 *2011/04/20 21:23宜蘭
以前幾回到宜蘭走九彎十八拐,會暈車的我常在該路段暈得七葷八素的,今走雪隧就好過多了。任何建設都有利弊得失,有時話還真不宜說「死」。
李潼出了七八十本書,得過無數大小文學獎,是宜蘭人的驕傲,至今仍感念他,以他為榮。
樓下 陸戰隊kuda1994 在這裡提到李潼,我立刻想到阿季在自己網誌曾寫過的李潼其人其事數篇,反射動作、自然反應,算是對李潼較具印像的出處。沒想到祂的出版物竟積攢七八十冊,可謂著作等身,真不容易。以前常在報章見到祂的作品,後來知道祂是蘭陽人,還是因為阿季詳盡且感性的文字。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0 23:41回覆 - 14樓. 柔怡~2011/04/20 14:02博物館
開幕當天曾來過
下過雨的蘭陽平原很美
博物館的建築非常特殊
在室內仰頭觀察其屋頂結構建築
久了還會頭暈~呵呵
我是在試營期間參觀,所以這組照片已有些時日了。這建築深具特色,與龜島遙望,像似座從陸地衍生的新龜島;內部結構骨架疊次,頗富未來感,讓人有與眾不同的感受。待哪日氣候如好些,再去拍些不同風貌。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1 00:03回覆 - 13樓. 飛天 ゚【二三事】2011/04/20 09:28
蘭陽的確漂亮怡人的。
博物館及金車二處去年下旬也走過。
咱喜歡博物館臨湖的那處景色;也悠閒的在金車二樓的咖啡座,坐了個下午。
飛天是宜蘭人.....博物館旁的確有一處伯朗咖啡館,背後的小山頭上也有一處,是展望海景的好去處。業者家大業大,蘭花咖啡威士忌多元發展,讓宜蘭多了許多冶遊去處。
蘭陽好山好水好民風,難怪能陶冶出飛天如此才具性情兼備的風華。
筆記阿本 於 2011/04/21 00:0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