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林哲璋相識,是在捷運上。
那天,我們一起參加一場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出會場時搭同一部電梯下樓,
然後又搭乘同方向的捷運,很自然的就攀談起來了。
我問他有什麼近作,他說手上有幾篇稿子,我便請他寄來讓我讀讀看。當時,他的出版作品還很少,只有參加牧笛獎的合輯。但先前方妙很欣賞他的文筆,曾經跟我提過。
哲璋寄了幾篇短篇,另有一本兩萬多字的《仙島小學》。我很喜歡這篇長篇,找個周末寄給編輯和行銷同事試讀,他們也覺得值得出版。就此開始了我和哲璋之間的出版合作關係。
轉換跑道後,哲璋當然是我口袋裡的名單。那年,小天下推出本土自製書《故事奇想樹》,他的《用點心學校》跑第一棒。雖然先前的《仙島小學》也締造不錯的成績,但《用點心學校》卻用跑百米的速度向前衝刺,加上他也有開系列書的寫作計畫,所以趕緊請他速速動筆寫第二本。就這樣,《用點心學校》不斷開新班,這個月底,第五集即將問世。而這套書,在學校裡也廣受小朋友歡迎,有一次我去一所小學演講,問台下小朋友看過這套書嗎?舉手的小朋友超過大半。難怪《用點心學校》只要出新書,都會盤桓誠品暢銷書榜大半年,因為有這麼多忠實粉絲。
又有一次,行銷同事帶著媽媽去峇里島旅遊,同團裡有來自新竹的一對父母帶著女兒同行,當小朋友知道同事的工作單位,竟然一再催促媽媽,要向同事打聽新一集的《用點心學校》何時出版。我們雖然知道小朋友喜歡哲璋的作品,但沒想到這樣接近追星的程度。
但我跟哲璋見面相處的機會並不多,一年頂多見一次面或吃頓飯,直到2011年去青島,才有較多的認識和了解。青島行的機緣,也來自於《用點心學校》,因為《故事奇想樹》的前六本,簡體版授予青島出版社,青島出版社在新書出版之際,特別舉辦兩岸兒童文學論壇,順道找我和哲璋過去,進校園與小讀者直接面對面。
哲璋人高馬大,191公分,走在小學校園裡,像個巨人,非常受小朋友矚目,加上他無厘頭的笑話,常常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不過,他興致一來,天外飛來的寓言或妙喻,有時候有一點點逸出兒童範圍,我怕在座的老師、家長會如坐針氈,所以重要關頭要扮演踩煞車的角色。
而哲璋人雖偉岸,講話卻有些「含混」,我笑他「含著滷蛋講話」。青島行,同行作家還有桂文亞和溫小平兩位前輩,她們兩位愛才,一位可以在寫作上給建言,一位要教他正確的「發音方式」,我們慫恿他快認乾媽。所以這一趟除了打書,哲璋還多出了兩位乾媽。忘了問他,逢年過節有沒有意思一下。
哲璋蟄居高雄鄉下,因為身為獨子,須陪伴孤居的母親。擔心媽媽晚上一個人看電視無聊,坐在椅子上給電視看,他總是陪在身旁跟媽媽對話,或聽她評論劇情。又或者母親有哪些執拗的偏見,他也要想盡辦法化解。說他是現代孝子,似乎也不為過。而他那些化解的絕招,彎來繞去,充分發揮作家的本色,他母親想要辯解,我想應該也不容易。
去年,在某個機緣下看到哲璋《不摸魚老師》的得獎作品,因為現在的他已是各家出版社競逐的對象,我連忙打電話給他,這篇作品務必要留給小天下。過幾天,我因事南下,約他見面,請他就《不摸魚老師》加以擴寫,日後也可以經營成新系列。今年暑假,完整的新書稿終於來了,我們也趕在年底前出版。這書跟《用點心學校》不同,充滿了中文組合字的樂趣,寫作技巧上則融合了笑話、腦筋急轉彎、繞口令,甚至相聲的橋段,即使是老梗,經由他巧妙的安排轉化,還是讓人看得哈哈大笑,趣味橫生。
在新生代兒童文學作家中,林哲璋算是一位相當成功的作家,希望他再接再厲,有朝一日,可以跟與他同樣身高的羅德‧達爾「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