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蓮霧樹
2025/06/19 22:51
瀏覽178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看到媒體報導,外國人對台灣水果最念念不忘的,竟然是蓮霧,因為水分多,滋味很神奇。
我自己沒有特別偏愛蓮霧,平常也很少購買,大概是不覺得稀奇吧!
不稀奇?
是的,因為我家曾經種了一棵高大的蓮霧樹。它有多老呢?我們誰也說不上來,只知道家住隔壁村的母親,小時候去上日文小學時要經過我們村,這棵高大的蓮霧樹就存在了。
所以從會爬樹開始,每逢夏天,我每一天都要上上下下爬上樹,摘蓮霧吃。
這一棵蓮霧從約莫一人高的地方分成兩大主幹,神奇的是兩枝主幹結出來的果實不一樣,一邊是白蓮霧,另一邊是紅蓮霧。現在想想,應該是接枝的關係吧!
白蓮霧果實扁圓,吃起來偏酸,味道較淡;紅蓮霧外觀比較像鈴鐺,吃起來清甜爽脆。
蓮霧在春末夏初開花,從樹下望去,淡黃色的花蕾千朵萬朵,吸引許多蜂蝶虻蠅前來。等到果實成熟時,蟲子們的幼蟲也孵出來了,五顏六色的毛毛蟲在樹上出沒。有好幾次我摘完蓮霧下來,因為碰觸到毛毛蟲,皮膚過敏,全身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癢得不得了。
我家後院這棵蓮霧樹又老又高大,樹下是鴨鵝活動的場所,牠們的排泄物,成了最好的養分,所以幾乎每年都結實累累,附近鄰居想吃或家裡來了客人,就帶來我家摘蓮霧。大人身手不夠矯健,爬不了樹,不過這難不倒他們,取來一根尾巴帶分叉的竹竿,相準已經成熟的果實,將分叉穿進果實上端的樹枝,用力轉上幾轉,成串的蓮霧連同枝葉便被旋轉下來了。母親是個大肚的人,她總說蓮霧不過是「嘴吃的東西」,也樂於跟左鄰右舍分享。
其實最最捨不得的場景,是夏天來了颱風。我們忙著用繩子固定屋頂或搶收田裡的作物都來不及了,完全無暇去看顧蓮霧樹。經過一夜的狂風驟雨,天亮後打開後門一看,只見滿地鋪了一層厚厚的大大小小、有紅有白的落果,讓人萬分惋惜。我們也只能拿來掃帚和畚箕,將掃起來的落果倒進籮筐裡,抬去餵豬。
這一棵蓮霧不僅是我家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回憶,也是鄰近孩子夏天的零食補給站。但有一年,父親病得非常嚴重,住院好長一段時間,除了西醫治療,家裡不時也求神問卜。因為這棵蓮霧樹正位於父母的臥房後方,神明指示不吉利,建議砍除。後來是誰做得主砍除,我也不清楚,總之我家從此沒了蓮霧樹,我也就甚少再吃蓮霧了。
父親後來平安出院了,和砍除蓮霧樹有沒關係,其實無法細究,畢竟在那當下,只能盡一切可能祈求他病體康復。而蓮霧砍除後,那塊空地過幾年蓋起了一大間天花板很高的儲藏室,在角落裡又隔出了一間浴室和一間洗手間。這是我家有現代衛生設備的開始。
現在偶爾會想起那棵蓮霧樹,耳裡彷彿還能聽到葉子輕輕搖晃的沙沙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