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自2008年5月20日上任以來,時和 寫了超過40篇和教育相關的部落格文章,時和 認為馬總統任內有三項好的教育政策影響未來教育的發展,能減輕升學的壓力、能重視多元學習管道、以及能提升未來成人教育。
一、2009年1月4日,地區優質高中免試入學試辦 現讀國三生適用 (聯合報),這項政策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留在地區高中繼續升學,以減輕考升高中基測聯考的壓力。這項政策後來演變成 103年高中職免學費 7成免試入學 (2011/1/2 聯合報)。
二、2011年1月25日,排富! 50萬高職生8月起免學費 (聯合報),這項政策鼓勵學生及家長重視動手做,重新定義多元學習的升學或就業管道,行行出狀元,對喜歡動手做的學生而言,是正面的鼓勵。
三、2011年12月2日,22歲以上成人 明年起試辦免筆試讀大學 (聯合報),這項政策鼓勵成人能到私立大專院校繼續進修,一方面解決私立大專院校因為少子化所可能引發的學生不足額,另一方面將會大大的提升未來成人教育的學養及素質。
.
壹、這三項教育政策減輕了升學壓力
時和 寫過多篇文章,對於非明星學校開放免試升學,包括:雙手贊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給洛晦的回應──再次分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馬英九的十二年國教 只強調 低學費的義務教育──談如何可能讓七成的學生免試入學?。
時和 認為提升地區高中的師資 (比如說,提升到碩士級以上的師資)、設備、及辦學特色,可吸引在地的學生就讀,沒必要非要長途跋涉通勤到遠距離的明星學校就讀。
時和 今年國中畢業的三兒就是現成的例子,他在三年級學期中的前四次仿基測模擬考的PR值大概都在PR85 至 PR87 左右。但是這種分數是不可能考得上明星高中的。PR85 至 PR87 代表全國同年齡有超過四萬人成績比小孩好,一想就知道,未來明星大學也是遙不可及。
時和 的三兒是教改去中國化的犧牲品,他們在國小及國中時學校的國文課被刪減、不重視作文,造成他的作文組織能力偏弱。好在三兒喜歡動手做,因此,時和 二話不說,在北星計畫時就讓他直接申請技職學校。
.
不只是 時和 的小孩,時和 小孩就讀的國中今年有440位畢業生,有大約五分之二的同學是選擇利用免試入學 (只看在校成績) 的方式進入高中及高工/職。
時和 的大兒是民國97年國中畢業,當年沒有免試入學方案,第一次考基測時,考場是亂哄哄,有一大群學生鬧來鬧去,考試剛滿20分鐘就出場,一看就知道是跟不上學業進度 勉強來陪考的學生,這些學生即使未來去唸普通高中,一樣會是跟不上學業進度。
到去年(民國99年) 時和 的二兒考基測,開始開放北星計畫:只看在校成績的免試入學方案,這次考場上就已經看不到那些吵鬧的學生群了,因為他們早就透過免試入學的管道去申請適合他們就讀的學校了。
到今年(民國100年) 時和 的三兒國中畢業,一班三十多人,只有不到十人升學普通高中,剩下二十多人都選擇了技職教育。
依 時和 的看法,大概只會有至多前30%的學生想拚明星學校,剩下沒機會就讀明星學校的學生,早就想得很開,免試去申請適合自己的學校去了。
這就是為什麼 時和 敢打包票:馬英九的十二年國教 只強調 低學費的義務教育──談如何可能讓七成的學生免試入學?。
另外,成人免筆試得申請私立大專院校也提供學子不同的管道進入大學就讀,無形中減少了大學聯考考生人數,直接降低考聯考的壓力。
.
貳、免學費的技職教育鼓勵喜歡動手做的學生能有更務實的多元學習升學或就業管道
前一章已經提到 時和 三兒的班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就讀技職學校,這在公立的國中是很普遍的情形。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學生中很多人的學業成績跟不上進度。
時和 三個小孩都是唸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及國中,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 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出了台北市,學生的成績更差。
這些學生及他們的家長都很務實,都暸解到讀普通高中將會更慘,讀技職教育反而可能學得一技之長,或許更可能在實務的領域上出頭。
時和 三兒班上的同學確實也是依照他們個人不同的興趣在選技職的科系,工科、商科、應用外語、美工科、設計科、餐飲科、服裝科等都有,也看出每個人興趣不同的多元學習管道的重要性。很多技職領域和數學、物理等學科是不相干的,每個人的資質及興趣也不相同,每個技職領域都有他們能勝出的一片天,行行出狀元。
免學費政策應該是推動技職教育的主要助力之一。今年北北基高中聯測 分發放榜,有多位早先透過申請上榜的考生家長發覺他們小孩的成績反而是高分低取,因此透過議員表達抗議。這些考生大概都不明暸,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都跑去讀技職體系的學校了,能申請及分發普通高中的人數當然是變少了。
非明星高中貶值,造成北北基高中聯測申請上榜的考生高分低取。
郝龍斌 北北基高中聯測 被 免學費的技職教育 給打敗,非戰之罪也!
.
參、鼓勵成人免試讀私立大專院校 將會提升國人就業及工作的品質
時和 高度的支持此政策:推廣在職進修、成人教育、以及終身教育。時和 認為政府若能辦好技職教育,家長必定願意讓沒必要唸大學的小孩及早去學一技之長。如此,對於喜歡動手做 或是 成績還不開竅的學生 也能在社會的祝福下 經由技職教育、經由動手做,而能找到屬於自己自信的一片天。政府只要加強推廣在職進修、成人教育、以及終身教育,任何人在適當的時機 都有可能繼續學習。
.
肆、過去的教改是個大錯誤
由台大黃武雄教授等人在民國83年410教改大遊行揭開的教改序幕,當時是要求能疏通升學管道,因此提出包括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等訴求。同年,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應邀出任「教改諮議委員會」召集人。
比較上海、韓國、香港、新加坡、與台灣的PISA 成績:
依次為:閱讀 | 數學 | 科學 括號 ( ) 內是標準差
上海 556 (80), 600 (103), 575 (82)
韓國 539 (79), 546 (89), 538 (82)
香港 533 (84), 555 (95), 549 (87)
新加坡 526 (97), 562 (104), 542 (104)
台灣 495 (86), 543 (105), 520 (87)
台灣 的成績差 上海 超過半個標準差,令人擔憂極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雪人娘2012/03/27 17:49免試也不輕鬆!
因為大學依然要考試,實力能力要如何維持,是國中教育者要思考的!謝謝雪人娘的分享!完全贊成雪人娘的觀點。
時和 最喜歡舉醫學院醫科的例子,成績要達到全國前2000名才可能上最末段的私立醫學系;成績要達到全國前500名才可能上公立的醫學系;成績要達到全國前150名才可能上台大醫學系。一點僥倖都沒有。
假如公立的明星高中被消滅,未來能進明星大學的將是私立明星高中的天下。
台灣將步上美國教育的後塵,由私立明星高中小學培養的學生進入明星大學,而公立高中將有更多「雖然每天帶便當到學校,卻一無所獲,浪費青春的學子」。台灣將步上美國的後塵:有錢人將讀私立中小學以及明星大學,沒錢人子弟讀明星大學的機會更加渺茫。 時和 於 2012/03/28 01:41回覆 - 5樓. 看雲2011/12/11 04:53分析透徹
國、英、數的確是最重要的科目
國文數學基礎更應該在小學就打好
不管哪一種語言都需要基本的讀寫能力
好的國文基礎對學英文很有幫助
- 4樓. 時和2011/12/10 00:32回覆 悅己 的文章:大學入學不分科的利弊
回覆 悅己 的文章:大學入學不分科的利弊
非常謝謝 悅己 的分享! 悅己 的觀點絕對會讓 時和 重新思考大學入學不分科的優點。
首先是恭喜 悅己 的三兒能順利的選擇自己未來的方向。
從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需要生物的專長,到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需要化學化工甚至是森林或是農業學的專長,到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需要數學及物理的專長,悅己 的三兒是全才,是神!
也可以看出美式教育培養人才的溫火慢燉,看長線的跨領域通識教育的成功。
.
>> 悅己說:我高中時一直很想唸新聞系,為了爸爸希望我當會計師﹐ 就填會計當第一志願。結果到今天, 我還是覺得對自己的本行沒有足夠的熱情。只覺得是賺錢的工具。所以我很欣賞美國可以自由轉系的政策。
佩服悅己的坦白,在美國拿到CPA的證照,住豪宅,丈夫兒女一帆風順。
想到前一陣子看到台大外科柯文哲醫生的文章「回家的路太遠」:
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我念台大醫學系,不是因為想當醫生,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至於要生幾個孩子,我太太做的主。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卻想不出來。真可笑,一個 45 歲的男人,還在領壓歲錢。我沒有養過父母,爸爸比我還會賺錢。
真是生在福中最幸福!
.
從〝慢活〞的觀點來看,大學入學不分科應該是正確的。急什麼!
台灣目前流行〝延畢〞,即便是台大,〝延畢生〞超過兩成,
大學生延畢嚴重 台大超過2成 (聯合報 2011/6/12)
那........那麼急的固定科系幹什麼?
.
很多憾事可能就不會發生了,比如說:
疑課業壓力 交大女生跳樓:明明這位資優生的人文素養天分極高,卻去選擇工學院的科系,真的是入錯行連改的機會都沒有。
疑「只求第一」資優大學男上吊亡:這位上台大電機系的高材生也看不透人生。
所以 時和 對於前一陣子的教育新聞:雙二一退學制度 台師大取消,給予肯定。未來要當老師的候選人要能體認到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及資質都不同,要想盡辦法拉拔起後段班,心理建設當然應該要從拉拔自己的準老師候選人做起。
.
時和 認為除了大學入學不分科外,大學中的轉系、輔系、雙主修應該更有彈性。
非常謝謝 悅己 這一篇100分的好文章!
- 3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1/12/09 07:21祝福台灣的學子們
能夠有最合適的教育體系!
謝謝JK的分享!
JK的祝福代表 時和 需要解釋為什麼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教改打著快樂學習的口號,首先是刪減國小國語文的課程、教材簡化、雜課一堆,學童在小學時玩得很快樂。
但是剛入國中,馬上就被現實擊倒:『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 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出了台北市,學生的成績更差。』
整個問題出在國小的核心課程國文、英文、和數學的基礎沒打好,造成有一半的學生無法順利的銜接國中的課程。
台灣的教改只看表面的多樣化,並未將基礎確實打好,是教育失敗的主因。
.
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2009/10/5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段樵表示,香港的學生「基本功」差是進不了大學,他認為台灣的教育部放寬大學甄選入學比率,進來的學生基本功不好,大學教授只能教花拳繡腿。他舉香港公立大學家長的期待為例,如果不能教學生一身本領,畢業後能快樂工作,不要「啃老」,否則大學教授就「失職」。
段樵對台灣教改太「理想化」感到憂心。他認為李遠哲主導的台灣教改,較適合富商巨賈的二、三代,但在台、港教育應先求功能性和實用性。
.
那什麼是最合適的教育體系?
時和 答:至少要在國小時,將核心課程國文、英文、和數學的基礎打好。
國語文尤其重要,因為在高三前,都是靠中文閱讀的能力以學習新知。
時和 於 2011/12/09 14:16回覆 - 2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1/12/08 14:41教育乃百年樹人之事。
教改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學生的基本素養變差了, 這真是令人憂心。教育乃百年樹人之事。
謝謝 小雪 的分享!
教改至少影響到一個 decade 的學子,
對弱勢家庭的學子 傷害尤其的深。
主要是因為國小的教材份量減少了,國文與數學的基礎變得不扎實,倘若沒有補習,一進入國中就跟不上進度。
.
很詭弔的說法吧!
在國小時,核心課程國文與數學教材減量,敎得簡單,反而讓國小及國中課程的銜接出現巨大的落差。倘若沒有補習、也沒有家長適時的幫小孩檢查及教導功課,很多小孩就愈來愈跟不上進度了。
這就是弱勢家庭的學子愈來愈跟不上進度的原因。
.
對聰明的小孩來說,還好。
但是對還沒開竅的小孩來說,就愈來愈難補救了。
.
比較上海、韓國、香港、新加坡、與台灣的PISA 成績:
閱讀 | 數學 | 科學 括號 ( ) 內是標準差
上海 556 (80), 600 (103), 575 (82)
韓國 539 (79), 546 (89), 538 (82)
香港 533 (84), 555 (95), 549 (87)
新加坡 526 (97), 562 (104), 542 (104)
台灣 495 (86), 543 (105), 520 (87)
台灣 的成績差 上海 超過半個標準差,可怕極了。
時和 於 2011/12/09 02:44回覆 - 1樓. 陳庭2011/12/08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