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北北基引爭議 郝:不是政策錯誤會續辦 2011/7/5
引用文章:北市府:北北基會檢討 不停辦 2011/7/8
六月中旬,北北基高中聯測 分發放榜,有多位早先透過申請上榜的考生家長發覺他們小孩的成績反而是高分低取,因此透過議員表達抗議。
然而這些抗議的考生成績落點都在前十幾志願之後的社區高中,時和 認為這些考生及家長們對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的名額及成績 並沒有精算清楚,小題大做,看不清大方向。
.
為何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的錄取分數有落差?
這次抗議的考生成績落點都在前十幾志願之後的社區高中,PR值都在PR85以下。補習班及學校預估的落點分析顯然並沒有精算清楚,那他們忽略了什麼?
一、很多自認為考差了的考生為了拚明星學校或是更理想的學校,毅然決然的準備二次基測;
二、很多考得還不錯的考生選擇就讀技職學校;
三、很多沒考上明星高中的學生選擇就讀私立高中。近幾年來,有口碑的私立高中崛起。比如說,復興中學、再興中學、薇閣高中、美國學校等是直接出國的跳板。東山高中及延平中學的醫科班更是保證升學並踏入富貴的捷徑。
除了明星高中,在這麼多人放棄聯測登記分發下,社區高中登記分發的錄取分數自然是大幅的滑落。
.
北北基聯測高中入學方式 對心中有定見的學生或是家長獲益最多
北北基聯測的目的是要減輕考生的壓力,比如說,北北基統一採用「一綱一本」的教科書,就是減輕考生冤枉多讀不同版本的壓力。北北基採取與其他縣市不同調,就在於北北基聯測只考「一綱一本」,而全國基測是採用「一綱多本」。
為了減輕考試壓力及提倡多元入學,在北北基聯測 分發放榜前,還有在三月放榜的北星/新北星 計畫入學方案、在四月放榜的免試入學方案、以及在六月初放榜的申請入學方案。
北星/新北星 計畫入學方案在提供在校成績優異的國中畢業生優先選擇在地高中的機會。時和 小孩就讀的國中今年有440位畢業生,在北星計畫入學方案中就有16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中(每校一名),及32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工/職。
四月放榜的免試入學方案是提供給所有北北基畢業生有相同的機會,允許跨越行政區,只參考在校成績及競賽才藝。時和 小孩就讀的國中今年就又有38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中及76位同學錄取了公立或是私立高工/職。
也就是說,在北星/新北星計畫及免試入學方面,小孩國中的應屆畢業生有大約五分之二的同學是選擇利用免試入學 (只看在校成績) 的方式進入高中及高工/職。
以上兩種入學方案中,高工/職錄取人數 都是 普通高中錄取人數的兩倍。可以看出學生及家長的觀念中,都能接受「行行出狀元」、「一技之長 勝過萬貫家財」的多元學習。
從各個角度來看,北北基入學方案滿足有定見的學生各種入學的方案。假如學生夠厲害,或是學生不想考聯測,都可以透過 北星/新北星 計畫 或是 免試入學方案直接入學。至於其他夠實力的學生也可以透過考聯測,然後依申請或是分發入學。
以建中高一入學名額的分配來說明各階段錄取的人數。(A)三月放榜的北星計畫錄取56人;(B)四月放榜的擴大免試升學錄取60人;(C)六月初放榜的聯測申請錄取475人;(D)六月中放榜的聯測分發錄取494人;(E)七月中二次基測分發將錄取114人。由數據可知,八成的建中生是透過考北北基聯測,經由申請或是分發錄取。
.
申請學校是學生主動的,不喜歡的學校為什麼要去申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0樓. 時季常2011/10/19 13:42除了公平以外
聯考的好處不只是入學公平而已,而界定明確的考試範圍,是好處不是壞處。
聯考的存在還有促進讀書風氣的作用,而明確的考試範圍,提供了經濟和文化等弱勢的學生,一個較明確的翻身機會。
謝謝 時季常教育博士的分享,時和 完全贊同 時季常教育博士的觀點:聯考是最公平的。
目前台灣教育現場的入學機會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泡沫。
民國40年到72年間的新生兒 每年都超過38萬人。
民國75年到86年間的新生兒 每年都只有出生大約32萬人。
而自從民國92年開始,出生新生兒只剩下22萬人,而且每況愈下,到去年更只有大約16萬新生兒。
這間接說明 除了明星學校外,非熱門學校或科系的招生多半尚有缺額。
.
時和 建議:招不滿的非熱門學校或科系可以開放申請;
但是 擠到爆的熱門學校或科系的招生則採用聯考的方式
時和 於 2011/10/21 02:36回覆 - 9樓.2011/10/17 22:09看看賈先生的例子吧
看看Steve Jobs的例子吧!誰說高中之後一定要考大學,大學之後一定要考研究所。高中被一堆學科壓垮,大學被一堆學分壓垮,哪裡有學到真正該學的,真正該學的許多人也不見得知道。政府隨著商人起舞,學國外都學不到一半又不去弄個明白,朝令夕改,家長學生都無所適從。民代一句話殺死無數好老師,有六成以上幹不下去,因為國家製造了好多小怪獸。小學生就已經知道:請律師威脅老師,用家長恐嚇校長。人人為求自保不上法院,都採取放任教學,督察來做做樣子,更不用往上談高等教育。之前聽到我以前同學有幫小孩Moning Call,我都嚇了一大跳。說實在的,現今的教育界,要不是失業,真不想踏進去。謝謝 狂龍 的分享,完全贊成狂龍的觀點。
記得也曾經和狂龍ㄧ起分享過教育的現場,狂龍的觀點總能讓 時和 佩服。
.
Steve Jobs的例子說明真正的高手到哪裡都會出頭。
.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時和 於 2011/10/21 01:46回覆把所有的孩子放在一起比,也絕對會出問題的。
每一個小孩都有適合他們的成長環境,做父母的尤其要有深邃的愛心,陪小孩走過成長期。
能找出小孩的興趣嗎?能配合小孩的興趣讓小孩成長嗎?
作父母的尤其應該要暸解行行出狀元!
鼓勵小孩能充滿自信的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這才是稱職的父母。
- 8樓.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2011/09/25 08:30讓生命自己找出路
重點在: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就業能力?
期望 lanlanlu 能在〝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就業能力?〞 上做更進一步的分析。
以 時和 的觀察,現在零分、七分、甚至是十八分都能進大學,大學招生人數已經遠遠超出考生人數,未來少子化,大學甚至要倒閉至少三分之一。
因此,文憑已經無意義了,重要的是能否就業?
如何保證學生能學有所用,而不是浪費青春卻落得失業?
=====================================
所學不一定學有所用的問題又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會在在下提供的方案實施後才出現,拿來做反對這個方案的理由,似乎有點過份。現在有多少人非熱門科系的人所學不一定學有所用?又有多少流浪教師?又有多少高學歷碩博士失業者?重點是知識學問是好東西,不管學什麼,多學一些都是好的。如何讓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投資報酬率最高,而且不違反人性的方式,來完成學習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未來人生,怎樣發揮所長,就讓侏儸紀公園所說,讓生命自己找出路。英失業人數飆 年輕人最慘 2011/9/14
美國窮人達4620萬 史上最高 2011/9/15
每6人就有1個 美貧窮人口創新高 2011/9/15歐債失業潮 社會危機蠢動 2011/9/16
投書-以經濟英雄對待技工 2011/9/20歐洲年輕人 5個就有1人失業 《經濟學人》警告 問題再不解決 將遺禍數十年 各國當務之急是開放勞動市場 學校須開辦職訓課程 2011/9/21
浪費年輕人的青春及時間,讀這麼久的書卻失業?
這種教育政策難道不是失敗的?
何不說說看 lanlanlu 的方法〝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就業能力?〞
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 未來找得到工作嗎?
倘若無法保證他們能就業,那政策在哪裡出錯了呢?
歐洲年輕人 5個就有1人失業 《經濟學人》警告 問題再不解決 將遺禍數十年 各國當務之急是開放勞動市場 學校須開辦職訓課程 2011/9/21
lanlanlu 的方法中 有考慮到 學校須開辦職訓課程 嗎?
時和 於 2011/09/25 20:29回覆 - 7樓. 悅己2011/09/21 06:43至今....
每年七月, 我都會想到聯考, 至今依然, 真是一場夢魘﹗好在已成過去.
看台灣小孩升學問題, 至今還是個難解的習題啊﹗
謝謝悅己的分享!
聯考是被公認為最公平的,連蔣家的子弟都無法憑關係進入台大就讀,這就是公平。
聯考的好處很多,包括公平(,由學生來選學校)、能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以及能讓學生了解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純理論的普通高中或是大學。
聯考還有一個好處,要讀書的學生們將能在一起切磋,無形中消除了校園霸凌的因子。這讓害怕校園霸凌的弱勢學生能有機會脫離苦海、專心的唸書。
聯考比較為人詬病的地方在於:範圍必須固定以示公平,但是如此卻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很多程度好的學生必須停下來準備聯考,否則無法考上理想的學校。
甄試是另外一種思維,由學校來選學生,好處是學生能儘量往前衝,以尋求最佳的錄取機會。缺點是黑箱作業的疑慮,無法用公平的白紙黑字條文列出公平競爭的項目。甄試最終都會淪為多元(錢)入學以及「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的操作。
======================================
另外,針對大學入學的公平性來說,對於熱門科系,例如說,台大醫學系每年只招收110名準醫師的學生,因此大家都是擠破頭的想入學;對於明星大學的其他熱門科系也是一樣,大家也都是擠破頭的爭取入學名額。但是對於冷門的科系而言,根本就招不足學生。
時和 就一向的認為:熱門科系採聯考,冷門科系開放自由申請。
.
事實上,每一個科系的入學競爭壓力並不相同。
比如說,時和的大兒目標是公私立大學的醫學系,那他的成績必須要達到全國考生成績的前1% (top-1 或是 PR99)。即使是私立大學的醫學系,錄取成績都足以上台大的前五最熱門的志願。
時和的二兒目標是理工科,他的成績只要達到全國學生的 top-5 (PR95),就足以上台、清、交大的最熱門工學院科系。這些科系 時和 都能接受。
時和的三兒讀的是技職高工,他的目標是 台科大 或是 北科大,他的成績只要達到全國學生的 PR85,就足以達陣。
.
整個聯考的觀念是很清楚的,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能否都兼顧到。
熱門科系大家都愛,那比聯考確實是最公平的。
倘若學生的興趣恰巧並非熱門的科系,那聯考根本沒影響。
所以,整個問題是出在學生想讀什麼科系。
非要擠熱門科系?別人也都在擠,那當然公開的聯考是最公正的。
時和 於 2011/09/21 10:27回覆 - 6樓.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2011/09/17 12:14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
終結教改所造成的亂象,拯救台灣百萬學子於水深火熱的教改煉獄,請參考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希望大家在閱讀此篇文章後,能影響到教育決策官員,以帶給台灣更好的未來。
http://blog.udn.com/lanlanlu/5634736謝謝 lanlanlu 的分享。
lanlanlu 的文章 時和 有印出來看,總共有十頁。
重點在: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就業能力?
期望 lanlanlu 能在〝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就業能力?〞 上做更進一步的分析。
.
以 時和 的觀察,現在零分、七分、甚至是十八分都能進大學,大學招生人數已經遠遠超出考生人數,未來少子化,大學甚至要倒閉至少三分之一。
因此,文憑已經無意義了,重要的是能否就業?
如何保證學生能學有所用,而不是浪費青春卻落得失業?
請參考以下時事文章:
英失業人數飆 年輕人最慘 2011/9/14
美國窮人達4620萬 史上最高 2011/9/15
每6人就有1個 美貧窮人口創新高 2011/9/15歐債失業潮 社會危機蠢動 2011/9/16
時和 於 2011/09/18 09:40回覆 - 5樓. 雪人娘2011/08/12 13:07資訊分析不全
北市商應用外語今年錄取比去年低分有兩個原因:
1. 考題比較偏狹,成績稍稍降低
2. 去年的成績包括很多外縣市來申請,墊高錄取
******************
桃園今年第二次基測,很多林口和鶯歌的學生來考,不少高手,所以墊高了前面公立學校的錄取成績。
謝謝雪人娘的補充!
的確,申請與分發各有利弊。
申請的優點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校系;缺點當然是抓不準錄取的分數。倘若太多人申請多,很有可能被擠出名額之外落榜;倘若申請者不足,又會落個高分低就。
分發則是確實的填補每一個校系的名額;缺點是學生往往只按照各校系排名成績填,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性向。
.
這次二次基測的分發,說明家長及學生更傾向留在在地的明星學校,而非盲目的擠到台北的高中/職,這是健康的發展。也更支持北北基聯測的獨立性,倘若大家都留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就讀,那就沒道理反對北北基聯測。
事實上,時和 反而比較反對全國考統一的基測,城鄉差距、甚至是高中和高職的屬性也不同,拿同一份考題來檢驗不同性向及目的的學生,本來就是錯誤的。
現在看起來,當年高中有高中的聯考、技職有技職的聯考,或許反而比較人道些。
時和 於 2011/08/12 17:16回覆 - 4樓. 時和2011/08/11 15:54常態編班的公立學校無法避免霸凌,勢必將愈來愈沒有競爭力
私校國中爆滿 校長關機躲關說 2011/8/11 (聯合報)
隨著民國103年將實施12年國教,這幾年國中升高中免試入學名額激增,升學壓力應該減輕,但桃園縣各私立學校國中部每年招生仍爆滿,不少擠不進私校的家長,動員有力人士關說入學,逼得不少校長這段時間不是關手機、就是躲到國外。
私立振聲高中教務主任宋文松說,國中部錄取418人,今年有1009人報考,有三分之一是縣長獎學生,就是因為升高中免試方案,「家長不清楚未來方向,會希望孩子到比較有競爭力的國中」,甚至是因為擔心小孩被霸凌,認為私校管教模式比較放心。
.
免試升學的十二年國教 絕對讓 私立明星學校大發。
常態編班的公立學校無法避免霸凌,勢必將愈來愈沒有競爭力。
說,到底是不是教改人士、人本基金會、和你們私立學校聯手在強迫社會推動 免試升學的十二年國教?
而你們私立明星學校卻可以明目張膽的篩選學生?
- 3樓. ggyywk2011/07/21 01:10這次我不是很認同, 邏輯有問題!
1. 不論檯面上下排名是一定會有的, 因此想要破除排名是緣木求魚, 而且以往的排名
, 都是市場自由決定出來的, 有供需關係就一定會有門檻高低, 先認清這項事實才對!2. 想要因材施教, 按能力性向把學生分流, 又怎麼可能完全不排名呢?
3. 我記得不久前也有某大學校長惋惜自家學生畢業後做低階工作?
所以適性最好也能適才, 完全否定排名是不對的!4. 不該因此次高分低就事件完全否定北北基, 但北北基錄取分發制度的確有問題
, 各校申請門檻過高是問題重點, 既然各校申請有門檻高低之別, 又怎能要學生家長
不要有排名心態呢? 看出矛盾了嗎? 各校自己就在爭排名啊!5. 所以真要搞應是申請入學各校該相同門檻, 一過門檻基測成績便不讓校方知道,
由學生列舉其他參數或各校額外評量這學生是否為校方想要栽培的6. 現在教育部規定的制度, 既沒有申請入學的精神, 也沒有登記分發的公平
你不能弄出兩出套入學方法, 卻還是採用相同的考試成績, 這遲早擺不平,
會製造出盲點與陷阱, 你不能把踩到的人歸責於他們的無知, 不是每個家長都滿腹墨水
設計公共制度不能這樣搞, 而是要防呆. 就跟財政部幫你試算綜合所得稅一樣7. 去要求考生與家長該擁有精算的能力, 那豈不現下立刻證明了,
萬般皆下讀書最棒了嗎?這整個邏輯是不通的, 無法自圓其說, 那些清大校長說的也是屁話,
哪天要打破大學排名他們說的就會不一樣了!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Yang Sir 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以 時和 看到公立國中的情況,50%的學生是跟不上進度的,這些學生有自知之明,很早就選擇地區高中或是技職學校了。
賸下50%的學生,只有大約總人數的30%在拚明星學校。
很多人都了解到追求興趣很重要,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高分群的考生選擇技職學校,請參考:差2分就滿分 她捨雄女選文藻 (聯合報 2011/7/21),裡面提到的幾位學生都是考高分但是選擇技職學校。
選讀技職 姊妹、堂兄妹創意發光 (聯合報 2011/6/4)
揮別基測陰霾 她,考47證照找自信 (聯合報 2011/5/26)
家長看職校:開啟另一片天 (聯合報 2011/5/2)
不再反對! 台東家長肯定職校 (聯合報 2011/5/2)
孿生姊妹上榜 兩人擁28張證照 (聯合報 2011/4/9)
頂尖輩出 高職不輸高中 (中央社 2011/6/4)
.
在台北市,明星高中只有六所:建中、北一女、附中、中山、成功、與松山。剩下的學校事實上都差不多,沒有人會介意剩下的排名。倘若分數達不到明星高中的水準,大多數的學生及家長都會選擇住家附近的地區高中以減少通學的時間。
以下這篇文章,幾個學生原來申請到 PR94 的和平高中或是內湖高中,但是他們都放棄報到,反而去選私立的東山高中:
聯測改分發 5人要讀私校放棄報到 (聯合報 2011/7/21)。
.
現在很多學生和家長都了解到:明星學校是可望不可及。因此,他們反而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學生的興趣做抉擇。
就像 時和 在文章中所分析的:倘若將全國165所大專院校分級,台、清、交、成大、陽明、及各醫學院等是第一等最優級,總共錄取人數不到一萬五千人。那對PR73至PR85的考生而言,可想而知,未來想要進入這些明星大學ㄧ樣是遙不可及。
至於唸第二等級〝中〞字輩的大學 (中央、中興、中山、中正),那和唸國立科技大學也差不多。而科技大學正是高工/高職繼續升學的管道。
再次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
時和 於 2011/07/21 12:15回覆以下是Yang Sir 在 北萊茵堂部落格 的回應 (內容很好,所以存檔)
關鍵是沒有足夠多元的菁英高職 2012/04/29 22:11
明星學校的存在並沒有原罪, 有的學生進去如魚得水, 有的進去痛苦不堪
當初選填志願, 可沒不相干的人逼他們
沒有任何人, 可以因某些學生讀得痛苦不堪,
就剝奪其他學生自由選填明星學校的權利
會主張這樣幹的人, 其實是不肯面對問題根源是在學生或家長自身心態的事實,
去找明星學校背黑鍋當然是容易多了!
�X�B: 12年國教與菁英高中 - 北萊茵堂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NRTaiker/6390783#ixzz1taBkD8me 時和 於 2012/05/01 10:58回覆以下是Yang Sir (ggyywk) 在 http://dignews.udn.com/forum/post.jsp?news_id=7053743&view=1&face=14 的回應,內容很好。
重點就在於要消滅明星名校是不可能的, 用強制學區的方法更會雪上加霜!
它只會以不同的型式名稱再度出現. 可到時決定誰能進去的方法,
不是比誰有才華, 而是誰有財力!
照顧弱勢學生是對的, 但若方法不對, 會讓他們變得更慘!
若真要實施12年國教, 應以落實低學費政策, 與高中職及早分流強化技職教育為要
如果是為了免試/消滅明星高中這種無謂荒謬的目的, 就是另一個教改悲劇!
.
九年國教實施的時空背景, 人民普遍未受基礎教育, 那時需要的是 "有教無類"
可12年國教當下背景, 人民普遍都受過高中職教育了, 需要的是強化 "因材施教"
兩種性質訴求明顯不同, 老拿來做類比, 證明這些人根本就是半調子
就是這些半調子的"專家", 把台灣的教育改的亂七八糟! 時和 於 2012/05/01 11:00回覆 - 2樓. Jade2011/07/15 10:51不懂
學生應該要「適性發展」選擇志願,家長也不要被「名次」、「成績」的概念給限制住--->跟北北基有什麼關係???
基測一樣可以辦到啊!
非北部的學生若他的「適性發展」在北部,難道就只能赴京趕考???
謝謝 Jade 的分享。
基測考的範圍是「一綱多本」,聯測是北北基統一使用一本,也只考那ㄧ本,因此是所謂的「一綱ㄧ本」。對家長及小孩來說,不會因此而受到壓力而必須去讀不同版本的課本或是參考書。
.
非北部的學生若他的「適性發展」在北部,目前還有二次基測的管道。否則到北部來應考也很合理,至少能體會到住在北部與家人分離的不便性。
與其讓一位考得好的學生一時衝動到台北唸書,不如讓他經過深思熟慮,讓他了解:到台北唸書也很可能有不方便的地方,至少沒有家人的陪伴。
現在外縣市的高中一樣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比如說,桃園的武陵高中、新竹中學、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等 每年考上台大醫科的學生人數超過錄取人數的五分之三。
非要到台北市來唸書當然是不錯,不過北北基選擇「一綱ㄧ本」,到北部來考是合理的。
.
真說起來,全國考同一個版本的試題對讀書不在行的學子才是殘忍。
有人天生就是走技職的天分,比如說,有些人家世代務農,台灣也需要年輕人能傳承到農業的技術。讓這些對務農有興趣的孩子去考大鍋的基測,倘若這些孩子考出來的分數很低,那是很讓孩子挫折的。
每一個縣市甚至是學區,都有他們獨特發展的屬性,統一叫所有的孩子參加相同的基測,那是不明瞭社會多元發展的多元性。
Anyway,謝謝 Jade 的分享。
時和 於 2011/07/15 18:10回覆 - 1樓. 時和2011/07/14 14:45高分低就 學者:首要破除的就是排名
高分低就 學者:首要破除的就是排名
(2011-07-14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HTH】)
北市聯測發生「高分低就」爭議,清大副校長馮達旋表示,這凸顯了排名就是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前清大校長劉炯朗也認為,解決問題的首要目標就是「破除排名」。
劉炯朗指出,把學生按照分數排序,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如果把「排名」這種觀念根除,就不會有「低就」的問題。
馮達旋則表示,「排名」與「高分低就」會變成一種台灣特有的社會問題,媒體應該負很大責任。特別是每到考季,到處都可看到「明星高中」的招考人數、門檻分數、榜單等,這在國際上是很不可思議的現象。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對此強調,學生應該要「適性發展」選擇志願,家長也不要被「名次」、「成績」的概念給限制住,才能破除「排名」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