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建築之美-杜爾巴廣場】Durbar Square
巴克塔普爾從13世紀至18世紀為獨立的馬拉王國之都,是九世紀時一位國王 Raja Ananda Malla 按毗濕奴的形狀而建,主要古蹟集中在杜爾巴廣場 (Durbar Square)。
杜爾巴廣場亦稱舊皇宮廣場(圍繞於皇宮的廣場皆稱作「杜爾巴廣場」),此處原是建築藝術的發祥地,可惜在1934年大地震時被摧毀殆盡,現在的廣場被民居分為兩個小廣場。廣場沒有密集的神廟,顯得比較寬敞,所以可以見到不少民眾在此擺地攤。
主要建築有老皇宮(55窗宮)、巴特薩拉女神廟、維特薩拉女神廟、圭師那神廟、琺斯德伽神廟、帕殊帕底神廟等。廣場周圍有民宿、酒吧、工藝品商店等。
【黃金門】The Golden Gate
進入杜爾巴廣場西側之前,一扇金紅相間、華貴耀眼的黃金門 即呈現眼前。
這扇門又名太陽門(Sun Dhoka),建於1753年,被公認是當地最珍貴的藝術精品。
黃金門門框上刻有不少神祇,門楣飾以大象、獅子,整座大門外表鍍以黃銅,輝映著陽光,金光閃閃。
黃金門門楣上精細繁複的雕刻特寫。
黃金門門內 Taleju Chowk 的印度教廟地位崇高,不單非教徒不能進入,據說連在門前拍照也遭立即驅趕,但是我們並未遭此對待,大概因為現在的尼泊爾觀光風潮較盛,門口拍攝的自由度也較開放吧!
畫面當中這座巨大的銅鐘,亦稱吠鐘,是西元1737年安裝的。在當時,人們以鐘聲來宣佈已到滅火熄燈就寢的時刻。
畫面右方為豎立於杜爾巴廣場的石柱,是尺寸如真人的Bupathindra Malla國王雙腿盤坐蓮花座柱頭上,面向宮殿的塑像。
Bupathindra Malla 國王塑像特寫。國王像莊嚴肅穆,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吠鐘後方是巴特拉德維石廟,石廟上飾滿圖案複雜而精細的雕刻,這間石廟也是尼泊爾希卡拉風格建築的傑出典範。
紅色基座、白色廟塔的琺斯德伽神廟,在廣場上顯得相當醒目。
維修中的神廟,可見尼泊爾當局也注意到古蹟維護的觀念。
右方是拉梅斯瓦神廟,左方這座有廟塔的神廟我忘記名字了。
拉梅斯瓦神廟的廟檐上刻有菩薩神像和陰陽共修的儀式的雕像。
因為尼泊爾的印度教及佛教皆受到密宗影響,對當地人而言,陰陽共修的儀式是人類超越自身達到神界的一個途徑,因此這樣的圖像無關乎色情,而是一種神聖的修練儀式。
【拿伽噴水池】
拿迦噴水池是昔日的皇宮水池,現在已經荒廢。
水池前方與中央皆有眼鏡蛇銅雕,中央眼鏡蛇銅柱是噴水柱的噴頭。二蛇相對,栩栩如生。池框還做成蛇身狀的石雕。
水池前方的眼鏡蛇頭金光閃閃、態勢銳不可當。眼鏡蛇是印度教中的保護神,其雕塑經常出現在宗教、皇室的場所。
金色蛇頭下方有精美的銅雕獸頭出水口。
銅雕獸頭出水口特寫。小獸站在大獸頂上,姿勢與神態都挺逗趣的!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