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里昂老城區串街走巷趣
2025/08/23 23:50
瀏覽548
迴響0
推薦22
引用0

里昂(Lyon),位於法國東南部的羅納河/隆河(Rhône)和索恩河(Saône)匯流處,城市名稱源自西元前43年羅馬人用拉丁文Lugdunum(太陽神之丘或光明之丘)命名,是凱撒的代表盧基烏斯·穆納提烏斯·普蘭庫斯建立的羅馬殖民地,為古時高盧三部分之一,直到14世紀,里昂才開始由法國控制。里昂現為法國的第三大城市﹐是著名的國際都市;歷史悠久的老城區(Vieux Lyon)位於索恩河的右岸,富維耶山(Fourvière)下,古時是漁村,15世紀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織品產地之一,被譽為「歐洲絲綢之都」;17世紀曾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色彩斑斕,古色古香的文藝復興建築群,集中體現里昂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於1998年以「里昂歷史遺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到過里昂兩次:第一回是從巴黎搭乘開往里昂的TGV列車,將近2個小時車程;二度前來則由日內瓦搭乘由法國國家鐵路公司營運的「SNCF TER」列車,也是約2個小時車程抵達里昂。

里昂帕爾迪厄車站(Gare de Lyon-Part-Dieu)商店區。

車站內的充電處,自己的用電自己踩,候車時順便健身兼發電,讚讚讚!

里昂帕爾迪厄站(Gare de Lyon-Part-Dieu)外觀。這座車站是都市更新開發的產物,現在站體為1983年重建,已成為里昂市區最重要的鐵路車站。

Relais 資訊服務處(Relais Information Services),位於里昂帕爾迪厄車站(Gare de Lyon-Part-Dieu)附近,提供地鐵和纜車的路線指引和協助,並提供有關遊覽、住宿和餐飲的額外多語種旅遊資訊,亦可購買里昂城市卡(Lyon City Card)。旁邊就有地鐵和纜車站。

搭乘地鐵來到路易普拉德爾廣場(Place Louis Pradel),這座廣場以1957~1976年的里昂市長路易·普拉德爾(Louis Pradel)命名,這裡也是世界滑板勝地。廣場中央有一個「Le Soleil」噴泉,雕塑形狀像一個巨大的地球儀,水從中湧出噴灑至下方金色的圓形水池。

路易普拉德爾廣場上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露易絲·拉貝(Louise Labé)」雕像。這座青銅雕像高3.5公尺,旨在象徵愛情,表現了拉貝一生所經歷的情感世界。

露易絲·拉貝(Louise Labé,1524~1566年),出生於里昂,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詩人,主要以寫作衣歌和愛情十四行詩而知名,被稱為「美麗的繩索製造者」(La Belle Cordière);她的才華、魅力、成就以及她所享有的自由,引發了一系列無法證實的傳說;出版的詩集以其強烈的情感和簡潔的風格而著稱,經常鼓勵婦女們要注重文化素養,而不是追求珠寶時裝。

路易普拉德爾廣場連接著喜劇廣場(Place de la Comédie) ,當中這棟以古典與現代元素融合的建築是里昂新歌劇院。

里昂新歌劇院(Opéra Nouvel),其歷史可追溯到1756年,現在的建築是法國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於1985~1993年間重新設計建造,新歌劇院正面保留了十九世紀的牆面和門廳,擴增部分則採用大膽的現代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原始正牆搭配現代風格的玻璃屋頂,營造出搶眼的對比。

毗鄰喜劇廣場的里昂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de Lyon)入口。

沃土廣場(Place des Terreaux),最初建於 17 世紀,是里昂的重要歷史廣場,廣場所在的整個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廣場中央的「巴托爾迪噴泉(La Fontaine Bartholdi)」是里昂知名的景點,由著名法國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於1891年設計(他也是紐約自由女神像的設計者),原為波爾多市梅花廣場噴泉競賽,由於過於昂貴,於1890年被里昂市長安托萬·加耶頓(Antoine Gailleton)買下建置於此。這座噴泉於1995年被列為法國歷史古蹟。

巴托爾迪噴泉(La Fontaine Bartholdi)雕像描述希臘神話,戰車上的女子為冥府王后波瑟芬妮(Persephone)駕馬車重返人間,女神所駕馭4匹駿馬代表法國的四條大河:塞納河、羅亞爾河、羅納河/隆河與加龍河一起灌漑大地,象徵著春天的到來。

沃土廣場(Place des Terreaux)最重要的建築「里昂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de Lyon)」,初建於1646 ~1672年間;1674大火之後,這座建築包括立面在內被改建,由孟莎(Jules Hardouin-Mansart)和他的學生設計,最終於1854 ~1869年間由里昂著名建築師托尼.德斯賈丁斯(Tony Desjardins)全方位翻修,保存至今於1986年被列入歷史保護遺跡,被譽為法國最美的建築之一。

百花廣場/白萊果廣場(Place Bellecour) ,位於里昂市區的中心點,這座廣場歷史上幾經易名,於1850年後改稱百花廣場(Place Bellecour)。廣場面積為67128平方公尺,地面全部由紅土鋪成,是法國第四大廣場,也是歐洲最大的步行廣場,可以看到後方山丘上外觀類似埃菲爾鐵塔的「富維耶山鐵塔(Tour métallique de Fourvière)」和白色的聖母院。

廣場上的地標路易十四紀念碑(Monument à Louis XIV),為弗朗索瓦-弗雷德里克·勒莫 (François-Frédéric Lemot) 於1825年創作。

路易十四的青銅騎馬雕像高 5.2 公尺,長 5.4 公尺,重達 9 公噸,安置在一個重達 50 噸的卡拉拉大理石底座上(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Romainbehar)。

位於路易十四騎馬雕像基座右側的《羅納河寓言(Allégorie du Rhône)》,為紀堯姆·庫斯圖(Guillaume Coustou)於1720年創作。

位於路易十四騎馬雕像基座左側的《索恩河寓言(Allégorie de la Saône)》,為尼古拉斯·庫斯圖(Nicolas Coustou)於 1720 年創作。

百花廣場/白萊果廣場(Place Bellecour)上的「里昂旅遊局(ONLY LYON)和遊客資訊服務中心」。

里昂聖若望洗者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Jean-Baptiste de Lyon),位於里昂老城區(Vieux Lyon)的中心地帶,在 1180 年始建於6世紀教堂廢墟上,於 1476 年竣工。教堂的正立面呈華麗的尖頂哥德式風格,入口處裝飾有280塊四方形的華麗浮雕,描繪了黃道帶十二宮、創世紀的場景,以及聖若翰的生平。

聖若望洗者主教座堂哥德式中殿,高32.5公尺。去的時候羅馬式的半圓形後殿和唱詩席正在整修。

吉拉爾·德薩爾格考古花園(Ardin Archéologique Girard Desargues),位於聖若翰洗者主教座堂北側,以1591 年出生於里昂的數學家和建築師吉拉德·德薩格斯(Girard Desargues)命名,這座露天考古遺址為24小時開放,展示了中世紀兩座毀壞教堂的遺跡,包括洗禮堂、聖十字教堂的拱門和古代唱詩班牆壁的殘餘。

聖若望路(Rue Saint-Jean),位於里昂老城所在是聖若望區的主要街道,也是里昂最繁忙的街道之一。這條路為南北走向,兩端分別連接了交易廣場(Place du Change)和聖若望廣場(Place Saint-Jean)。

聖若望路最早可追溯到三世紀後期,位於富維耶山(Fourvière)上的呂格杜努姆(Lugdunum)城居民由於缺乏水源衰落,居民被迫搬到山下索恩河畔,逐步建立起新的居民區,就是現在的里昂老城。

聖若望路上門面古老又有風格的酒館。

交易所教堂(Temple du Change),原是法國里昂的證券交易所,始建於1631~1653年,後來重建於1748~1750年。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一度廢棄,有一段時間曾用作旅舍,從1803年起成為新教教堂。

加達涅博物館(Musée Gadagne),坐落於里昂老城區的一座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實際上由:里昂歷史博物館(Musée dhistoire de Lyon)和世界木偶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e la marionnette du monde)兩個博物館組成,主要展示了里昂的歷史、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木偶藝術。

加達涅博物館(Musée Gadagne)的內部庭院一隅。該建築建於16世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拱廊而聞名。

里昂老城區在1998年里昂舊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位於聖尚區與索恩河對岸紅十字區(Croix-Rousse)及半島區(Presquîle)裡的「串廊(Traboules)」建築結構。

串廊(Traboule),其名稱來自於「trabouler」一詞,意指「穿過」或「行走」。 這些是里昂市內一種隱藏在建築物之間的通道,連接了不同的街道,起初是為里昂的絲綢織工提供快捷通道,以保護他們免受惡劣天氣和嚴酷的織機工資的影響。這些如迷宮般的串廊非常隱秘,當年不但給里昂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法國遊擊隊創造了抵抗運動的有利條件。

舊城區內仍保留約三百多條這樣的串廊通道,是里昂獨特建築遺產的一部分,目前約有40座串廊免費對遊客開放參觀,穿過窄巷間的一扇門,發現別有天地。

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串廊,其特色為依循羅馬天井(patio)的形式,以拱廊支撐陽臺。

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優美拱廊。

玫瑰塔(La Tour Rose),位於老城區牛肉街上(16 Rue du Boeuf),是個帶有螺旋梯的塔樓,使用的石頭等內外建築材料為驚豔的玫瑰紅色故而得名,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和里昂串廊獨特色調的典範,是里昂串廊里面最出名的一座。

有資料顯示將玫瑰塔設計歸功於16世紀義大利建築師塞巴斯蒂亞諾·塞利奧(Sebastiano Serlio),但這種聯繫尚未得到證實。目前玫瑰塔為有12個房間的四星級飯店。

玫瑰塔文藝復興式中庭。

牛肉街(Rue du Bœuf)上,卵石鋪的步行街,沿路均是16和17世紀的古老建築,是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街區,亦保存不少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串廊。

最著名的是牛肉街27號(27 Rue du Boeuf),可穿過四個屋落,通往聖若望路54號(54 Rue Saint-Jean)。

串廊建造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所以風格各異,有哥德式帶有托穹的老串廊和漂亮的尖形穹窿。

從牛肉街27號共穿過了三個庭院和四棟樓宇到聖若望路,是里昂老城中最長的一條串廊。

最長串廊位於聖若望路54號(54 Rue Saint-Jean)的房門。

里昂的老城區保存著許多15至17世紀的古舊建築彼此相連,漫步的狹窄鵝卵石街道,欣賞了這些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及古典式的屋舍,接續往里昂的搖籃——富維耶山(Fourvière)。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