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鹽船觀音寺杜鵑花團簇
2025/08/03 23:30
瀏覽2,403
迴響0
推薦23
引用0

鹽船觀音寺,位於東京西北近郊的青梅市,是真言宗醍醐派的特別總寺院,山號「大悲山。相傳在大化年間(645~650)若狭国的八百比丘尼在關東地區巡遊時,將一尊千手觀音像在此地安置並侍奉;奈良時代的行基和尚重建了寺院堂舎,逐漸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寺內四季盛開的鮮花而聲名遠揚,素有「花之寺」的美譽。春日時分杜鵑花輪番登場,初夏時繡球花和天香百合綻放,秋季有胡枝子和彼岸花等等競相爭豔。其中最知名的是自1967 年開始,每年春季約四月中旬起舉行的鹽船觀音寺「杜鵑花祭(つつじまつり)」,花季期間寺內可欣賞到15品種,近兩萬株的杜鵑花,一球球五彩繽紛的花色交織成春日絕景,被列為「東京新百景」,吸引大批遊客絡繹不絕前來觀賞。

搭乘JR青梅線電車前往東京都青梅市方向。

JR河辺駅下車,行往北口,就看得到「塩船観音寺」的指示地圖。

JR河辺駅站體外觀。出了河辺駅北口,行往左側駅前バスのりば。

在「杜鵑花祭(つつじまつり)」期間有前往塩船観音寺的花季專車,平常沒有專車時,就搭乘駛往青梅駅方向的巴士,前往鹽船觀音寺。

不到10分鐘的車程就抵達「塩船観音入口」バスのりば(當時車資200日元),下車依指標步行前往鹽船觀音寺。

「観音通り」路口有塩船観音寺「つつじまつり(杜鵑花祭)」的大扛棒,絕不會迷路。

沿著「観音通り」前行。

時值杜鵑花祭,又是黃金週假期,「観音通り」靠近塩船観音寺仁王門之前,可說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仁王門前遊客如織。

塩船観音寺之仁王門與寺名石碑。

塩船観音寺寺境案內図(圖引官網)。「塩船」得名自寺境地形像一艘小船,被周圍的小山丘所包圍,比喻佛陀將乘船拯救所有眾生的「諾言之船」的意思。

仁王門,為木構三開間單門八足式山門、屋頂切妻造、茅葺,建於寿永三年(1184年),於昭和21年(1946年)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杜鵑花季期間,寺內建築會掛上色彩鮮豔的旗幟。

仁王門設有兩尊「阿形・吽形」金剛力士木製立像,於昭和35年(1960年)指定東京都有形文化財。

穿過仁王門參道行往塩船観音寺寺境。

參道盡頭為「阿弥陀堂(阿彌陀堂)」。

阿彌陀堂,為桁行四間、梁間三間、一重、寄棟造妻入、茅葺形銅板葺,木造四坡建築。原為茅草屋頂,昭和46年(1961年)拆除修繕時,改建為現在的銅屋頂。於昭和21年(1946年)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行至阿彌陀堂左後方,有入山券賣場(小木屋)。塩船観音寺在「つつじまつり(杜鵑花祭)」會收入山料,2025年為300日元。

塩船観音の大スギ」石碑,指的是參道二側有兩棵高約40公尺、直徑約6公尺的大杉樹。

塩船観音大杉樹(↑圖為左杉),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夫妻杉」,於昭和28年(1953年)被指定為東京都天然紀念物。

水屋,即水手舍。

藥師堂,木造四坡屋頂和茅草屋頂,橫樑和桁架共三開間。寺內供奉著一尊據信是平安時代後期製作的藥師如來立像,昭和43年(1968年)被指定為青梅市有形文化財。

弘法大師像與水子地藏尊。

舊鐘樓,四足茅草頂木造鐘樓,銅鐘是江戸時代南小曽木的近藤惣太郎於寛永18年(1641年)捐贈,由現羽村市櫻沢市兵衛尉盛次鑄造,於昭和43年(1968年)列為青梅市有形文化財。目前,為了保護文化財產已停止鳴鐘,長期保存至今。

札場・御守所,朱印與御守領受處。

本堂(観音堂),室町時代後期(1467~1572年)所建的密宗寺院風格之木造建築,為桁行五間、梁間五間、一重、寄棟造、茅葺,內殿供奉的是本尊千手觀音菩薩。於昭和21年(1946年)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本堂前廣場於杜鵑花祭會擺設攤位。

一路上坡,行往塩船和平観音表參道。

參道途中有多座建築。

七社権現社,供奉著由七位神明组成的七社権現(包括:伊豆権現、箱根権現、日光権現、白山権現、熊野権現、蔵王権現、山王権現),平安時代貞観年間(859~877年),由比叡山延歷寺的安善和尚奉遷於此,現內殿為江戶時代建造。

児玉稲荷社,供奉著児玉稲荷大明神,保佑多子多孫。

招福の鐘,提供信徒敲響,為敲鐘者帶來幸福。除夕夜之外,早上6點前和下午4點後禁止敲鐘。

鐘樓天花板上繪有「光明咒」,旨在消除一切厄運、疾病和其他煩惱,為敲鐘者祈福願力加成。

招福の鐘旁有眺望塩船観音寺杜鵑花谷極佳觀景點。

遠眺塩船平和観音,這尊觀世音菩薩立像建於平成22年(2010年),是為了紀念寺廟創建1350週年而立。

俯瞰杜鵑花谷底廣場「信徒会館普門閣・売店」。

緩步登高,俯瞰杜鵑花佈滿山丘。

聳立山坡頂端的塩船平和観音像,包括底座在內高約 15 公尺;觀世音菩薩右手結無畏印,左手結予願印,水瓶向下,甘露水源源不斷,象徵大悲心惠及一切眾生。

自塩船平和観音像前的展望台俯瞰「塩船観音つつじ園(鹽船觀音杜鵑園)」,四周是鉢狀的斜坡,地形似船底。近360度環場山坡上,約兩萬棵的杜鵑花植株精心修剪成球狀,像是簇擁在山坡間的繽紛彩球,構成獨特的景觀。

登高望遠,杜鵑花團團重重,蓊鬱杉木林之外,青梅市在遠方。

護摩堂後一小方水池為「観音池」,因池中可拍到平和観音像倒影而吸引拍攝人潮(當時竟然漏拍了,殘念!尷尬)。

不同品種的杜鵑花因開花時間前後也不盡相同:三葉杜鵑通常在4月初開花;4月中、下旬則是久留米系杜鵑花及霧島系杜鵑花的盛開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琉球杜鵑的花期──杜鵑花依早、中、晚花開順序也讓花況變化多端,延長賞花期限。

四月底前來,杜鵑花開花的品種好像較少,所以綠葉球團佔的比例較多。

遠眺奧多摩方向群山。

春日天氣晴朗時,更可以遠眺白雪覆頂的富士山。崇拜

行往斜坡上的杜鵑花叢。

山坡上的杜鵑花叢中隱藏有許多散步小徑,沒有固定參觀路線,在球球相連的杜鵑花叢中上上下下、左穿右拐,有如行走迷宮般的樂趣。

穿梭於團團花球間近距離賞花,趣味盎然。

位於花谷底廣場上的護摩堂・寺務所交通安全祈禱堂,皆為「昭和中興30週年紀念」活動而建造。

護摩堂,是一座名為「弘誓閣」的道場,以光聖船命名,是信徒們祈禱的場所。

護摩堂前的不動明王立像,又名為「唐金不動」。

納札堂,恭奉塩船観音寺一年間御守、符切歸還之處。其斜坡上方為「招福の鐘」的鐘樓。

塩船観音寺在杜鵑花祭期間還請警察駐守維安。

信徒会館普門閣・売店,設有土產店與餐廳。

回首「塩船観音つつじ園(鹽船觀音杜鵑園)」。

去的當天(4/29)本堂旁正舉辦「茶會」,限量 200 杯,每杯200日元,還僅此一天。

自本堂外側眺望寺境外山區,也有杜鵑花分布林間,不若寺境內的規整與花色,火紅一片也別有一番生氣勃勃的野趣。

行往仁王門而出。

在「塩船観音入口」バスのりば搭乘西東京バス至JR河辺駅。

CJ攝於塩船観音寺 @東京青梅市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