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國民黨為何遺忘黃興?
2010/08/14 09:44
瀏覽29,265
迴響14
推薦15
引用1

《野武士周報Beta---No33M的另一端

  

「黃興到!」快馬奔走於大街小巷上,大旗上只標舉著三個大字,「黃興到!」倉促起兵的武漢三鎮革命健兒士氣因此大振‧‧‧

   

這是「辛亥革命」的場景,「八指將軍」黃興的威名遠播,1911113,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用木料搭台舉行拜將儀式,黎元洪向黃興授戰時總司令印、旗和劍。

  

當時,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被中外媒體共譽為「開國三傑」,無分軒輊!

  

1905年黃興帶領的華興會和孫中山的興中會合組同盟會成立之後,每次起義都是黃興親冒矢石,在第一線領軍作戰;革命成功後,有關國民黨的大部分通告與政策,也是由孫中山與黃興聯名發表。

  

可是,因為一些微妙的原因,黃興在歷史上的地位漸漸被淡化了,在台灣的國民黨與黨國教育中,黃興變成僅僅是一個「帶隊官」,僅僅是個忠肝義膽之血性漢子。

  

真實的黃興在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地位,並不是如此的單調:

  

19161031,黃興病逝後,章太炎所送的輓聯特別寫道:「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錯了,國民黨的黨國論述史中,「斯人」憔悴啊!)

  

這不是溢美,事實上建立民國後,黃興才是最初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但黃興並未接受,反而帶頭推舉了即將回國的孫中山(陳叔通《百梅書屋詩存》)。

  

當時,連敵人都是把「孫、黃」並列的,袁世凱曾是如此評比孫中山、黃興:「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易受小人之欺」。

   

這樣的黃興,就算不是「國父」,也該被國民黨奉為「半個國父」才對啊!怎麼會漸漸被淡忘,在「中華民國」的「精彩一百」中,無足輕重了呢?

  

1914年,黃興和孫中山曾有了劇烈的爭執。

     

引爆點是宋教仁被暗殺,「二次革命」討袁之役的失敗所引發的一連串效應。

  

宋教仁被暗殺,孫、黃兩人都同感悲憤,但是兩人對是否要「立刻舉兵」一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孫中山「主戰」再革命,黃興「主法律」解決免兵燹。孫中山認為與袁世凱談法律,未免迂腐;但黃興認為南方兵力不足,稍一不慎,反而讓大局糜亂。

  

後來的歷史發展,以事後諸葛觀點,孫、黃兩人都對,也都擋不住袁世凱的野心。但是,這次的意見不同,卻成了接下來孫、黃分手的導火線。

  

討袁失敗後,孫中山發現當時的國民黨已崩壞的殘酷事實,動手改組國民黨成「中華革命黨」,想要打造一個「有嚴格紀律」的意志統一的政黨。

   

孫中山認為討袁失敗的原因是「同志們不服從黨魁」,他所想到的辦法是「要同志們附從於一人」,黨員須宣示效忠孫中山,不但如此,還要像洪門血誓一樣,按下大拇指手印在誓約書上。

    

孫中山想統一意志的想法,有他的當時的情勢條件,但才剛剛推翻帝制,又要效忠於一個人?老同盟會的革命先進甚為反感,黃興反對猶甚!要求取消服從孫中山與按手印條文,不然將拒絕加入孫中山改組的新政黨。

    

黃興堅決反對「效忠於一人」,同志們提出折衷方案,將條文的「黨員必需服從孫先生」改成「服從黨魁」,孫中山也不同意,兩人僵住了。

   

黃興拒絕加入新政黨,對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當然是重大打擊,孫中山多次通信向黃興解釋,在1914529親筆信中,甚至苦求:「弟有所求於兄者,則望兄讓我幹此第三次之事(意指討袁革命),限以兩年為限,過此猶不成,兄可繼續而任政治之事,弟當讓兄獨辦。」意思就是要黃興不要管啦,讓孫中山自己幹兩年。

   

黃興則認為:革命是為了改良政治,「此乃個人之天職,非為一公司之權利可相讓渡,可能包辦者比」,黃興希望孫中山「以後,勿要以此相要」,他也向孫中山保證,對孫中山的事業:「絕無妨礙」!

  

就這樣,黃興出國雲遊,向僑民宣揚民主共和之理念。

  

直到兩年後,袁世凱稱帝失敗,北洋軍閥崛起,中華革命黨解體,孫、黃兩人才又再聚首。

  

這次的聚首,孫、黃兩人理解到,前此的分歧是「氣質性格和處事方法的不同,大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卻沒機會再讓孫、黃聯手再創傳奇。

   

19161010,辛亥革命五周年紀念大會上,黃興竟胃病舊疾復發,口吐鮮血,1031,黃興溘然長逝,享壽四十二歲。孫中山只能哀痛的為故友親辦喪事。

   

其後,國民政府特別為黃興通過「國葬法」,決議國葬黃興,安葬於湖南長沙岳麓山,並將1031日訂為黃興紀念日,追思這位締造共和的偉人。

   

沒想到,之後的國民黨「氣質性格和處事方法」更不同!「1031日」恰恰好和「時代的舵手、民族的救星」蔣介石誕辰同一天,實在尷尬。

  

恰好,黃興的生日是「1025日」,那就「提前」吧,漸漸地,黃興紀念日變成是「生日和祭日同一天」,都在1025日「合辦」,於是有了「請黃興提前六天辭世,禮讓蔣介石」的民間說法流傳!

      

到了台灣,「1025日」又恰好和「台灣光復節」同一天,只能再委屈先烈囉!

  

黃興的正式紀念,就此漸漸消失,從此,變成了只是一個帶兵官,「八指將軍」!

  

地下有知,黃興應不以為意,連「臨時大總統」都謙讓了,更何況,袁世凱早就評過這個對手:「性質直,果於行事,易受小人之欺」‧‧‧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人物
自訂分類:野武士周報 Beta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4) :
14樓. Guoding
2010/08/16 20:56
薛君度是黃興的女婿...

參考這篇部落格文字http://blog.roodo.com/wuming/archives/2153479.html

13樓. 冷酷理性的人民頭家黨
2010/08/16 12:31
可以肯定,這個專欄是至少兩個人在寫,一個要給掌聲,一個要踹屁股!!
這篇文章立論中肯,言之有物,發人深省,是難得的好文章

跟前面幾篇文章相較,不會立論偏頗,文章塗抹胭脂,亂扣帽子,顯然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可以肯定,這個專欄是至少兩個人在寫,一個要給掌聲,一個要踹屁股!!
12樓. joycelinlin愷悅
2010/08/15 10:41
對黃先生有疑

謝謝黄先生回應說明史料出處,是引一位美國學者的研究。我仍是建議下【註】在文章的下方,以示負責啊!西方學者學術態度力求嚴緊,卻也有他們的立場,研究中國歷史不免藏些批判態度。

有句題外話,終是想問:黃先生近年來的批評話不知有意無意常用一些苛刻輕薄的字眼如皇什麽之類?(一時舉例難確因為見用的字語讓人想忘掉)讓人讀來不似論事,好像人身攻擊或羞辱之以洩憤了,又好像才夠聳夠辣的譁衆注視了。請教這是媒體人寫自由部落格寫得快意淋漓忘了自身氣度嗎?我也如一些格友反應的懷疑,弄不清黃先生是什麽樣的人。只是選民留心一下政治,看到您的題目聳動不看也不成。有時讀得心裡沮喪有氣!

今早讀到陳長文先生文章,有一段特別注目,讓我有回應:

[ " 漸漸的,在仇恨的社會氛圍中,不同立場者間,開始出現一種「天使與魔鬼」的心理暗示,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或立場一定是天使,對方則必然是魔鬼。而對魔鬼的任何羞辱與攻擊,都是「正義」的。 "  陳先生這段話說得切實。

這真是一針見血的觀察,就是我們現時社會的病源。]

於是我忽然想:黃先生是不是也染了這樣的心理呢?

黃夫人近日文章寫臺中歌劇院的建築師,說是日本的"和平野武士",有點聯想:黃先生也自命"野武士",但近年行文的語氣是操戈戰鬥擾動的野武士,黃夫人是不是抽舊文來提醒您呢?

11樓.
2010/08/14 21:50
在國民黨就是要掛頭牌才有用!

國民黨黨史,我認為就是不同時代的「頭牌爭奪史」,

只要是搶下了頭牌,放屁就是香的,其他人都很臭。

所以小弟我向來欣賞創夏兄的文章,

他只是把這「掛頭牌之後放屁就很香」的邏輯給點出來,

而看到多半不友善的回應,我也大致知道國民黨支持者的文化正是如此:

全力鞏固領導中心!領導人說的永遠是對的!

反觀某些更有能力為國做事的政治人物,

就是沒有在歷史上搶到頭牌,命運就差很多了。

感慨呀...

黃創夏加油。

10樓. Jacaranda
2010/08/14 20:57
黃克強...

「顧克強素性忠厚,胸襟豁達,且夙主『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立』者。、、、」

摘自 P61《民國史事與人物編叢》 沈雲龍著  民國七十年 九月 一日初版

你寫了黃興,怎可漏掉 宋教仁與湯化龍呢?

加油!


9樓. shangyung
2010/08/14 12:43
「國父們」

請問夏皇,那應該怎麼做才不算遺忘?

2010/08/14 11:07

尊奉黃興為「半個國父」嗎?

請問夏皇,全世界有哪一個國家是這樣搞的?

如果可以這樣搞,那「半個國父」又豈止黃興一個而已,所有為創建民國的先賢先烈都可以算是「半個國父」,夏皇以為然否?




有趣的問題. 未嘗不可使用「國父們」或
「開國元勛」.

以美國為例 提及開國史, 一般鮮少單獨使用 "Father of Our Country",  而是使用 "Founding Fathers of Our Country".  單複數真的差很大.



8樓. 庄腳郎
2010/08/14 12:38
雖然我越來越討厭版主
但據我個人所研究過的近代史料書籍
版主引用的內容是沒錯的
當然
我們可以說出黃興先生的個人瑕疵
也同樣可以評論孫中山先生的人性
但歷史就是歷史
容或許解讀會有所差異
但史料正確的正確呈現
而非偏執於政治正確而扭曲歷史
卻是身為知識份子須具有的基本價值觀

而我在想版主的重點應該是在於
國民黨甚或是中華民國政府國史館
沒有用同樣的態度與規格去正視黃興先生對於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
從蔣介石先生到蔣經國先生
更不用說李扁兩父子了

我們必須還原歷史的真相才能將真正使中山先生之國家價值
一如華盛頓之於美國人一樣
而黃興先生的地位將會高過美國的開國先哲

................PS:我真的不是『藍衛兵』
我只是不爽這一年多來的偏執論點
7樓. joycelinlin愷悅
2010/08/14 11:56
指史料出處
補:史料出處
更正:黃興與中國革命 黃創夏2010/08/14 12:04回覆

主要是引用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馬利蘭大學之薛君度教授於1979在哈佛執教時所著之"黃星與中國革命",楊慎之譯,1980年香港出版中譯本,當年在台灣,被列為"禁書",我是在台大旁邊巷子的"蒲公英"﹝許多走過禁書年代的人都知道的小發財地下啟蒙書攤"買的。

黃創夏

黃創夏2010/08/14 12:03回覆
6樓. joycelinlin愷悅
2010/08/14 11:52
國父和黃興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黃興先生在於民國革命運動的領導地位各有永垂不朽的貢獻。國父是先知先覺者、倡議者、也是首先行動者。不過第一次的起義失敗成為清廷的通緝犯,不得踏進國門,從此成為革命的精神領袖以及海外華僑募款主事;"倫敦蒙難記"之後,他就此成為國際知名的中國革命發起領袖;尚且,他埋首研究西方民主,筆論一套完整的民族民權民生理想和建國方案。完整地說:他是革命運動的第一領袖,也是一直在革命人士的心目中的精神領導,他的見識口才學養和膽色氣度也恰如其份。

行動家黄興先生則是出生入死,在國內真槍實彈領導革命動作的實踐家。想是為人虛心踏實,知所進退,有理想和實行而不在乎名利。他的實在和行動能力如是深受國父和革命志士信任吧。後來的發展,在亂世中他便有自己的明智選擇退隱吧。

我們無能想象那段歴史的驚天地泣鬼神,卻知道沒有這兩位領袖,民國不可能誕生。大凡革命運動都是流血的,都有殘暴,是那段快要被瓜分亡國的歲月悲哀不得已而作的選擇。革命之後的大混亂和四分五裂,繼續流血。大概黃興先生也看透了這些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國父有不同的看法,辛亥起事推翻清廷之後,他踏回國土,也看到可伯的流血,但是歷史不可回頭,最後他只有選擇黄埔軍校,努力建立另一理想新秩序,在首段建國的軍訓時期不懈下去,終言:同志尚須努力吧!

後人的我,是這樣想象當時。

黃先生此文細節處處,請容建議即使部落格文章,也一註出處較好呢,因為現代史太多爭議啊!

5樓.
2010/08/14 11:43
改個小錯字

國民黨的大部分通告與政策,也是由孫中山與黃興聯名發表

--------------------------------------------------------------------------------------

看起來清末民初這一段故事情結       居然沒能做成電玩遊戲

(即時戰略   或角角扮演  線上遊戲    都很合適)

真的很可惜   (人物資料一定比三國演義齊全)

配合電視劇或電影(如10月圍城)的宣傳       會是好商機

純粹天馬行空 胡說八道

感謝 黃創夏2010/08/14 11:4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