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省籍」殺了「民進黨」
2008/04/02 00:14
瀏覽22,261
迴響24
推薦26
引用0

前言:政黨必須有其真正的領導性,這種領導性若失去,除了各式各樣有理由的自私自利外,它的黨人已提不出一個口號、一種嚮往,只剩下權力‧‧‧

一個政黨,它之所以會沒落,最大的原因,是它失去了思想上的力量,當沒有了思想,它就注定了祇剩下例行化的權力,連帶地,它連最起碼的道德性也告失去。最後,被極端主義所綁架,失去了原本感動人之「黨魂」。

面對大選頹勢,民進黨內有一個說法在流傳:「成也阿扁,敗也阿扁」。真是如此嗎?一個政黨竟會被陳水扁和吳淑珍兩三下就搞得土崩瓦解,並不是陳水扁和吳淑珍真有什麼神通?而是這個黨內一堆人除了權力之外,再也沒有了其他。

當政黨只剩下權力,崩壞,就是一條命定的不歸路!國民黨曾經如此,現在的民進黨再度印證了這鐵律。

只見民進黨人,不見民進黨魂

國民黨的崩壞,不止是在一九九○年代發生過,早在一九二四年,據今八十多年前,在廣州,第三國際協助「容共聯俄」的鮑羅廷即曾與國民黨的廖仲愷有過深入的晤談。在那次晤談裡,鮑羅廷已明白指出:「國民黨已死,祇有國民黨人,而不復有國民黨。

鮑羅廷之所以能夠一針見血地直透國民黨的本質,是他看透了一個政治的鐵則:政黨必須有其真正的領導性,而這種領導性,國民黨在北伐之後即告失去,除了各式各樣有理由的自私自利外,它的黨人已提不出一個口號、一種嚮往。

失去了響往、找不到號召,各種有理由的自私自利從此當道,它的黨人或許仍然各有各的勢力,但內部相互抵銷的結果,卻使得它整個黨的力量,遠遠低於這些個別力量的總和。它早已成了一個具有高度「政治赤字」的黨。難抗拒那冥冥中自然沒落的命運。 

八十多年以後,鮑羅廷如果還在的話,他同樣會說:「民進黨已死,祇有民進黨人,而不復有民進黨。

曾讓人感動的民進黨,在哪?

曾經,面對著威權的舊國民黨,從黨外崛起的民進黨,就是個充滿號召力與感動力的力量。問題是,那個曾經讓人感動的「民進黨」,到哪兒去了呢?在歷史中,讓我們看到了弔詭、錯愕與諷刺。

「最近抗議活動在街頭獲得喝采與歡呼,這是值得社會各界重視與執政黨深切檢討的當頭棒喝!」這段話,是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當時擔任「黨外選舉後援會」召集人游錫堃的開幕致詞,這一天,民主進步黨在軍警環伺中,誕生了。

當時,還有一分文宣稿,其中,民進黨前身「黨外」,是這樣子在看待人民的力量的:國民黨保守派反對街頭運動,他們說:「不應製造社會動亂」、「會傷害國家安定」。但追求自由與民主的鬥士們,要告訴當權者說:「正因為權力不能與民意溝通及真誠對話,才逼出體制外的自力救濟街頭運動」。

那是個多麼不容易的歷史大事啊!從一九七五年黃信介創辦《台灣政論》開始,一輩輩民主先鋒、一代代自由鬥士,用血和淚和警備總部與總政戰部進行殊死戰鬥。先鋒和戰士們,沒有被「美麗島事件」嚇倒,沒有被「余登發叛亂案」擊潰,也沒有因為一九七九的保守極右派「疾風」的暴力反制而有所退卻過。

經過了十一年的血淚悲歡,一九八六那一年,在陳水扁等「蓬來島三君子」萬人空巷的「坐監惜別會」抗爭中(雖然是「非法」,但蔣經國卻未鎮壓與反制),還有林正杰街頭狂飆十二天中,還有台大的「李文忠」事件、鹿港的「反杜邦」運動‧‧‧一波接一波的「自力救濟」,讓蔣經國體會民意所向,願意思考和「民意溝通」,並且重新思考對「黨外」的因應方略,加速台灣的政治改革,因緣際會中,民進黨得以順利誕生。

閱讀著一件件悲壯的民主抗爭史,正是當年無私、無畏自由鬥士們的努力,讓台灣享受到開放與自由的果實。

爭人民的權利,非自己的權力

這樣的淚水,不僅僅是感動。一件件故事所訴說的,不僅僅是民進黨人的「私事」,一切的一切,更是整整一代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

這些,都不是民進黨人的「權力問題」,他們所談、所爭,是台灣人的「權利問題」。這才是民進黨的「黨魂」。

一九七八年,中壢事件」,被燒的警察局、翻覆在地上焦黑的警車‧‧‧台灣人民心中想到的是「國父孫中山」,課本裡面所講的「官逼民反」真的會發生,那一秒,許多台灣人理解了,人民的力量真的是如此雄壯,孫中山那一輩的鬥士們,真的能靠毅力就鼓動風潮,就可以把數百年的腐敗帝國給推翻掉。

到了一九八○年代,「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這是卡爾‧帕柏教誨著民主改革是「細部的社會工程」之意義。還有、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羅爾斯的「正義論」、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洛克的「政府論」、韋伯、哈伯瑪斯‧‧‧當年,台灣在民主蒙昧中,就是透過看當今民進黨權貴們當時發表在「黨外雜誌」的文章,台大旁邊小巷內的「谷風」、「唐山」,買這些民主思潮啟蒙書。台大校園內的「大新」、「大論」等刊物。

一九八○年代,在這樣的風氣是普遍的潮流,扮隨著「黨外」與「民進黨」的衝撞和興起,台灣也同時學到了什麼是民主價值;鹿港反杜邦、新竹反李長榮到台北反核四,台灣也同時學到了環保和發展的矛盾和折衝‧‧‧

那樣的年代中,台灣一直充滿著自信,雖然國民黨保守派恫嚇說:「過度民主會造成騷動」、「黨外人士其實是『失意政客』反撲」、「會影響經濟」、「會讓中共趁機攻打台灣」,但社會都知道這是「鬼話」,那個年代,台灣經濟邁向了更高峰、政治民主化,老賊退職了,社會也沒動蕩‧‧‧那個年代,大家有的是信心,知道能靠每個人民的努力,台灣,明天會更好。

在這樣的信心中推波助瀾下,創黨才十四年,民進黨因為自由鬥士們的血淚播種,和民主先鋒們的耕耘努力,在二○○○年,陳水扁和民進黨完成了政黨輪替的功業。卻在二十歲「成年禮」前夕,民進黨陷入了空前的危機,因陳水扁和他的親信家族紛紛被指控捲入「貪腐」風暴之中,從街頭起家的民進黨,卻為了「鞏固領導中心」,和施明德發起的「反貪腐倒扁」運動形成了對立的僵局。

 

權力俘虜的效忠文化當道

曾經是反抗威權的自由鬥士,竟然演變出「權力俘虜」的「效忠文化」,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讓人唏噓的是,二十年前,那一位正式啟動民進黨創黨的召集人,後來曾叫作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他的語言全變了,短短年,在紅衫軍期間,他的語言竟是:「下大雨是天助阿扁」、「施明德曾向扁求官不成」、倒扁手勢「越比運勢會越衰」、‧‧‧竟像極了史料中的「王昇」等國民黨保守派當年加諸在民進黨前賢的語言。民進黨變了調了。

怎麼會如此?正是因民進黨所謂的高層和天王們,野心勃勃的角頭型人物,仍是把困境當作藉以取得領導權的黃金機會,永遠都是暗鬥和明爭。

至於下一層次的政客,有些等待著別的關愛的眼神;有的則搞著裡應外合,不斷放話的招術。除了短程的權力考量外,他們有更宏觀的本質與策略思維嗎?沒有!整個政黨所思所想,都是赤裸裸的權力攻防,而就在這種錯亂裡,它的「政治赤字」也就累積得更多了。

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敗選之後,民進黨又在幹些什麼?「逼宮」記、黨主席之爭、卡位戰‧‧‧整個泛綠勢力已像個沒頭蒼蠅的不知所措,這不是失去了思考力與能力又是什麼?鮑羅廷所謂的「死亡」,所指的即是思想能力的失去。

所有的問題,都從權力在思考

如果我們回頭去看民進黨這幾年的發展,它自從二○○○年政黨輪替之後,早年那些仍具有相當領導性的知識分子菁英即告失去,因而它遂淪為一個單純的權力例行化的群體,並養成了一種積習,那就是任何問題都祇是從權力角度著眼,於是接下來就難免日趨保守、怠惰,甚至反動,最後終至淪落到像街邊鼠的地步。

泛權力思維的它,對知識力量從來就沒有足夠的尊重,也從來不重視宏觀問題的思維,對的,它不能堅持,錯的,它耽於硬扯扭曲。

一個政治勢力沒有了腦袋,剩下的就祇有殘餘的權力軀體了。它背負著過度臃腫的權力軀體,連形式上具有號召力的結構重組也當然因此而變得不可能。一堆人熙熙攘攘,似乎都在找理由的話講來繞去,當然也都成了浪費。

選前、選後,好幾次的場合中,前立委李文忠一直在說:「省籍和族群,並不是馬英九與國民黨的魔咒,省籍和族群就是困死民進黨的魔咒。」正因為有了這個「權力的防空洞」,讓民進黨上上下下,怠惰了、偷懶了,他們相信「版塊的保護傘」,在泛權力思維中,和社會漸行漸遠。

從一九八六到一九九五年間,民主機制逐漸在台灣驅走威權,緩慢地建立,新的法治規則。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直選,為台灣的民主與法治進程,揭開了另一個新的歷史時代,接下來,二○○○年,民進黨更以打倒貪腐、反對威權為號召,第一次取得了政權,並國民黨的分裂當中,陳水扁以不到四成的少數民意中,當選了總統。

台灣被困入「版塊」魔咒的隧道

缺乏統治信心的陳水扁和民進黨,急著想要緊抓一群基本群眾鞏固統治,走向以基本教義派靠攏的方式,加速了台灣困入「版塊」魔咒的隧道中,民主機制與法治規則變了調,從原本充滿開創性的活力,慢慢定型化,進而僵化,終於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權力分配無聊過程,蘊釀出匪夷所思的貪腐新風暴。

版塊會形成是因一九九四年起,台灣幾乎年年有選舉,一九九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就是場充滿不確定的選舉,不確定引爆激情、激情更加強不確定,「對抗螺旋」持續升溫,終於讓台灣的選舉,在「對抗螺旋」的激情中,型成了牢不可破之以統獨為訴求、族群為藉口的「版塊選民」。

「版塊選民」,不考慮政黨的階級屬性、不考慮政黨提出的政策方向、不考慮候選人的素質與能力,「版塊選民」堅定地只選一個政黨,且狂熱而積極地追求自己支持的黨得到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資源。

「版塊」持續升高對抗,影響台灣選舉勝負的主流力量,談什麼都沒有用,只有「操縱議題的技術」。只要有把握操縱選舉的議題與技術,政績好不好,又何妨?更何況,民進黨定義的「台灣人」超過七成人口,省籍成了民進黨的魔咒,他們原想綁架省籍,最後反被極端省籍主義者所綁架。

極端主義下,說什麼都沒用!甚至,政風好不好,「有那麼嚴重嗎」?不管怎麼樣,只要在選舉前,善用技術操弄「版塊選民」的激情與熱情。贏了!誰能指三道四?

何必費心再去合理化制度?這麼好混,幹嘛要謙卑地去傾聽民聲?「版塊選民」無論如何都會相挺,當然可以「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一種「體制化的新貪腐」輕易地在過去八年內,橫流全台灣。

民進黨的形勢已日益嚴峻,內外交困之局已難避免,而內部的民粹威權也將更趨明顯,在內困外困交煎之下,危機也將更甚,最後綑綁民進黨的,就是這種版塊的極端派,讓民進黨動彈不得。終於失去了政權。

在這樣的時刻,惟有一個有創意、能開放、有遠見的政治勢力再度興起,才是民進黨免於危殆的唯一機會。問題是:忙著內鬥的民進黨領導菁英,還分得出力氣,來處理這樣的大哉問嗎?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以扁為鑑
上一則: 風中殘燭!阿扁能拖到一審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4) :
24樓.
2008/04/07 12:50
笑話一場

我只看到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政客

彼時的高節已成為此時的貪腐

一點也經不起時間考驗

除了幾個有點良知的民進黨退黨人以外

這個黨到底對台灣有何貢獻?

打倒了蔣氏政權

扶植一個扁氏政權?

真覺得可笑與弔詭

23樓. 淘汰藍
2008/04/04 13:34
務實與現實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台北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時,表示有意在馬英九執政的新政府下扮演對日關係顧問角色,協助促進台日關係,並表示想繼去年的「奧之細道」之旅後,今年內再次訪問日本。

22樓. 陳敏之
2008/04/04 13:16
如何看下一代

好學無如子時危業乃成

長生看玉立失志勵冰清

世已忘宗法吾常愛後生

掛帆歐越去鄭重少年行

21樓. 上官權
2008/04/04 12:12
富不了三代

家族再興旺平均富不了三代終有一代敗家子去了了

權利也不及三代蔣家也如此

黨派也不能超越三代不改黨綱

不改革終至滅亡人心思變

時代在進步過去的事年青人不會在意只要現在如何過

老兵已凋零老思想也隨歲月離世

未來是一個年青人大鳴大放年代

20樓. 司馬晁
2008/04/04 10:32
民進黨要振作需提出四十歲以下黨主席
要想奪回執行權最少要等十二年那時推出參選人也要五十歲以上目前先定位黨目標與走向建立黨魂比較實際爭黨主席祇是將十二年後再往後移四年八年.............
19樓. TPP
2008/04/03 22:37
台灣人怎麼無知到這種地步!!

省藉??國藉??

那些自以為是愛台灣的台灣人,罵人家是外省人的時候,牠們是那一省的人??

那些天天都喊愛台灣的台灣人,罵人家是外國人的時候,牠們又是那一國人??

難怪你們一天到晚都在說:台灣人的悲哀,原來台灣人連自己是那一省人或那一國人都搞不清楚!!

真可悲!!

18樓. monna
2008/04/03 18:39
說得不錯
我倒是覺得寫得很好。我雖然比較傾向支持國民黨,但我也希望民進黨能夠更有些出息,給國民黨有做好的壓力,也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民進黨確實無黨魂了,而國民黨的黨魂也不知在哪。主要原因大概是台灣人太好哄騙,所以他們都不用心做事,只專心唬人了。
17樓. heherda
2008/04/03 14:57
請看看真相吧!

請看看真相吧!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

http://tw.youtube.com/watch?v=GRR2L8GFsiA

16樓. heherda
2008/04/03 14:30
請稿先看施羅曼‧費德林史坦合著辛達謨博士譯的『蔣介石傳』吧

希望你多了解史實後再來評價國民黨,如果你知道國共合作史,認真了解事情真相!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真正的目的是搗亂,造成人們對中國國民黨在革命運動中的假形象或不良印象,到處製造醜事污賴國民黨,並從中吸收國民黨成共產黨員。這邪惡的計劃由俄國 一手策劃,使新建立的中華民國,轉變為擴張共產主義的「衛星基地」並始共產主義在中國成正統。

蘇聯為了自己的目的極盡挑撥之能事,一面煽動日本的軍國主義,一面在中國唆使共產黨再三的找日本人的麻煩,好達成他坐收魚翁之利的目的。那時沒有其他西方國家包括俄國希望中國強大,這就是中日戰爭的真正原因。

國民黨為了北伐統一中國、八年抗日已經精疲力竭了,倒是共產黨的邪惡在這八年抗日中對國民黨所做的一切國民黨是點滴在心頭啊!到處用國民黨之名各地鬥爭地主,煽動群眾,地痞流氓殺人放火,打家劫舍!想知道真相的人可看施羅曼‧費德林史坦合著辛達謨博士譯的『蔣介石傳』 另外一本是先總統蔣公寫的『蘇俄在中國』。想認識當時共產黨的真面目請看:

九評共產黨-(九評之一)-評共產黨是什麽-PART 1(有八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SCw22ZRWT4&feature=related

15樓. wcshyu
2008/04/03 13:03
Junk
The ideas were nothing new and they came too late.